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期BBC的华语广播及其影响分析
2020-04-15郑一卉庞然
郑一卉 庞然
2006年,英国广播公司(BBC)中文部主管李文发表演讲称:“中国在抗战时经常用BBC生活广播。”①2011年,英国广播公司华语广播停播,BBC中文网发表纪念文章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战场最艰苦的时刻,1941年5月19日,BBC国际广播开始了对中国及东南亚地区的华语广播……”李文曾在文中写道,英国“外交部与国际台有协议,他们只负责提供资金,绝不干预国际台当然也包括中文台和中文网的报道”,所以“客观公正、不偏不倚”是BBC中文部的“一贯原则”②。这似乎是在说,在二战期间,BBC推出了客观、公正的华语广播节自,吸弓}了很多华人听众,并为中国的抗战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事实是否如此?在二战期间,BBC华语广播究竟说了什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下文将尝试作答。
一、名为“东方服务”的BBC华语广播服务
BBC是跨国广播的先行者之一,早在1932年就推出了“帝國服务”(Empire Service),用英语向英联邦国家和殖民地广播,以维护帝国“内部团结”。不久之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阴影笼罩整个世界,对英国在世界各地的利益构成了威胁。在这种情况下,仅维护“内部团结”显然是不够的。因此,BBC对欧洲大陆推出了英语、德语、法语等多语言广播节目,并将“帝国服务”更名为“海外服务”(OverseasServices)。与德国纳粹的宣传机构展开广播宣传战是BBC海外服务的主要任务,但因为日本的军事行动对英国在远东以及印度的利益造成了威胁,所以海外服务也开始用英语和亚洲语言对亚洲地区广播,名为“东方服务”(Eastern Service),而东方服务包括“华语广播服务,(Chinese Service)。
但华语广播并不是像BBC中文网以及英文网所说的那样,开播于1941年5月。③一项历史研究表明,至少在此一年以前,BBC就已经在制作华语广播节目,目标受众是中国香港以及新加坡、马来亚等当时英国殖民地的华人。BBC中文网忽略这段历史,或许只是因为粗心大意,但也不能排除刻意而为之,因为这段历史可以证明,华语广播的“始作俑者”和主导者其实是英国情报部门,这显然不利于BBC中文网的自我宣传。1940年2月,英国军情六局设立的联合广播委员会(Joint Broadcasting Committee)将旅居英国的中国翻译家熊式一招致摩下,并安排他去BBC工作。熊式一为BBC制作了很多华语节目,联合广播委员会的官员则一直在为他提供“工作指导”。在熊式一开始工作之前,外交官兼学者夏晋麟已为BBC制作了9期介绍英国国情的华语节目《寄往香港的背景新闻信》(Background Newsletter for Hong Kong)④。此节目每周一期,按此推算,BBC的华语广播可能始于1939年底。
在二战时期,BBC的华语广播是否能做到客观公正、不偏不倚呢?根据记载,1940年前后,为BBC制作华语节目的大都是家乡被日本侵略者占领的中国人。熊式一是“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派驻英国的代表,必然希望通过BBC广播抨击日本,但这个愿望却难以成真。1938年,在英商团体的游说下,英国外交部同意利用私营的《泰晤士报》《每日电讯报》进行反日宣传,但不愿让BBC播出大量反日报道。⑤这种态度不难理解:因忙于应对德国纳粹,英国无力与日本争夺对亚洲的控制权。为避免英国在远东的利益被日本侵占,英国政府希望暂时能与日本和平相处,同时也希望通过宣传遏制日本。虽然BBC时常强调自己是独立的,不受英国政府于涉,但其他国家一般都把它视为英国政府的喉舌,让它大张旗鼓地批评日本,显然不利于维持与日本的“友好关系”。为了确保BBC的报道符合对日绥靖的外交政策,英国信息部向BBC派驻审查员,审查BBC意欲播出的广播稿,⑥而此时的信息部部长是BBC前总裁约翰·瑞斯(John Reith)⑦。
