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堆绣工艺“五位一体”保护模式探究
2020-04-15李正周乐林会
李正周 乐林会
【摘 要】探索立体化保护模式能突破单一的保护方式,有效推进堆绣工艺的良性传承。以系统思维的方式来思考堆绣工艺的保护问题,链接政、校、行、企、户五个要素,采取政府主导、学校研习、行会引导、企业运营、农户加工的保护策略。在践行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新形式下,“五位一体”的保护模式能丰富堆绣工艺保护理论,促进堆绣工艺研产销用一体化发展。
【关键词】堆绣工艺;保护模式;协同创新;运营管理
中图分类号:J5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04-0108-02
彝族堆绣工艺由于种种原因造成了“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局面,笔者近年来围绕堆绣工艺展开了一系列研究,并提出了一些保护对策,在堆绣及其相关研究方面算是走在了前列。2018年11月6日,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双柏县大麦地镇底土村“彝族刺绣(服饰)传习所”揭牌,并举办了六十余人的刺绣女能手培训班,这算是双柏彝族刺绣的一件大喜事。总体看来,双柏县彝族堆绣工艺的保护还处于萌芽阶段,也正是实施立体化保护的最佳时间点,亟需构建系统、可行的保护模式,“政、校、行、企、户”五位一体保护模式的构建,对活态传承堆绣工艺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政府部门的舆论引导与立法保护
在文化部“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中明确指出:“实施差异化的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战略,推动形成文化产业优势互补、联动发展的布局体系。引导各地根据资源禀赋和功能定位,走特色化、差异化发展之路。”由此可见,区域文化发展需要完善的联动体系,在规范化的基础上凝练特色、大胆创新,在与其他区域文化产业的相互观照中凸显自身的特色和优势。堆绣工艺在刺绣技法、图案造型和色彩搭配等方面有着独特的语言,虽然目前并未进行产业化开发,但可以参考其他地方刺绣产业发展的经验来为我所用,在生产性保护的过程中进一步科学发展、规范管理和规避风险。工艺的保护需要系统的管理模式,传统的方式是依靠政府管理,但是依然带来了诸多限制的问题,一旦让企业自主管理和营运,会导致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从而造成作品质量差、艺术品质低、仿制仿造等问题,笔者认为必须走政府集控的管理方式。
(一)做好舆论引导,创建传承软环境
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鼓励企业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地方政府部门应注重正面引导,大力宣传彝族堆绣工艺的文化特色和价值所在,加强网络宣传、推广,引导年轻人正确认知传承堆绣工艺的意义和使命,积极创建有利于堆绣工艺传承发展的软环境,留住手艺,留住乡愁,留住人。
(二)加强立法保护,创建传承硬环境
总体而言,制约堆绣工艺保护、传承、发展的关键点还是在“价值”上。堆绣传承群体的利益如何保障是一个现实问题。政府部门应完善保护措施,注重层级保护,尤其立法保护传承群体的知识产权,避免作品被抄袭或盗用,同时,应建立堆绣工艺传承人谱系,分类、分层建立档案,并给予生活保障,使其安心从事堆绣作品创作,进一步加强规范管理,创建堆绣工艺传承发展的硬环境。
(三)注重方向把控,搭建新平台
地方政府部门要加强堆绣工艺发展的方向把控,避免急功近利,突破地域限制,积极与正规企业或文化部门、机构合作共建传承示范基地,搭建研、产、销一体化平台,注重孵化一批优秀小微企业,在政策上给予一定的倾斜、照顾,在资金上给予一定的优待、扶持,在销售上提供一定的保障,解决从业人员“愁销”的问题。
二、推进学校传承,加强研究与创新设计
加强地方中小学校园传承建设,让当地孩子们从小就能体验、知晓堆绣工艺的价值,注重融入课堂教学,依托独特的文化优势开发特色教学资源,构建评价体系,加强兴趣班、社团文化建设,使传承堆绣工艺成为地方中小学的一门必修课,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营造良好的传承环境。
自“非遗传承人进校园”项目实施以来,带动了越来越多的传统工艺走进大学课堂,同时也催生了高校传承模式的研究,其中,云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吴化雨教授主持的2017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云南少数民族工艺在边疆高校艺术教育中的活态传承机制研究》是一个典型的课题,可以说,目前各高校已经成为传统工艺活化传承、创新发展的重要阵地。地方政府部门应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双向联动,“依托高校现有的研究机构或创建新的专业研究中心,加强以传承项目为重点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鼓励传统手工艺人、艺术家、相关理论学术专家走进高校研究机构任职,探索新时代背景下中华优秀文化传承创新的理念与路径。”[1] 充分利用各高校优势资源,深化合作领域,重点针对工艺文化和设计创新展开研究,注重产出导向,加强成果应用与转化。
