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教师“拜师学艺”之我见
2020-04-15李玮李洲
李玮 李洲
摘要:我国高职教育在经过了多年的改革与实践有了较大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通过“拜师学艺”这一形式,经过近十年的探索与尝试,使教师队伍“双师素质”有了显著的提升,学生的就业率每年都有提高。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问题也就是人才问题,拥有了人才也就掌握了高职教学的主动权。如何能够建设和培养出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还需要大家不断的努力。
关键词:高职教育 拜师学艺 技能 实践
高职教育的职业性、实用性和技术性特征决定了其专业教师应该是“双师素质”的。高职院校应该体现高职教育的特有规律,针对学校办学实际,结合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建立一支理论基础扎实,有较强技术应用能力的“双师素质”教师队伍,这应是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师资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的重要途径。
一、校企合作
以专业发展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基础,首先应该在专业发展规划的基础上,按照学生的招生规模,根据教师的现有“双师”职称,学历层次和专业水平情况,制定专业教师的专业进修学习计划。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依托产教融合平台,实施“大师引领、层次多样”的师资培养计划。以建设高水平教师队伍为目标,以专业教师“内培”为重点,实施带头人梯队培养、骨干教师专业培养、青年教师能力培养的人才培养项目。以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徐秀棠“长乐泓陶庄”、中国工艺大师吴元新“蓝印花布大师工作室”、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李守才、邱玉林、陈建平等“大师工作室”为引领,组建陶瓷雕塑、蓝印花布、宜兴均陶、宜兴彩陶和紫砂陶艺工作室团队,拓展教师研究领域和专业能力,提升实践教学和社会服务能力。
教师专业能力培养是建立在校企合作模式基础上,有些专业如陶瓷艺术与设计专业、服装设计与制作专业等可以以传统的师傅带徒弟方式。这种方式在过去陶艺界是祖上传下来的,尤其是在陶瓷成型工艺等方面是有传承。在业内艺人如果要得到认可,首先要看你的师门传承,这是当地陶瓷制作工艺的特殊性所决定的,尤其是紫砂行业。师徒制对于学艺固然有传承和合理性,很多老艺人都有其不同个性的一面,因个人的从艺经历、学识修养和思维习惯不同往往会形成面貌特点完全不同的风格。“拜师学艺”之路在深得师门遗风、继承成熟传统工艺及一技之长方面无疑是具有优势的,承学祖传技艺与门风也会对从艺者今后在行业内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
二、大师引领
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拜师学艺项目最早开始于2005年,学校选择了陶艺专业作为这个项目的试点。在最初的导师中就有被聘为兼职教授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徐秀棠老先生。徐秀棠1937年生于陶业世家,从小富于艺术天赋,1954年跟随著名艺人任淦庭学习陶刻,1958年在中央工艺美院“泥人张”工作室学习民间雕塑,曾多次参加省内城市雕塑的创作设计。从1972年开始,他专攻紫砂雕塑,逐步闯入了紫砂工艺的新路,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他对陶瓷历史及造型艺术,美术理论颇有研究。他的作品题材大多出自历史典故与民间故事,饶有情趣,紫砂人物雕塑栩栩如生,博得业内专家同行的好评。因他善书画,懂篆刻,又精于茗壶的创作设计,人们称他为紫砂工艺史上的一代“全才”。
在这个项目开始之前,徐大师与学校已有很多交往,特别是与原艺术专业创始人,著名画家、教育家张志安教受来往密切,经常被邀请来为老师和学生作讲座,老师们也时常会关于陶艺雕塑创作上的一些问题请教于他。笔者第一次受徐大师亲授是在1998年,当年徐大师和蒋蓉、潭泉海、汪寅仙、吕尧臣、徐汉棠六人一起同时被评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为此宜兴市邮政局要为他们设计发行一套纪念邮政明信片,经陈建平老师推荐由我担任这套明信片的设计工作。那时候我几乎天天要跑到徐老师工作室,将设计构思汇报他,把画好的小稿拿给他看,大师都耐心地看,提出他的看法与修改意见。实际上从那时开始,我就已经是他的学生了,每次的讨论都能从中悟到了很多道理。徐老师在社会上也担任着很多职务,他为人谦虚和蔼,工作勤奋,作风踏实,在他的身上我看到了一个学者型前辈陶艺家努力的一面。