熊式一的上级告诉他,不只是反日言论,就连“亲中”的言论都难以通过审核。滇缅公路是国际社会向中国运送抗战物资的重要通道,1940年7月,英国政府迫于日本的压力将其封闭,等于掐断了中国抗战的生命线,是不顾道义的恶劣行为,熊式一在广播稿中引用了英国报刊对此事提出的批评,审查员看后觉得“太过尖锐”并将其删除。熊式一还曾在广播稿中提到中国共产党联合国民党抗日这一事实,但也被审查员删除。熊式一对新闻审查不满,但选择服从,他的同事、旅英画家蒋彝则不能忍受,愤而辞职⑧。
不能批评日本也不能支持中国的BBC华语广播,在二战期间究竟说了什么?一位英国学者指出,在1940年前后,英国政府为远东宣传活动设定的“主旋律”是英帝国很强大⑨,BBC的华语广播演奏出了相同的“旋律”,意在安抚那些在殖民地生活的华人,告诉他们日本若挑衅英帝国不会有好结果。BBC华语广播所讲述的新闻故事有:英勇的英国海军救出了几百个被德国关押的英国囚犯,英帝国成员及其人民团结一心抵抗德国纳粹,伦敦居民不俱纳粹轰炸像往常一样地生活……
1941年4月,日本和苏联签订了保证互不侵犯的《苏日中立条约》,意味着日本可以更加放心地向中国南部以及东南亚进军,英国在远东的殖民地危如累卵。5月,BBC的华语广播或者说对华宣传从隐秘走向了公开。5月5日,BBC推出了一个新的华语新闻评论节目,并邀请中国外交官郭泰棋在节目中讲话。这个节目每次15分钟,每周二播出一次。BBC所办的刊物《伦敦的呼唤》(London Calling)于当月刊文宣称,BBC聘用了著名中国文化人熊式一为其制作华语节目。自此以后,对华广播开始批评日本和赞扬中国,而赞扬中国的目的是希望中国军队保护英国殖民地。12月,熊式一写出了最后一篇广播稿:“中国是伟大同盟中的一员……中国军队进攻广州,减轻了加拿大人等帝国保卫者守卫香港的压力”但这篇广播稿可能还没有播出,BBC就暂停了华语广播,熊式一被解雇。⑩
BBC暂停华语广播的主要原因是无法将广播信号传到华人的收音机里。跨国广播多用短波,短波传输距离较远,距离越远信号越容易受到干扰。故最佳选择是让广播“落地”,让目标听众所在地的广播电台为其播放节目。在BBC推出“帝国服务”时,其服务对象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已是独立的国家,不是英帝国的属国或殖民地,当地广播电台对播出《伦敦的呼唤》心有芥蒂,矛盾不时出现。11对远东地区的广播则多由远东殖民地政府以BBC为榜样而建立的公营电台播出,这些电台以维护殖民统治为己任,播出BBC华语节目是“分内之事”。当时的香港只有一家广播电台,即香港殖民政府创办的公营香港电台(Radio Hong Kong),BBC正是通过这家电台播出自己的节目。121941年底,日军击败了英国和加拿大驻香港守军,随后攻克新加坡等地,这些殖民地的广播电台也就不能再为BBC发声。
二、二战期间,英中不平等的“友情”影响着BBC华语广播
日本侵占英国殖民地意味着BBC应该加强宣传力度,号召对象国积极抵抗。不久之后,BBC恢复对华广播,其华语广播节目原本每周仅播出一次,但是自1942年7月7日(七七事变三周年纪念日)开始改为每日播出。那时,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官员叶公超刚刚抵达英国,在BBC中文部工作的英国作家燕卜荪(William Empson)抓住机会,邀请他在广播节目中发表演讲,以示英中友好13。
对于BBC而言,在英国对日本宣战以后,抨击日本和为中国的抗战唱赞歌不再是禁忌。1943年,有中国杂志报道称,“五月二十五日……英国广播公司用中国材料描写一中国女游击队员,借以表现盟国之作战精神”14。但有两个新问题摆在面前:如何对待中国这个“新盟友”?如何让中国听众接收到广播节目?