堆绣工艺的手工刺绣是其重要的特质,也造成了生产效率低下、人力成本过高的问题,面临无人买单的窘境。“鼓励高校、研究机构、企业等设立传统工艺的研究基地、重点实验室,在保持优秀传统的基础上,探索手工技艺与现代科技、工艺装备的有机融合,提高材料处理水平,切实加强成果转化。”[2] 柏拉图曾说:“当美的灵魂与美的外表和谐地融为一体,人们就会看到,这是世上最完善的美。”日本设计大师原研哉先生曾说:“当富有美感的商品在审美意识相对不成熟的国家销售时,也会对当地的消费者们产生启发,引起他们的消费欲望。但那些審美意识成熟的消费者是不大可能接受一件粗陋的商品的。这就是‘美感带来的好处——当与缺乏美感的商品并置时,有美感的商品更具有吸引力,也更能开启人们的消费意识。”[3]通过与高校的合作,展开工艺创新和产品研发合作,注重与现代工业技术相结合,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有效降低人力成本,提升产品的艺术品位和美学价值,充分发挥高校服务地方的职能,以研究促创新、以创新提品质、以品质促品牌。
三、发挥行业职能,构建堆绣人才链
“加强传统工艺相关学科专业建设和理论、技术研究。支持具备条件的高校开设传统工艺的相关专业和课程,培养传统工艺专业技术人才和理论研究人才。”[4] 地方刺绣行业协会具有汇聚地方刺绣人才、开展技艺教学、交流、传承、指导等职能,其本身就是一种活态传承的团体形式。在堆绣工艺的保护中,人才是核心要素,行业协会应在地方政府部门的牵头下积极与高校就人才培训、培养开展合作,加强相互的沟通和交流,建立系统完善的人才培养合作模式,强化梯队建设,提高堆绣工艺从业人员的艺术修养和文化素养,为堆绣工艺的传承和创新发展持续注入新鲜血液,最终形成完备的人才链。
四、完善企业运营,构建研产销用渠道
“提高传统工艺产品的设计、制作水平和整体品质。强化质量意识、精品意识、品牌意识和市场意识,结合现代生活需求,改进设计,改善材料,改良制作,并引入现代管理制度,广泛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加强全面质量管理,提高传统工艺产品的整体品质和市场竞争力。”[5] 加强“产教融合”,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制作和营销方面的优势,采取“线上+线下”的双重营销模式,负责堆绣产品的运营,包括产品包装、拓展销售渠道、市场分析與评估等工作,实现“研-产-销”一体化的模式,让别具一格的堆绣产品走进市场和生活,在人们的使用中得以活态传承。
五、加强农户参与,拓宽就业创业渠道
传统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振兴了传统产业才能真正留住人。在堆绣工艺的保护中要提高当地农户的参与度,让具备堆绣技艺的农户参与产品的生产和制作,具体可以采取专职类和兼职类两种方式合作,专职类即进入政府专门设置的机构进行作品创作,由运营中心负责人员管理、任务安排和酬金发放。兼职类可以采用“订单式”的合作方式,即根据甲方需求,由运营中心派单,兼职人员在规定时间按质按量完成绣品后,再支付相关报酬。农户参与能很好地保障产品的原生性和文化性,较好地践行传统工艺振兴计划,推进就业创业,为脱贫提供助力。
六、结语
双柏县的堆绣工艺目前关注的人并不多,相关的研究甚少。在既有的研究中,大家的着眼点多囿于保护谈保护,囿于开发谈开发,虽然提出了一些观点,但是多为零散的观点,整体而言系统性不强,探究立体化的保护模式势在必行。“非物质的文化特性总是伴随着人类动态的劳动过程而存在,这就决定着人在艺在,人亡艺绝的‘活态化性质。”[6]有效链接“政、校、行、企、户”展开立体化的保护模式,能有效整合优势资源,多点联动、互相促进,形成工艺传承、人才培养、创新设计、产销一体的系统保护模式,推动堆绣工艺的活态传承和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2018年5月14 日中华人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印发《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建设》文件通知(教体艺函[2018] 5号).
[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文化部等部门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的通知(国办发(2017) 25号),2017年03月24日.
[3][日]原研哉.设计中的设计[M].朱锷译.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134.
[4]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文化部等部门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的通知(国办发(2017) 25号),2017年03月24日.
[5]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文化部等部门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的通知(国办发(2017)25号),2017年03月24日.
[6]吴化雨,黄毅.云南民族工艺在边疆高校的融创机制与践行思考[J].云南艺术学院学院,2019,(2):87-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