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新背景下全人教育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实施的可行性及措施
2020-04-15吴晓然
吴晓然
摘要:长期以来,我国中学英语教育带有显著的工具化特点与倾向,教师和学生将其作为考试升学的工具,这样的教与学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对学生的可持续终身发展也是不利的,而最新提出的核心素养就是对此类问题的反映与解决。全人教育是与核心素养本质相通的一种教育理念理论,在基础英语教学教育中具有可行性。在中学英语教学中贯彻全人教育,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教育观;其次应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最后教师要转变自身角色,提高自身素质与能力。
关键词:核心素养 全人教育 中学英语 措施
我国教育积极追随社会发展步伐与需求,提出了核心素养的教育新理念,在核心素养的新背景新形势下,各学科教师应积极贯彻核心素养提出的教育精神,以此培养出更多全面发展的人才。
一、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解读及其与英语学科的关系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由三大维度组成: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大维度中又各自包括了具体详细的素养要求: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三个维度构成的核心素养总体框架不仅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社会性观点契合,也与我国文化传统观点相契合,提出了学生应在个人、社会与国家三个层面获得发展的要求[1]。六大素养则适应了学生终身发展与社会发展的需求,有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一个总的目标,在这个总目标的指挥下,各个学科具体来说又有其核心素养要求。就英语学科来说,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内涵包括三方面:语言能力、思维品质与文化意识,这也是英语学科对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具体阐释与拓展。语言能力是英语学科学习的基础,也就是核心素养中的文化基础维度,它主要是指语言知识、技能、理解与表达的学习,这些知识与技能互相依托、共同促进,最终让学生达到语言表达的目标。思维品质旨在培养学生学会用英语语言的思维来分析、学习语言,并拓宽学生的视野。思维品质能够显示出一个人的思维发展水平,优良的思维品质对学生的自主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思维品质的培养能够促进良好的自主发展。文化意识则是更高层面的教学学习目标,它其实是在前两方面基础上的进一步升华与突破,只有具备客观正确的文化意识,才能更好地进行社会参与,将学习的英语应用于实践中。
二、全人教育的含义及其在中小学教学中实施的可行性分析
(一)全人教育的含义
“全人教育”从其字面我们可以将其解读为:教育培养完整的人、全面发展的人,这是一种先进的教育思想,也是一种含义多元深刻的教育理论。“全人教育”理论最早是由日本的小原国芳在19世纪末提出,他认为人类文化的全部应该是教育的内容。而美国教育思想家Ron Miller在Maslow和Rogers关于人的教育要实现的目标基础上,通过整合后现代主义、整体论等有关理论学说,提出了以“人的整体发展”为宗旨的“全人教育”理念,这也是全人教育思想正式确立的标志。之后我国的李大钊、杨贤江等人都提出自己对于“全人教育”的看法与理解,进一步使其与我国国情与社会发展相适应。全人教育具有这些特征:它是一种整体联系的思想理论;提倡师生之间应建立一种开放平等的关系;教育与社会关系紧密。
总而言之,全人教育的目的是将学生培养成有道德、有知识、有能力、和谐发展的“完整的人”。这一根本目的的实现需要教师们的努力与教育,因此构建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则十分必要,对于中学教师来说,要想较好地贯彻实施全人教育思想,就应该将教师自身实际工作中的问题作为题材、将自身行动作为重心,进一步改进教学及教育管理行为,促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2]。
(二)中学英语教学贯彻实施全人教育的可行性分析
全人教育自提出之后广泛被应用于高等教育领域,但是在基础教育中的应用却比较少见,因此很多人都认为全人教育可能不适用于基础教育中。但是实际事实表明:中小学同样可以采用全人教育开展教育教学工作,中小学贯彻全人教育具有较强的可行性,那么具体到学科来说,中学英语贯彻全人教育也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具体理由如下:一、全人教育与中小学素质教育具有联系。全人教育除了自身所具有的基本含义之外,还有外延含义,其外延含义涉及通识教育、终身教育、继续教育与素质教育,而其中的外延含义“素质教育”就是中小学经常提到的一种教育理念思想。素质教育主张对受教育者进行全方位的教育如科学文化、劳动技术、思想素质等,这种素质教育具体又能够分为内在素质教育与外在素质教育,内在素质教育的内容是:人生、社会及世界方面的教育;外在素质教育内容是:培养公民具有较高的能力、较好的行为。由此能够分析判断出内外在素质教育契合了核心素养的三大维度: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毫无疑问也契合了全人教育的理论内涵与目标。二、中学可以借鉴国内外高校的全人教育实践经验。国内外高校很早就引进、应用了全人教育理论,有效地改革了高校的通识教育,对此,高校的这些实践经验能够为中学实施全人教育提供借鉴:中学应该关注技能型科目如英語、美术、音乐等,适当地组织开展一些文体活动如表演英语戏剧、DIY制作大赛等等,不仅能够增加学生的文化知识,还能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与环保意识[3];建立学习小组,开展合作学习,每位组员都有明确的分工,教师则要做好监督指导工作。正是因为全人教育与素质教育之间的契合点,高校的全人教育实践才给中学教学教育提供有效的借鉴。
