婴幼儿支气管肺炎沙眼衣原体感染临床特点分析
2020-04-16林叙波
林叙波
CT 感染是引起泌尿生殖道疾病的重要原因,在成人中更为多见,但同时CT 还能通过母婴传播导致新生儿发生肺炎,是引起婴儿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1,2]。研究显示,感染CT 孕妇50%可将其传染给胎儿,从而引起新生儿肺炎发生,而出生时感染CT 患儿的病原体感染可持续数月至数年,近年关于儿童患CT感染的报道也越来越多,是1 岁以内的婴儿肺炎及毛细支气管炎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张慧芬等[3]对986 例0~3 岁婴幼儿肺炎进行CT-DNA 测定,结果显示,CTDNA 阳性64 例(6.49%)。吴秀静等[4]研究显示,3 个月以内CT 肺炎占同月龄肺炎的10%,占CT 肺炎的51.2%。CT 是非典型病原体感染中较常见的病原体,采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治疗的效果较差,临床上不易早期诊断,也未能及早给予大环内脂类药物进行干预,导致病程迁延、病情加重。本研究旨在分析BQ 患儿的CT 检出情况,比较分析CT 阳性与阴性BQ 患儿的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分析本院2017 年1 月~2019 年1 月收治的1115 例BQ 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符合BQ 的诊断标准;②均有咳嗽症状;③发病年龄<28 d;④患儿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先天性气道发育异常、胎粪吸入综合征、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②免疫功能缺陷者,或近期内应用免疫抑制剂治疗者。其中男735 例,女380 例;年龄30 d~3 岁;
1.2 方法
1.2.1 病原检测 所有患儿均经鼻插入无菌吸痰管,采用负压吸引器吸取1~2 ml 呼吸道深部痰液,使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患儿痰液标本中CTDNA,检测方法按照CT 核酸定量检测试剂盒(上海之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操作,结果大于检测下限4×102copies/ml 视为阳性。
1.2.2 临床资料收集 采用自制的调查表收集患儿的临床资料,内容包括症状体征表现(发热、咳嗽、吐沫、气促、发绀、喘息、腹泻、肺部中细湿罗音、三凹征、眼部分泌物)、实验室指标(WBC、N%、E%、ALT、AST、CRP 异常)、胸部影像学(斑片影、节段实质、间质改变)、治疗转归情况(氧疗、进入NICU、机械辅助通气、住院时间)等。
1.3 观察指标 统计分析BQ 患儿CT 检出情况,比较分析CT 阳性与阴性BQ 患儿的临床资料(症状体征表现、实验室指标、胸部影像学及治疗转归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BQ 患儿CT 检出情况分析 1115 例BQ 患儿CT阳性35 例,检出率为3.14%。其中<6 个月的750 例患儿中CT 阳性32 例,检出率为4.27%;≥6 个月的365 例患儿中CT 阳性3 例,检出率为0.82%;<6 个月患儿的CT 阳性检出率高于≥6 个月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582,P<0.05)。
2.2 CT 阳性与阴性BQ 患儿的临床资料比较 CT 阳性患儿咳嗽、发绀、腹泻、眼部分泌物发生率均明显高于CT 阴性患儿,肺部中细湿啰音、发热发生率均明显低于CT 阴性患儿,WBC、N%、AST 水平均明显高于CT 阴性患儿,CRP 异常率低于CT 阴性患儿,胸部影像学斑片影、间质性改变比例均明显高于CT 阴性患儿,住院时间明显长于CT 阴性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CT 阳性与阴性BQ 患儿的临床资料比较(n,±s)
表1 CT 阳性与阴性BQ 患儿的临床资料比较(n,±s)
注:与阴性患儿比较,aP<0.05;PLT:血小板;AST:谷草转氨酶
3 讨论
衣原体是导致人类生殖道、呼吸道炎症的常见病原微生物,其中CT 是女性生殖道感染最常见的病原体之一,也是引起儿童呼吸疾病的重要病原体,主要与母婴垂直传播有关,以阴道分娩时经产道感染为主要传播方式[5],因而,应重视孕产妇的CT 感染筛查,在分娩前完成治疗是降低婴儿 CT 感染的最有效方式[6]。CT 感染可通过诱导磷脂酰肌醇-3 激酶/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B 细胞淋巴瘤-2 蛋白/Bcl-2 相关X 蛋白(PI3K/AKT/Bcl-2/Bax)通路活化导致CD4+T 细胞凋亡,抑制宿主细胞的免疫应答,降低患儿的免疫功能,导致感染持续存,进而导致病情进展及疾病迁延不愈[7,8]。本研究结果表明CT 在婴幼儿肺炎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多在冬春季发病[9],且随着儿童年龄增长而降低。
本研究显示,CT 阳性患儿咳嗽、发绀、腹泻、眼部分泌物发生率均明显高于CT 阴性患儿,肺部中细湿啰音、发热发生率均明显低于CT 阴性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 感染小婴儿后先引起上呼吸道感染,以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多为阵发性干咳,最长咳嗽病程可达90 d。张慧芬等[3]研究显示,小婴儿CT 肺炎往往无发热,对无热或低热以咳嗽为主的婴儿,常常是CT 感染肺炎的唯一线索。婴儿支气管壁缺乏弹性组织,且气道狭窄,CT 感染使患儿气管中分泌物增多,气道上皮纤毛运动功能变差,分泌物不易排出,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缺氧症状,表现出呼吸困难、皮肤发绀等症状。CT 感染肺炎患儿易伴症状性腹泻,可能与新生儿消化道功能不成熟及使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有关,与冯慧等[10]研究相符。
CT 感染后炎症细胞因子在肺部表达显著增高[11],由于小婴儿免疫功能低下,容易在肺部扩散,出现并发症,快速进展为肺炎,但由于起病隐匿,症状较轻,常被误诊为“感冒”,没有早期得到足够重视及治疗,导致病情迁延不愈。本研究结果显示,CT 感染肺炎肺部啰音较少,X 线片多示斑片影、间质性改变,考虑与持续感染、病情迁延导致严重气道损伤有关[12]。
本研究显示,CT 阳性患儿WBC、AST 水平均明显高于CT 阴性患儿,CRP 异常率低于CT 阴性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被误诊为细菌感染而给予常规抗生素治疗,致使治疗效果欠佳,导致患儿病程延长。本研究显示,CT 阳性患儿N%明显高于CT 阴性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可能与其迟发型超敏反应病理过程有关。
本研究显示,CT 阳性患儿虽然没有明显增加进入NICU 的比例,但住院时间明显长于CT 阴性患儿(P<0.05),这是由于CT 感降低儿童免疫功能,不能引起人体有效的免疫反应,另外CT 感染未能早期确诊并早期使用大环内酯类药物,致使病程延长,确诊CT 感染肺炎患儿经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一般效果较好,较少发生耐药,临床预后良好,较少出现严重并发症而需入住NICU,如使用3 d 临床表现无好转,需警惕合并其他病原体感染可能,应先明确其病原,采取联合用药干预。
综上所述,CT 是BQ 的病原体,CT 感染患儿更易出现咳嗽、发绀、眼部分泌物、腹泻等症状,实验室检显示易出现WBC、N%、AST 水平偏高,胸部影像学以斑片影、间质性改变为主要表现,及早使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预后良好,较少出现严重并发症而需入住NIC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