1942年8月29日,重庆的报刊纷纷刊文讲述“国耻”,因为在100年前的这一天,清廷与英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鉴于此,燕卜荪建议,为了拉拢中国这个盟友,平息中国人的怒火,应在广播中对中国人说“中国与同盟国各国平等,享有同等权利”,但他的上级没有同意,因为燕卜荪的建议不符合英国的对华外交政策。当年年底,英国信息部制定了一份对华宣传计划,提出要将“我们的宣传的重心转移到中国人身上”,但为BBC对外广播提供资金的外交部提出了反对意见,大致意思是英国的宣传若过度关注中国,就会让中国人误以为中国能与英国“平起平坐”15。英国外交部的意见也是首相丘吉尔的意见,当年10月,他对外交部部长表示,重庆的国民党政府代表的不是一个大国,而且“美国方面肯定会不惜一切努力纠集力量以结束英国海外帝国”⑥。其意思是,承认中国与列强平等不利于英国在战后收回香港殖民地和上海租界,美国也会乘机“搅局”,恢复英国对中国香港以及东南亚的殖民统治会难上加难。BBC对华广播对待中国的态度让叶公超起了疑心,他向BBC提出,希望知晓中国事务报道在BBC的新闻报道中所占的比例,也就是希望知道BBC是否重视中国,但BBC高层拒绝了他的请求。17
在香港以及东南亚殖民地被日军占领后,BBC用距离中国较远的广播电台播出对华广播节目,同时通过外交手段向国民政府的“中央广播事业管理处”提出要求:让国民政府的电台播放BBC的“国语”广播节目。“中央广播事业管理处”则提出,作为交换,BBC的“国内服务”(Home Service)也应分配出时间播放中国电台制作的英语新闻。但BBC东方服务主管罗森一里斯(Clifford Lawson-Reece)在一份内部备忘录中称,BBC不可能满足中方的要求。他还提到,中国的广播电台两度向英国购买短波发射机,但结果都是发射机被英国政府征用。18
但国民党的广播系统还是与BBC进行了有限的合作,播放了少量的BBC华语节目。罗森一里斯提到,在19411943年间,重庆的电台播出了少量BBC制作的“国语”新闻节目。一份1945年1月的BBC内部报告称,中国的“中央广播事业管理处”同意让XGOA(国民党的“中央广播电台”)每月播出一次《BBC国语科学漫谈》(BBC Science Talk in Kuoyu)19。此外,在1943年,国民党对外宣传喉舌“国际台”与BBC互相监听广播落地收听效果20。
三BBC华语广播在二战期间的影n冉有限
根据BBC受众分析主管米顿(Graham Mytton)的研究,在二战结束之前,BBC海外服务仅在印度以及一些西欧国家开展过受众调查,21也就是說没有针对中国和东南亚国家展开过受众调查。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听众来信是BBC海外服务获得听众反馈的主要渠道。在熊式一为BBC工作期间,BBC曾收到一封发自马来亚的表扬信22,但米顿认为,听众来信不一定有代表性,信件数量也不一定与听众的数量成正比。这意味着准确知晓二战期间BBC华语广播所产生的影响是困难的。
但笔者分析认为,二战期间,BBC华语广播所产生的影响非常有限,这主要由三个方面的原因导致。
一是技术、经济方面的原因。前文已经提到,BBC通过香港的电台播放其华语节目,但香港的两个广播发射器的功率分别只有2KW和2.5KW23,信号传输范围有限,而且当时港人收入不高,在1940年前后,拥有收音机的家庭可能不超过10%24。香港被占领以后,BBC通过短波远距离传输广播信号到中国,罗森一里斯认为,可能没有几个中国人收到过那糟糕的信号。虽然国民党的电台播放了一些BBC的华语节目,但中国民间收音机大都集中在已被日本占领的东南沿海一带。1943年的一项调查显示,在属于“国统区”的四川省,平均每个县只有一台收音机25。BBC的观点:整个“国统区”只有250~500台收音机26。
