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区综合型养老服务设施的发展、优势与挑战

2020-04-15高艺楠

戏剧之家 2020年4期

高艺楠

【摘 要】我国提前进入“老龄化”社会,形成“未富先老”的社会现象。上海政府加快了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老年人的社区居家养老问题,但目前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仍存在许多不足,需要通过不断强化社区养老定位、加强社区养老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社区综合性养老服务等手段,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的养老需求。分析上海典型社区综合养老服务中心运作模式和特点,了解社区综合型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现状、优势与面临的挑战,针对存在的不足提出对策建议,为社区综合型养老服务设施的发展与完善提供实施途径和启发。

【关键词】为老服务;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社区综合养老服务中心

中图分类号:TU246.2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04-0194-02

一、问题的提出

“十三五”期间,政府提出建立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然而,目前这三种养老服务模式在服务供给与服务需求之间都存在明显的结构性矛盾:机构养老与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三者间相互割裂,社区养老服务专业化水平过低,无法实现与老人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结合的需求对接。为此,上海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应运而生,把机构养老嵌入社区,使之运营方式、专业化服务技能和手段与社区资源相结合,为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提供有力支撑。

这种养老模式必然要以完备的为老服务设施为支撑,然而上海市社区为老服务的资源供给有限,特别是社区各类为老服务资源分散,硬件设施不足,资源整合利用效率不够,为老服务资源供需矛盾突出,不利于老年人充分享受养老资源。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是指将社区内各类为老服务设施相对集中设置,并依托信息化管理平台,统筹为老服务资源、提供多样化服务、方便群众办事的为老服务综合体。2016年上海市政府将建设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列入重点工作,发展社区托养机构。引导社区托养机构向嵌入式、小规模、多功能方向发展。

二、研究述评

目前对社区综合养老服务设施的研究从两个方面进行讨论。宏观层面:景天魁(2015)认为社区综合养老服务体系整合了现行的养老服务责任主体、养老服务内容及养老服务方式,它的建设可弥补我国家庭养老服务能力不足的缺陷,推动我国养老服务市场与养老服务产业的发展[1]。李志明(2016)主张发展以“立足社区、服务居家”理念的综合养老服务体系[2]。李斌,李雪,王依明(2017)认为我国社区养老模式单一, 服务内容局限[3],赵然,陈任等(2015)认为目前已经无法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复合需求,服务队伍匮乏,需要尽快构建提供医疗、康复等服务内容的社区综合养老设施[4];微观层面:不同学者从社区为老服务的现状[5](刘一志,赵书峰等2012)、社区嵌入式养老[6](朱勤皓,2017)、社区居家养老为老服务模式[7](刘焕明,蒋艳2015)社区为老服务整合资源[8](桂世勋,2004)等角度进行分析。

通过现有学者的研究,目前对社区综合养老服务的研究主要是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大多对社区养老服务现状、社区养老服务模式等方面进行探讨研究,对具体的社区综合型养老服务设施的运行与发展的探讨还不足,本文立足于社区综合型养老服务设施运行现状,以上海典型社区综合养老服务中心为案例分析其运行模式以及设施等现状,了解其具体运作模式发展及优势,为以后上海社区综合性养老服务设施提供学习和借鉴意义,发现其运作过程中的不足,提出相应对策,不断推广和改进社区综合型养老服务设施的运行模式。

三、上海典型综合社区为老服务中心发展现状及分析

(一)上海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开展现状

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是包括长者照护之家、日间照料中心、助餐点、护理站等在内的“枢纽式”为老服务综合体。“十三五”期间,上海政府将继续加强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等设施建设,加大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布局力度、增加设施数量今年将新增40个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400家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护机构、80家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及200个社区老年助餐场所。目前,上海实行的长者照护之家,到2018年底,全市已建成155家;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包括长者照护之家、日间照料中心等在内的“枢纽式”为老服务综合体,截至2018年底,全市已经建成180家,今年将实现街镇全覆盖。全市已建成22家长者照护之家,今年还将新增50家点位。

