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道德经》哲学思想视角解析《林地居民》中玛蒂的性格
2020-04-15王娟
王娟
【摘 要】本文从《道德经》生态哲学思想中的唯道是从、上善若水两方面来解析哈代小说《林地居民》中玛蒂的性格,以探析她在小说中的重要作用,以探究哈代的生态观及中西方文化共同的生态理想。研究发现,玛蒂是唯道是从、上善若水的劳动女性,充分体现了哈代在小说中所弘扬的“天人合一”的田园理想及利他不争的道德修养。
【关键词】《道德经》;《林地居民》;哈代;玛蒂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04-0216-01
托马斯·哈代在他的中期代表作《林地居民》中不仅塑造了男主人公“自然之子”基尔斯和在“文明”与“传统”社会之间徘徊的女主人公格雷丝,而且还塑造了“哈代所写的最优秀的妇女之一”[1]P170——玛蒂·苏斯。小说以她开头并且以她结尾,她是小说中的线索性人物,在她身上体现哈代赋予她的精神主线。她具有勤劳善良、无私奉献的高尚品德,“天人合一”的修养,但她所担当的悲剧色彩再次体现了这本小说是哈代“对田园理想作了最后一次美好的回顾” [1]P157。
在中国经典哲学著作《道德经》中,老子提出人要感悟自然、唯道是從;人要效法自然、上善若水。本文将从这两个方面解读哈代的小说《林地居民》中玛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利他不争的高尚品德,以探析哈代的田园理想及中西方文化共同的生态理想。
一、亲近自然、唯道是从
《道德经》提出“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2]P54人与天地万物构成一个生态共同体,所以人要亲近自然,感悟自然,熟知自然规律。“孔德之容,唯道是从。”[2]P46圣贤的共同特征,就是时时依道行事,根据规律办事。
《林地居民》中玛蒂·苏斯就是一个“代表自然的孩子”,是“伴随林中之神的宁芙” [1]P170。在林地居民中,只有玛蒂一人在熟知大自然规律方面接近于“森林之神” [3]P372基尔斯。“她可以和基尔斯用一种别人不懂的语言来说话,就是那种树木、水果和鲜花本身的语言。”[3]P445她能听到“风儿不停地刮着,树枝发出的树木的悲歌”[3]P16,她能像读通俗读物一样阅读和理解大森林的象形文字,她对于森林的变化规律一清二楚,“只要扫一眼树干,就能知道它是实心的还是树心已经开始腐朽;凭着树木上嫩枝的形态,就能知道其树根所达地层的情况。她觉得这一切并不神秘,因为她是用魔术师那样的眼光来看待这些说明四季现象的技巧与智慧。”[3]P445她能够通过观察天空及动物的行为,就能预测天气。“西边的天空一片火红,三只野鸡都几乎落在大树杈的顶上了,明天将是个好天。如果天气不好,要有暴风雨的话,它们就会紧紧挤向树干那边。”[3]P89基尔斯和她根据树的成长规律种树,成活率极高,树一种好,她能听到小树发出“轻柔的音乐般悦耳” [3]P82的呼吸声。
二、上善若水、无私、利他不争
《道德经》提出君子要效仿自然,要学习水无私不争的道德。“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4]P26 “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以其无私。”[4]P23天地之所以长久,是因为天地没有私心。因此有道的圣人遇事谦退无争,无私能成就他自身。
在《林地居民》中,玛蒂是哈代笔下具有“无私、利他不争”高尚道德的女性代表人物之一。她深爱着基尔斯,但当她知道基尔斯深爱的人是格雷丝时,她从不打扰他们两人的独处时光,并受着内心的煎熬去为基尔斯追求格雷丝创造机会。当她的情敌格雷丝在婚后处于痛苦中时,她伸张正义,给菲茨比尔斯写了一封信,希望他回到格雷丝身边,让格雷丝获得幸福。哈代这样评价玛蒂:“她命中注定总是要牺牲自己的愿望而成就别人。”[3]P194她像水一样默默无私地帮助别人,用谦退不争的方式成全他人。
三、结语
哈代小说《林地居民》中玛蒂亲近自然、唯道是从,又具有上善若水、无私不争的高尚品德,是哈代笔下“天人合一”生态观的代表人物。她在小说中就像一条小溪一样默默流淌,贯穿着所有人物,推动情节发展。尽管哈代用玛蒂的忧郁情感来表达着他理想破灭的悲痛,然而他仍极力赞扬她与大自然的紧密联系、无私不争的崇高品德,以她这个完美形象来呼应小说的首尾,表达了他心中不变的“天人合一”的田园理想——人与天同德,和谐幸福地生活在“天人合一”的美丽大自然中,这也是中西方文化共同的生态理想。
参考文献:
[1]聂珍钊.悲戚而刚毅的艺术家[M].武汉: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2.
[2]老子著. 陈仙月译注. 道德经[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 2013.
[3]哈代.邹海仑译.林地居民[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3.
[4]老子著.王丽岩译注. 道德经[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