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企业“走出去”的机遇与挑战

2020-04-15田雨茜

祖国 2020年4期

摘要:“一带一路”倡议于2013年正式提出后,愿景与行动文件逐渐落实,中国在实现对外贸易不断扩大的同时,也得到全球多个国家与国际组织的支持,将愿景成功转变为现实。本文分析了在“一带一路”的大背景之下,内外部环境变化对国内企业“走出去”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并从多元化角度分析了我国企业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国际竞争日趋多元、壁垒共存的环境下如何更好地实现发展。

关键词:一带一路   走出去   企业发展

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离不开我国企业的积极参与与支持,越来越多的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各自优势,积极开展合作交流。这些合作有效地提高了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为全球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机遇与挑战并存,企业形成自身的品牌价值,增强企业自身的竞争力,是发展海外市场的内在需要。我国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仍面临相关挑战,笔者拟就相关问题提供一些建议。

一、企业“走出去”面临的机遇

在全球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各国经济的发展需要拓展全球市场,海外市场与投资是不可或缺的一大板块。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搭上“走出去”这辆直通车,踏上对外投资这片沃土进行耕耘。“一带一路”建设和贸易自由化趋势给我国企业带来的机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海外并购和投资

“一带一路”在全世界的宣传态势给了沿线国家了解“一带一路”政策的机会,也使得更多地中国企业做好进行海外并购和投资的准备。海外并购和投资方面,中国拥有外汇储备3万多亿美元,在整个并购过程中起到很大的作用,且在英国脱欧之后,欧洲的部分主要企业都在对自己的企业价值重新进行估价,这对中国企业来讲是极好的机会。同时,目前全球贸易环境欠佳,对外投资更容易被接受,用对外投资启动外需是比出口更好的选择。

(二)基础设施产业链和能源建设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由于财政紧张的原因,基建投资支出不足,普遍呈现基础设施落后的现状,在基础设施产业链建设和能源建设方面的需求极其旺盛。在“一带一路”的政策支持下,对外工程承包施工企业“走出去”能形成较大的出口拉动,有效对冲国内需求端的下滑,从而带动整个“基础设施产业链”。此外,“一带一路”沿线发展空间巨大,其制造业也相对薄弱,主要电气设备严重依赖进口,而我国电气设备的技术水平在诸多领域都已属于世界先进水平,全球的水电工程中约有80%是中国企业建设的。因此,预期未来我国的电气设备在“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相关国家可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

(三)自由贸易协定创造机遇

亚太经合组织(APEC)在成立之初即已确立了建立亚太自由贸易区的目标。在自由贸易协定的框架下,中国企业将获得诸如放松企业审查、降低投资门槛等-系列更加宽松的市场环境。一方面为中国企业进一步开拓海外市场降低了政策性限制,促进企业之间的互联互通;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中国企业利用国外优势资源、技术等促进国内产业转型升级。另外,利用自由贸易的优惠税率,中国企业将得以降低关税成本,减少企业的供应链壁垒,从而达到降低物流成本、提高商品国际流通效率的目的。

二、企业出海遇到的问题

(一)企业人才国际化水平较低。对我国企业而言,追随“一带一路”走出去的过程中面临着自身角色的转变,需要从一个纯粹的承包商转型为一个开发商、运营商和投资者。在转型中面临的一大问题就是如何实现企业技术与人力资源管理与国际化标准的顺利对接。我国部分企业对海外劳动力市场和当地法律法规的不了解,而且缺乏有效的人才引进和激励保障机制。企业人才国际化水平低是中国企业进行对外投资、进行品牌输出、与国际知名公司比肩的重要瓶颈因素,也是掣肘企业实现国际化的重要因素。

(二)商业谈判中沟通協调欠佳。部分中国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由于渠道不畅,对承包项目或投资对象缺乏全面的了解,也未结合当地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考虑,同时也未寻求有效的媒介,导致在商业谈判过程中表现不专业,忽视谈判签约的规范化,导致对方产生怀疑心理,增大双方隔阂,破坏彼此信任,导致产生分歧,最终谈判破裂。