(二)上海典型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运行模式

1.浦东新区——陆家嘴长者综合照护家园

采用“公办民营”的运营模式,专业社会组织管理和运营,力求打通居家、社区、机构的养老模式,及“基本公共服务、公益性服务、市场化服务”养老服务的双壁垒,达到“设施延伸居家、居家依托社区”的目的。

2.静安区——临汾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

中心集“开放、共享、绿色、专业”理念为一体,致力于构建集机构、社区、居家养老为一体的养老服务模式,为全体社区老人提供内容丰富、梯度合理、触手可及的一站式综合为老服务。

3.长宁区——北新泾社区为老服务中心

一楼主要提供老年人日常生活照料服务;二楼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支撑智慧养老,主要提供医疗服务;三楼为入住老年人提供临床服务,实时监测老年人体征状况。

(三)上海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优势与挑战

1.优势

总结社区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开展运行的具体经验,主要有:一是政府支持力度大,實施质量高。上海制定了《上海市社区养老服务管理办法》《上海市深化养老服务实施方案(2019-2022年)》《关于加快推进本市长者照护之家建设的通知》《关于推进本市“十三五”期间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文件。二是服务方式广泛开放,不仅为居住在社区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的老人服务,同时还面向社区居民开放部分服务设施,也为社区老人提供上门服务。三是资源整合,既可以利用中心养老设施开展其他社区服务内容,也可以利用其他养老设施服务于入住的老人,以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

2.面临的挑战

“十三五”期间,上海政府将继续加强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等设施建设,加大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布局力度。在社区综合养老服务设施运行过程中,仍存在诸多挑战:一是类似于社区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的综合型社区养老服务机构不多,大多以单一型社区服务机构为主,例如长者照护之家、助餐服务点等。二是目前社区综合养老服务设施运行模式仍处于发展初期,未完全形成规模效应,社会认知度及覆盖面不足。三是缺乏充分利用与整合社区内政府资源、社会资源以及居民志愿服务资源等相关资源。四是社区综合服务机构的相关专业运行队伍和专业人才的缺乏。

四、结论与建议

通过对上海市典型社区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发展的分析,可以看出社区综合型养老服务设施的建设有利于解决目前传统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的模式问题,不仅缓解了传统居家养老的家庭支持不足和养老服务供给不足问题,同时弥补了社区养老及机构养老内容与功能上的欠缺,以及专业化水平上的不足。集居家、社区、机构养老服务功能为一体,有效解决老年人在日间照料服务、医疗服务、精神慰藉等多方面、多样化的养老需求问题。

然而,上海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的发展现状反映了当前社区嵌入式养老模式尚在发展初期,规模效应尚未完全形成、社会认知度尚待进一步提高,是发展中的问题,应当而且完全可以通过加快发展的方式来解决。从长远看,要从当前的瓶颈问题出发,一是要增加社区综合型养老服务设施数量,开创更多综合型养老服务设施类型;二是加大宣传力度,强社会认知度与认可度,扩大社区综合型养老服务设施覆盖面;三是更进一步整合社区内各项资源,合理开发与利用为老服务所需相关资源;四是加大人力资源保障,发展专业的护理员队伍,培養专业化人才,保障综合型养老服务设施运作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景天魁.创建和发展社区综合养老服务体系[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6(01):29-33.

[2]李志明.中国养老服务“供给侧”改革思路——构建“立足社区、服务居家”的综合养老服务体系[J].学术研究,2016(07):99-104.

[3]李斌,李雪,王依明.社区综合养老设施类型划分和服务内容[J].建筑学报,2017(S1):54-58.

[4]赵然,陈任,马颖,秦侠,胡志.城市社区养老服务体系中的问题和对策[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12):3399-3401.

[5]刘一志,赵书峰,孙奎立,吴多文,程琮.社区为老服务现状调查[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02):358-359.

[6]朱勤皓.上海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发展研究——新形势下老龄工作的探索与创新[J].科学发展,2017(08):103-109.

[7]刘焕明,蒋艳.社区居家养老为老服务模式探析[J].贵州社会科学,2015(11):103-107.

[8]桂世勋.上海城市社区为老服务资源整合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01):71-78+12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