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牛郎织女故事中对爱情的觉醒与反叛精神

2020-04-15朴明

戏剧之家 2020年4期

朴明

【摘 要】牛郎织女的故事在中国流传甚广,甚至一度流传到了韩国。但其流传到韩国以后,与韩国人民的思想观念和精神需求相结合,从此,便与中国版的故事有了差异。对比两国流传的牛郎织女的故事,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两国人民思想的差异。本文主要探讨中国版的牛郎织女故事表现出的对爱情的觉醒与反叛精神。

【关键词】中国牛郎织女故事;韩国牛郎织女故事;爱情觉醒;反叛精神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04-0207-02

一、牛郎织女故事版本的选取

中国牛郎织女的传说大致上有两个版本,分别是文人版和大众版。文人版可见于南朝殷芸的《小说》等文献中,是典型的“嫁后废织”说。据南朝殷芸的《小说》:“天河之东有织女,天帝之女也。年年机杼劳役,织成云锦天衣。天帝怜其独处,许嫁河西牵牛郎,嫁后遂废织衽。天帝怒,责令归河东,许一年一度相会。”在此故事中,牛郎织女完全是傀儡式的服从性人物,没有一点性格与思想,统治阶级的命令占据了主导。这便是殷芸所在的文人阶级认可的牛郎织女故事,宣扬一种绝对服从,由统治阶级宣判被统治者善恶罪责的观念,价值不高,因而在本文中,笔者选取大众版的牛郎织女故事进行解读。

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在中国流传甚广,影响甚深,甚至流传到了韩国,但在韩国却与中国的原故事有了出入。受人民大众喜爱,为人民所接受的故事当然是与人民的思想与情感相通的,因而从两国牛郎织女故事的对比中我们可以窥见中韩两国在当时思想文化上所存在的差异。

这一凄美的故事流传到韩国以后也出现了两个版本,即与中国相似的文人版和大众版。文人版同样是“嫁后废织”的故事,大众版则与中国版本稍有出入,本文选取两国大众版的牛郎织女故事进行对比分析。

二、中韩牛郎织女故事情节异同

中国民间的牛郎织女主要梗概如下:

牵牛星与织女星违背天规相恋,二者皆被罚——牛郎化为凡间贫苦人家的孩子,织女被罚织造天上云锦——牛郎在织女洗澡时偷取织女衣物二人成婚——牛郎织女婚后男耕女织恩爱有加,并育有一双儿女——天帝发现二人仙人结合,将织女抓回天庭——牛郎带着孩子紧追不舍——王母用玉簪划出一道天河——牛郎想以瓢舀尽天河水——王母感动,准许每年七夕相见。

《中国民俗学会》收录的牛郎织女故事增加了以下情节:二人被银河阻隔时互投信物——天神感动,允许每年七夕相见——二人每见皆落泪,泪化为雨,每年七夕皆下雨。

韩国的牛郎织女主要梗概如下:

牛郎织女同为天上人——牛郎勤恳老实,织女织造辛劳——天帝赐婚——婚后织女沉迷歌舞废织——天帝怒,命二人一年只得七夕一见——二人相对哭泣——越过银河见面——天帝怒,令其终身不得相见——喜鹊、乌鸦帮助搭桥,二人得以每年一见。

三、中韩牛郎织女故事与时代的联系

“牵牛”与“织女”原是天上两星宿名,首见于先秦,《诗经·小雅·大东》:“维天有汉,监亦有光。跂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睆彼牵牛,不以服箱。”到了汉代,此二者逐渐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形成了美丽的传说。班固的西都赋中曾有描写“临乎昆明之池,左牵牛而右织女,似云汉之无涯” 。后“古诗十九首”的《迢迢牵牛星》进一步有描写:“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由此我们可以得知现今流传的牛郎织女故事大致发生在汉代。

汉代是我国封建思想极为浓重的一个时代,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形成了思想上的大一统。君权、父权被提升到了至高的地位,统治阶级向人民宣传“服从”的思想,建立了一套为统治阶级服务的道德系统,女性更是要恪守“三纲五常”的思想。然而在这种情况下,汉代的女性对爱情仍然十分大胆,面对爱情,她们忠诚而坚贞,她们爱得深沉,,恨得痛切,炽热而又大胆,中国的牛郎织女故事便是这种思想的反映之一。

