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切口卵圆钳辅助穿针技术治疗急性跟腱断裂的疗效观察
2020-04-16徐博付兵
徐 博 付 兵
(1 山东省德州市人民医院开发区分院外科,德州市 253000;2 山东省德州市人民医院医务科,德州市 253000)
急性跟腱断裂是临床常见的运动性损伤,多见于跟骨附力点上方2~6 cm,通常需给予手术治疗[1]。由于跟腱具有特殊解剖结构,加之其局部血液供应较差,对手术要求相对严格[2]。常规Krackow缝合法虽可有效对合跟腱断端,但切口较大、手术创伤明显,可能引发多种并发症,从而影响术后功能恢复。而小切口卵圆钳辅助穿针技术具有操作简单、微创等特点,术中可较好地保护腱周组织血运,为术后恢复创造良好条件,受到临床关注。本研究对急性跟腱断裂患者采取小切口卵圆钳辅助穿针技术治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急性跟腱断裂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研究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男28例,女7例;年龄28~57(37.25±4.32)岁;损伤至手术时间3~7 (5.20±0.87)d;损伤原因:闭合运动损伤27例,开放性利器损伤8例。研究组男26例,女9例;年龄27~58(38.29±5.01)岁;损伤至手术时间2~7(4.92±1.02)d;损伤原因:闭合运动损伤29例,开放性利器损伤6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损伤至手术时间、损伤原因等一般资料均衡可比(均P>0.05)。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 纳入、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均经MRI、X线等影像学检查证实为急性跟腱断裂;具备手术指征;临床资料完整;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并签订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合并跟骨骨折、跟腱慢性疼痛者;属于陈旧性跟腱断裂者;既往有跟腱局部药物注射史者;伴有手术禁忌者;无法耐受手术者;临床资料缺失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采取常规Krackow缝合法治疗。行腰硬联合麻醉,患者取俯卧位,以断裂处作为中心点,取长度为8~10 cm的后正中偏内侧纵向切口,采用Krackow缝合法于距离近断端4~5 cm处进针,利用PDS-Ⅱ缝线由近断端至远断端连续缝合,再从另一侧由远断端至近断端,直至入针点,打结,断端用2-0可吸收缝合线缝合2~3针。腱旁留置1根头皮针引流管,依次缝合腱周、皮下及皮肤组织。术后于踝关节处采用短腿石膏托固定,保持跖屈30°位。
1.3.2 研究组 采取小切口卵圆钳辅助穿针技术治疗。行腰硬联合麻醉,患者取俯卧位,以断裂处作为中心点,取长度为1.5~2 cm的后正中偏内侧纵向切口,将其中一侧跟腱断端采用鼠齿钳夹持,注意保持适当张力,沿着跟腱两侧插入卵圆钳,夹持跟腱,采用硬膜外穿刺针于卵圆钳顶端两孔经皮穿过,直至对侧穿出,在硬膜外穿刺针引导下,采用缝合线贯穿跟腱,将硬膜外穿刺针拔除,抽出卵圆钳(注意动作应缓慢),由切口内引出缝线两端,牵拉使缝线完整缝合在跟腱内。重复以上操作,跟腱远近端各3个不同平面穿刺缝线,1组缝线为Ethibond 2号强生尼龙编织缝线,2组缝线为PDS-Ⅱ缝线。在屈曲膝、踝关节状态下,牵引缝线,对合跟腱断端,分别对应打结、固定3组缝线,断端用2-0可吸收缝合线缝合2~3针,依次缝合腱周、皮下及皮肤组织。术后于踝关节处采用短腿石膏托固定,保持跖屈30°位。两组患者术后均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
1.4 观察指标 (1)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2)跟腱再断裂率;(3)并发症发生情况;(4)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跟腱功能恢复情况。Arner-Lindholm功能评分优良率判定标准:患者无不适感觉,行走正常,跖屈角或踝背伸减小<5°,肌力无明显异常,提踵有力,患侧小腿周径较健侧减少<1 cm为优;患者伴有轻度不适,行走稍有不正常,跖屈角或踝背伸减小5°~10°,肌力较健侧减弱,提踵稍有力,患侧小腿周径较健侧减少1~3 cm为良;患者伴有明显不适,跛行,跖屈角减小>15°,踝背伸减小>10°,肌力明显减弱,无法提踵,患侧小腿周径较健侧减少>3 cm为差。优良率(%)=(优+良)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分析 运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数(n)和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手术相关指标 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切口长度、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x±s)
2.2 跟腱再断裂率比较 研究组跟腱再断裂1例,发生率为2.86%(1/35);对照组跟腱再断裂3例,发生率为8.57%(3/3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65,P=0.607)。
2.3 并发症发生情况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71%,低于对照组的2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n(%)]
2.4 跟腱功能恢复情况 随访6个月,研究组失访1例,对照组失访2例。研究组Arner-Lindholm功能评分优良率为97.06%,高于对照组的75.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 论
目前,临床上修复急性跟腱断裂的主要手段为手术,其功能恢复程度与手术方法、手术切口大小密切相关[3-4]。因此,应积极探索更为合理、可靠、安全的手术方式,以保障手术效果,促进跟腱功能恢复。
常规Krackow缝合法可通过多个锁定环节加大组织与缝线接触面积,逐级传递缝线张力,从而使应力分布均匀,避免应力过度集中于某一区域,以明显降低剪切力损害程度,亦可增强固定效果[5]。但该术式手术切口较大,术中暴露范围广泛,加之术中操作严重破坏跟腱组织血运,极易提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性,增加跟腱再断裂风险。本研究对急性跟腱断裂患者采取小切口卵圆钳辅助穿针技术治疗,结果显示,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切口长度、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均P<0.05),提示小切口卵圆钳辅助穿针技术可显著优化手术情况,缩短住院时间。小切口卵圆钳辅助穿针技术是一种介于传统开放手术与纯粹经皮缝合之间的新型术式,具有以下优势:(1)手术切口较开放手术显著缩短,对周围组织损伤小,术中操作可最大限度减少血供破坏,有利于术后切口愈合及跟腱生长,促进术后恢复;(2)术中利用卵圆钳顶端两侧圆孔操作,可辅助手摸穿针,无需关节镜等辅助设备,操作简单,有利于进一步减轻手术创伤程度,减少术中出血量,为加快术后康复进程创造良好条件;(3)术后可及早进行康复锻炼,从而明显降低肌腱粘连风险,加快跟腱功能恢复[6-7]。本研究还发现,研究组跟腱再断裂率仅为2.86%,且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原因是小切口卵圆钳辅助穿针技术可于直视条件下整理、修复跟腱断端,有助于确保断端接触质量,从而减少切口愈合不良;此外,由于术中血供保护良好,可避免或降低跟腱再断裂风险,加之暴露组织较少,病原菌侵入机会小,相对减少了术后感染[8]。本研究随访6个月发现,研究组Arner-Lindholm功能评分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小切口卵圆钳辅助穿针技术可显著改善跟腱功能。
综上所述,急性跟腱断裂患者应用小切口卵圆钳辅助穿针技术治疗的切口小,可显著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有利于促进跟腱功能恢复,且跟腱再断裂率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