(三)法律风险规避遭遇瓶颈。法律风险是指企业因经营活动不符合法律规定或外部法律事件导致风险损失的可能性,它是除政治风险外中国企业对外投资面临的最大风险。一些中资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可能直接或间接由于对法律问题的忽视或处理不当导致投资失败,或由于不了解及遵守东道国法律,或缺乏当地劳务人员管理经验,或企业合规经营不善。企业的法律意识未与国际接轨,且缺乏审慎的前期尽职调查,同时缺乏国际复合型法律人才,均会对投资造成影响。

(四)潜在的贸易壁垒。“一带一路”建设项目规模、资金需求量巨大,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经验不足、国际化水平不高等问题,使得我国“一带一路”倡议初期投资风险上升。同时,我国企业境外的投资还会面临市场准入限制的风险,再加之出于保护自身经济的考虑,“一带一路”范围内各相关国家和地区,往往会通过严格的法律实行贸易保护政策,设置贸易壁垒和投资障碍。

(五)汇率不稳定。中国企业走出去也受到中国与东道国的汇率稳定和结算方式的影响。汇率瞬息变幻,我国汇率制度经过改革与变迁,汇率风险也成为企业“走出去”重点关注的问题。一方面,企业需要承担人民币贬值的风险,另一方面,企业投资所在国家货币的稳定也会导致币种间汇率的变化,尤其是很多国家目前普遍实行浮动汇率。这一问题可能会给相关应对经验匮乏的企业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三、我国企业应当采取的应对措施

(一)建立严格的风险防范体系与合规管理体系

企业完善自身的风控体系,充分认识和了解当地可能存在的风险问题,例如地缘冲突、政治阻力、文化障碍、宗教信仰等各方面带来的不稳定性,树立防范心理,加强与我国相关部门的沟通,以及与当地政府部门、工会的协调同时,还应注重知识产权与专利保护,企业若在知识产权与技术方面触及法律问题,例如在涉外工程建设中,若由于技术问题导致法律风险产生,需要专业的法律团队及人员协调和处理。此外,在国际环境中还应合理利用税收政策,降低成本规避风险。在全球进一步加强跨境税务征管合作的大环境下,企业密切关注国际税收规则的发展、重视各地的税务合规问题,建议企业完善和国际接轨的内控体系,在追求收益的同时降低投资及合规风险。

(二)针对国际态势加强研判、提前布局,为开拓新市场赢得先机

在海外的中国企业应时刻观察社会动向,及早采取措施,以免遭受损失。从外部环境来看,2018年世界经济总体还是延续复苏势头,国际贸易保持增长态势,这种态势有望得到延续。我国企业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和态势,应当加强研判,提前布局,针对海外市场监管、法律、税务等方面由于国际形势的变化而产生的相应问题加强专业研究;同时应避免投资集中在少数大型项目,以对冲风险;吸引私人资本参与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以多元化的资金来源增强一带一路的商业性,实现可持续性发展;寻找当地可靠的实体合作者、多边组织和国际商业银行,及时缓解当地金融风险。

四、结语

世界经济格局、政治形势风云变幻,地缘经济日趋复杂化。对于中国企业带来巨大的挑战,机遇与挑战并存,福兮祸兮并不独立存在。一带一路并不严格意义以时间和地缘来区分,而是一个对承启过往展望未来的一个倡议。机遇来自于中国近30年的产业积累而形成企业具备走出去的前提条件,展望未来世界经济需要中国企业承担自己使命并致力于带动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我国企业正应该借此重新规划海外投资策略,适应新的经济格局中与中国企业在全球的发展的趋势,充分拓展海外市场,使自己的经营活动更加合规化、全球化,真正的做强,而不是仅仅走出去,不仅仅是做大。

参考文献:

[1]汪平.中国企业“走出去”进入4.0时代[J].记者观察,2016,(05).

[2]樊秀峰.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贸易投资研究[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7.

[3]王义桅.“一带一路”:机遇与挑战[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4]赵晋平.重塑“一带一路”经济合作新格局[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6.

(作者简介:田雨茜,西北政法大学经济学院2017级5班,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