四、中韩故事对比中,中国版本对爱情的觉醒与反叛

(一)对“门当户对”思想的反叛

传统封建思想观念要求男婚女嫁要遵循一定的原则,而“门当户对”便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在韩国的牛郎织女故事中,牛郎与织女同为天上人,可以算是门当户对,因而天帝赐婚于二人,这与传统观念完全一致。但是在中国牛郎织女故事中,牛郎是一介凡人,并且父母早亡,异常贫穷。而织女是天上的仙女,玉皇大帝的侄女,二人可谓门不当户不对。然而织女并没有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她没有嫌弃牛郎的凡人身份,也没有嫌弃牛郎的贫穷,毫无顾忌便嫁与牛郎,与牛郎十分恩爱,并为其生儿育女。大众的故事必然反映大众的思想,这一故事情节也是人民群众内心的希冀的映射,表现出人们对“门当户对”这一观念的反叛。

(二)对“父母之命”思想的反叛

传统封建思想观念要求男婚女嫁除了“門当户对”外,“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也是一个至为重要的原则。封建社会,男女不能自由恋爱,嫁娶事宜全由父母安排,经媒妁介绍。

在韩国的牛郎织女故事中,男女主人公的结合完全是天帝的旨意。牛郎与织女在成亲之前未曾谋面,更无产生爱情的机会,只因天帝怜悯织女织锦辛劳,便想为其配一夫婿。而牛郎忠厚勤恳,是传统观念里良婿的选择,因而下令二人婚配。牛郎织女皆是无意识地服从,是完全对“父母之命”思想的服从。

而在中国的牛郎织女故事中,男女主人公的前身,即“牵牛星”与“织女星”是因为私自相恋触犯天规,因而受到处罚。这一相恋的过程是男女主人公主观意愿的体现,不再是毫无意识地接受父母的安排。与韩国的牛郎织女故事的无意识相比,中国的这一版本完全是主观意识的作用,是爱情的觉醒。

在中国的牛郎织女故事中,除了二人前世的相恋,投胎以后的结合也是主人公意志的结果。牛郎作为主动盗取织女衣物的一方,是带着强烈想要与织女结合的意愿才促使二人关系有了发展,其中牛郎与织女是否产生爱情的情愫我们无法确定,但相比韩国的无意识服从指令,毫无疑问地是反叛“父母之命”的体现。

(三)对爱情阻隔力量的抗争

汉代的封建大一统思想要求人们服从,以巩固封建统治。而在中国的牛郎织女故事中,我们明显能看出人民对绝对权威的挑战,对绝对服从的反叛。

牛郎发现织女被天庭捉回后,带着两个孩子紧追不舍,追到王母没有办法,便掏出玉簪划了天河,将二人阻隔开。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牛郎也没有屈服。他没有服从于统治阶级定下的仙人不能相恋的戒律,只一味按照自己心中的意愿来争取、斗争。在王母划出天河以后,牛郎仍然没有放弃,他拿出木瓢舀水,希望以此舀尽天河水。在《中国民俗学会》收录的版本中,牛郎织女隔着银河互抛信物。信物,是古代人表达爱情的一种常用手段,代表着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情意。两位主人公以“互抛信物”的方式在共同进行抗争。

而在韩国的牛郎织女故事里,二人被银河阻隔后,仅仅是相对哭泣,没有一点反抗性的动作。私自越过银河相见也毫无一点情意表达,更像是传统意义上被赋予了婚姻关系的两人维系亲情的做法,不能算是为爱情做出的抗争。

五、结语

中韩流行的牛郎织女故事反映封建时代两国人民不同的思想价值观念,是研究当时历史环境下两国文化思想的重要资料。本文分析了与广传于韩国民间的牛郎织女故事相比,中国坊间流传的牛郎织女故事中体现出的对爱情的觉醒与反叛。主要表现为对一些传统婚嫁思想的反叛,在爱情遇到外界力量的阻隔时,男女主人公并没有以传统思想来对现有的关系进行考量,而是选择为爱情抗争。这是当时人民群众的普遍愿望,也与汉代许多诗歌中表现出的男女炽热大胆的爱情需求一脉相承。

参考文献:

[1]潘雪玲.中韩牛郎织女故事比较研究[J].黑河学刊,2015.5.

[2]侯佩峰.牛郎织女神话与汉代婚姻[A].北京: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

[3]袁柯.中国神话传说[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