三、全人教育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实施措施
(一)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
全人教育的教育对象是所有的学生,是一种大众的教育,因此中学英语教师要想更好地实施全人教育,就必须首先树立正确的学生观:面向全体学生、给予学生全方位的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与教师应当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成长空间,平等关爱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并且要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化、多样化兴趣与需求,然后给予其相应的教育服务与支持,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受到良好的教育,使每个学生得到最大化的发展。中学英语教师应当采用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来看待学生,不能偏面静止地看待学生而对某些学生存在偏见,积极引导学生热爱学习、高效学习。
(二)采取“整合学习”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教学观上,全人教育主张整合学习,整合学习很好地克服了传统教学模式与方法割裂联系的缺点,有效地整合了学科知识,以一种更加高效综合的方式开展教学。而且它将学生的身体、情感等因素考虑在教学学习中,更能促使学生获得身心上的全面发展。就中学英语教学而言,教师应将英语语言知识与技能训练、文化意识、思维品质联系整合在一起教学,以此发展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中学英语“整合学习”教学的实现应与现实生活、体验结合起来[4],例如可以采取主题引导式教学法,正式上课前,教师告知学生本次课的主题:旅游。教师设置一个旅游的场景,然后让学生自选扮演导游、游客等角色,给予学生自由让其排演一个旅行的小片段,但是教师应提前告知学生:本次角色扮演应体现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四大方面;演出结束之后全班学生写一篇关于旅游的小作文。
(三)教师转变角色,提高自身素质与能力
教师直接关系到全人教育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实施的效果,教师应充分地意识到这一点,并且要在思想与实践上要求进步与发展。首先教师要转变自身角色,这是全人教育和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教师不是绝对权威的角色,他与学生之间是一种教学相长的关系,教师教授给学生文化知识与做人道理,学生同样也能给教师某些方面的启迪,因此教师应在思想上坚持一种民主、平等、尊重的师生关系。此外,教师还应履行好多种角色的责任与义务,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中学英语教师最重要的还是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与能力,紧跟时代社会发展趋势,拓宽自己的视野、增加知识储备、提高教学业务能力,积极践行核心素养所提出的要求,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努力。
四、結语
新时代新背景下,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了新要求,核心素养也顺势而生,成为教育教学的指导与方向。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对以往英语教学的工具化倾向提出了批评,提出了英语教学应超越知识与技能的观点,促进学生人文方面的发展如情感、价值观等,这与全人教育思想不谋而合。因此,全人教育在中小学教育教学中大有可为。
参考文献:
[1]一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正式发布[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6,(09):34-34.
[2]王生.实施“全人教育”的理论与实践[A].中国名校卷(江苏卷)[C].:国家教师科研基金管理办公室,2013:5.
[3]张辩辩.我国中小学贯彻全人教育的可行性分析[J].亚太教育,2015,(14):92.
[4]郑秋萍.全人教育视角下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J].教学与管理,2017,(30):73-75.
(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