拜师学艺项目开展了多年,对于带我们这些“教师级学生”,大师认为已没有必要象其他人一样按照规矩老套的方式来对待。教学计划主要有两部分内容,第一类是陶刻,虽然徐大师平时的主要创作都将精力放在紫砂雕塑上,但仍常有陶刻作品问世,有时也在雕塑和紫砂壶上陶刻些文字和画面。大师的陶刻非常讲究构图章法,设计上独具匠心。他曾教导我们“陶刻没有多大的诀窍,刀法方面一句话就是要多练,基本功要练到家,老话说熟能生巧,就是要随心所欲,想怎么刻就怎么刻,这是技术上的事情,是有限度的”。要求我们要把更多的时间放在“艺”的修炼上,要注重自身文化修养提升,博览群书,平时养成学习的好习惯。大师的悉心教导,对我的启发很大。我几乎找遍了所有能找到的有关陶刻方面的文字书籍与图典,仔细琢磨,果然进步神速,传统题材结合现代观念与陶刻装饰方法,效果非常明显。
三、师徒结对
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陈建平、李守才、邱玉林、储集泉和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吴元新也是被聘请这个项目的导师。他们分别负责紫砂雕塑、宜兴均陶堆花、宜兴现代彩陶、紫砂壶成型和蓝印花布等大师工作室,每个工作室有3至4位青年教师入驻,与导师结成师徒。导师再根据每个人的不同情况制定教学计划,并分阶段实施,主要实践学习地点基本都安排在大师本人工作室,这样更有利于大家学习和现场交流。
以陶瓷专业紫砂雕塑和均陶堆花为例。传统宜兴陶瓷有“五朵金花”之说,这五朵金花指的就是紫砂、均陶、彩陶、精陶和青瓷。紫砂是宜兴的名片,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陈建平就是紫砂雕塑届的翘楚。陈老师的强项是创作,题材范围较广,多年来已有很多作品获国家大奖。经常在陶瓷壁画、景观雕塑方面有作品问世。在现代陶艺创作方面积极探索,尤其是以紫砂为材质的现代陶艺的创作。在师徒教学过程中,学员们经常参与大型紫砂壁画的制作项目中,陈老师边做边教,几幅壁画下来,紫砂壁画雕塑的制作技巧都基本掌握了。平时们还会各自做一些小作品,不定期地给师傅点评,这样进步更快。李守才大师的均陶工作室安排了3位徒弟,都是平时比较喜爱均陶堆花这个“宜兴市非遗项目”,热衷于传统“大拇指”艺术。徒弟们勤奋好学,李大师风趣幽默也不吝教,大师工作室学习创作的艺术气氛非常活跃。随着时间的推移,弟子们都学得一手好技艺,创作能力明显提升。学员周步芳、杨晓兰创作的均陶作品在省级评比中都有获奖。当他们回学校课堂在教学中展示技能这一刻,信心特别足,获得了学生的尊重,教学效果明显,课堂教学质量有了保障。
南通蓝印花布博物馆馆长、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吴元新在指导青年教师教学实践时说“你们在高职院校,就应该以项目教学为主,加强实践,提高动手能力,学校今后的发展要靠你们,希望在你们身上”。吴大师语重心长的话语,徒弟们都牢记于心,他们努力好学,期待在日后的教学工作中更好发挥出自己的能力和水平。
四、结语
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學院陶艺专业和服装设计专业开展的实践项目证明,“师徒结对、拜师学艺”这种形式对于高职院校艺术类专业的教师培养,特别是年轻教师的成长是非常有益的,它将对今后实践教学产生巨大的影响,效果正逐渐被体现出来。由于青年教师亲临生产第一线,接触的都是非常专业的艺术创作与生产者,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极强的动手能力,有些内容是书本上所没有的,是从实际创作中逐渐积累出来的经验。目前高职院校的师资还都还是学校毕业后直接被分配到学校上岗,缺乏企业工作经验,尤其实践动手能力比较缺乏。拜师学艺过程中青年教师和大师紧密接触,动手实践能力得到极大的提升,随之眼光也提高了,更适应高职专业教学,同时校企合作给教师也带来了科研和创作的机遇。大师工作室除了有响亮的名头外,实际也有很多的“活儿”需要人来做,这样也给学校带来了与大师紧密合作的可能性,产教融合有了实质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成斌.江苏省高等职业学校教育质量年度报[J].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8.
[2]邰杰.中职艺术设计专业“仿真型、情景化、生产性”工作室制教育形态建构研究[J].美术大观.2019,(06).
(作者单位: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