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问题与对策
2020-04-15宋忠
宋忠
摘要:初中阶段的学生还没有完全形成自我约束的能力,这个年龄段的学生需要班主任或者家长正确引导和管教,但又不能过分地如幼儿时期那般溺爱教育,也不能要求太过严厉。这个时期的教育要懂得一张一弛,不能过分管制,更不能放任自由。本文笔者结合多年来班主任工作中存在的困惑进行详细的梳理。然后,就如何提高初中班级管理提出几点有效的解决策略,以期为初中学段的班级管理提供更有说服力的一手资料。
关键词:班主任 班级管理 策略
班级管理最重要的体现在与学生的纪律上,学生的纪律情况是能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的,也就是说纪律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也直接影响学生将来的身心健康,对于学生个性的塑造和养成也有直接的关系。班级是学生活动的中心,也是文化知识传播的基本单元。班级管理工作不仅是班主任基本的工作内容,也是一门艺术教学。在班级的管理中班主任需要做好引导作用,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主观意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初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个时期的孩子很小学阶段的相比,叛逆的性格、不愿跟别人倾诉自己内心想法,作为班主任只有切实有效地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只有身心健康发展才能推动学生的各项基本技能正常发展,取得意想不到的收效。新时代社会对用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基本技能过硬,还要有一个良好身心发展的新型人才,适应环境和应对各种突发事件。但是以考试成绩为主的教育形式仍然在校园体现,尤其是比较落后的乡镇初中,以成绩定学生的好坏为标准已经形成常态。班主任必须要扭转这种局面,打破这种评价标准,同时要及时有效地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学生排忧解难,做学生心灵的倾听者。本文基于此情况,简要谈几点自己在平时初中班主任工作中的沟通技巧,希望能通过这样的方式引起班主任的共鸣,深化教师的情感融合,进一步提高初中班级管理稳定性、和谐化发展。
一、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的常见问题
首先,班主任自身的管理水平在班级管理中占据重要地位。班主任是班级的重要子集,其管理水平是体现班级文化构建和学生综合素养能力的重要因素。部分初中班主任因自身管理能力水平有限,并且停留在原地,没有针对自己的班级管理水平缺失进行针对性的提升,在管理模式上依然是老套路,没有创新。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依然存在。
其次,从初中学生自身剖析发现,初中生自我意识太过强烈。常常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对遇见的事情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同时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缺乏抵抗新鲜事物的能力,加之单纯善良的性格特征,容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大多数初中生属于独生子女,家长的过分溺爱导致了他们的性格过于自我化,常常以自我为中心,这种错误倾向导致初中班主任很难在班级管理中有效开展。
另外,班主任过分注重学生的成绩,从而忽略了学生的生活方面。应试教育的体制依旧存在,学生面对升学的压力,长期以来在他们看来首要任务依然是学习。班主任老师谈的最多的莫过于成绩,这样就导致了班主任忽略了去关心学生成绩之外的事情。素质教育提欧昌学生的身心健康与学习成绩是同等重要的,都不能被忽视。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除了传道受业解惑之外,更应该关注学生的生活方面,引导他们积极健康的成长,促进学生价值观的正确发展。
二、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策略
(一)提高班主任的教育管理水平
初中班主任在班级中有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位置,班主任的教育水平和理念深深地体现在学生身上,初中班主任要树立不断学习的远大志向,提升自己的教学管理水平。传统教育模式下的初中班级管理中,来自学生家长和教育职场要求的压力,给班主任开展教育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不仅要提高学生的学业水平,更要全发面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这就要求初中班主任多从自身出发,根据学生的课堂实际表现情况对症下药。例如,教师可以通过播放歌曲进行思想教育熏陶,或者以身边的亲身实例为例,进而让学生也说一说自己的所感,通过做小游戏让学生在快乐中受到教育。通过开展主题鲜明的班会,学生可以更加深切地感受到教育的内涵,能够更懂得班主任工作的辛苦,提高素质教育的执行力度,激发学生的认知共鸣,同时班主任也能有效地完成教育内容。
(二)建立健全的班级管理制度
没有健全的制度就没有好的班级管理,在初中班级管理过程中,建立人性化的班级管理制度可以约束学生的一言一行,也是保证班级活动正常进行的条件之一。班级管理制度不仅仅是条理性的规章制度,也有约定俗成的非正式规章制度,这些条例可以有效约束学生的行为规范,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初中班主任在设定这些规章制度时应根据学生的实际,做到民主公平的原则,对于成文的赏罚机制,由班干部辅助进行,全班学生监督,共同实施。形成长效机制,指导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保证班级日常教学活动能够正常有序进行,对促进学生快速成长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总之,在初中班级管理活动中,班主任应认清本班实情,以促进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出发点,把学生放在主体位置,通过人性化的规章制度等策略提升班级管理质量,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氛围,促使他们快乐成长和健康发展。
(三)加强和学生的沟通交流
班主任针对学生的最近表现需要多沟通,及时疏导学生心理产生的困扰。一方面通过疏导能够缓解班主任和学生之间的紧张关系,保证班主任工作的有序开展,这样学生才能够有着良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之中。另一方面就是针对通过与学生的交流,这样能够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应班级中,在业余时间班主任要多聆听学生的心声,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内心的困境,做他们心中愿意倾诉的有心人,这样也能够建立更加稳固的师生情谊,通过学生的分享,达到促进班级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对学生的行为及时表扬
初中阶段的学生河小学阶段的孩子相比,正处于身心塑造的重要阶段,这个时期的 孩子多表现为自尊心强,班主任要多抓住学生的优点进行及时的表扬和肯定,這样学生更容易获得成就感,并能够对今后的学习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如果教师一味地批评教育为主,这样学生很容易受挫折,甚至失去对班主任的信任和喜爱,导致学生对班主任的活动不会大力支持,也会是学生认为班主任是故意跟自己过不去。班主任应当在教学工作中要发挥正面的引导和表扬,对学生的表现情况进行多方位评价,多角度去分析学生和评价他们的言行级表现情况,转换表达方式,使学生乐于接受,这样才能取得见效快的作用,这也正体现了班主任在沟通中的艺术。
班级管理一直是我国教育环节的重点内容。在初中阶段,正值青春期的他们,班主任一定要重视学生的年龄特点,有效开展班级活动。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步推展,初中班主任要积极面对学生在班级管理中出现的任何问题,采用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班主任教育管理业务水平,时刻站在学生的角度上,多换位思考。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健康发展,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合作意识。班主任只有不断完善和补充的教学方式,及时充电,才能达到教育与教学的双赢。在初中班主任管理过程中,利用沟通艺术达到一种很好的教学效果是非常常用的手段。学生对教师的言语容易接受,如果可以利用有效的交流方式去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班主任需要在班级文化中要多发现学生的长处,通过有效的发放帮助学生及时改掉不好的习惯。同时班主任在做好语言沟通的过程中促进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兴趣,达到一个适合学生学习的精神乐园。
(作者单位:甘肃临夏和政县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