二是军事、政治方面的原因。从技术上来说,在英国远东殖民地陆续被日军攻克以后,BBC的大功率短波发射器和重庆的广播电台都可以将信号传至“沦陷区”,但“沦陷区”的广播收听受到严格管控,如“伪满当局强制中国居民购买只能收听到当地日伪广播的廉价收音机,严厉取缔6个电子管以上的收音机,借以限制收听重庆和苏联、欧美的广播”。27国民政府也不希望“国统区”的民众收听“敌台”,所以下令收缴民众的收音机。28此外,前文也已经提到,国民党的广播电台只播放了少量BBC华语节目。在日本国内以及被日本占领的东南亚地区,收听外国广播也是禁忌,BBC驻华代表曾因在东京收听外国广播而被逮捕。29
三是新闻业务方面的原因。当时,BBC的华语广播节目的数量和时长都十分有限。在1942年之前只有一两个节目,每周仅播出一次;1942年后改为每日播出,但时长只有15分钟30。英国学者曾指出,战时的BBC致力于对白种人广播,尤其是英帝国中的白种人。“非洲人、亚洲人以及其他的非白人听众被隔离了出来,并被忽视。”31而且,在半个中国被日本侵占的情况下,BBC以英国的利益为出发点的新闻报道,恐怕也难以吸引大量的华人听众。在被日本占领之前的香港,香港电台播放BBC节目和西方音乐,“英国气氛”浓烈,所以“大量中国人不听这个电台”32。
四、结语
BBC的华语广播节目在二战期间并未对华人世界产生较大影响。如果说BBC的华语广播节目对华人世界产生较大影响,那应该是在二战以后。因为,战争结束以后,英国恢复了对远东地区的殖民地统治,殖民地电台也就可以再度为BBC发声。而且,在抗战结束以后,国民党广播系统与BBC展开了更为紧密的合作。“中央广播事业管理处”主办的刊物《广播周报》于1946年复刊。从复刊后的第6期开始,该杂志连续刊出“英国广播公司(BBC)对远东播音节目时间表”。1947年,《无线电世界》杂志报道称,英国加强对华广播……伦敦英国广播公司为促进中英关系,与“上海广播电台XORA洽妥,每日下午九时三十分至十时由该台转播伦敦之节目”,英语节目则仍由BBC自己利用短波传送33。
战争结束以后,英国政府取消了战时新闻检查制度,BBC因此获得了更多的自主性。当然,这并不意味着BBC海外服务摆脱了政府的管控,也不意味着它在此之后推出的新闻报道就是公正和客观的。海外服务的资金提供者仍是英国外交部。英国外交部的目的当然不是让海外服务造福全世界,而是以服务之名行宣传之实。有研究指出,英外交部于1948年设立的秘密机构“信息研究部”(Information ResearchDepartment)曾为BBC对外广播提供“新闻材料”,而雅各布(Ian Jacob)在担任BBC对外广播的主管的同时在英外交部任职34。这些“安排”显然都是为了确保BBC的对外广播继续为英国外交服务。
注释
①据BBC英文网,“普通话”(mandarin)和广东话J-播始于1941年5 q 5日。See BBC WorldService.World Service Language Timeline[N/OL].BBCOnline,(2007-02-08)[2018-10-18〕.http://www.bbc.co.uk/worldservice/history/story/2007/02/070208 html-multilingual_audio.shtml.
②《BBC普通话广播停播前的话》[N/OL],BBC中文网,2011-01-31,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interactive/2011/01/110128 londonbox_65_a.
③金梦玉主编:《传道南广》[M].中国传谋大学出版社,2009:294.
④⑥⑧⑩22Da Zheng : Shih-I Hsiung on the Air.A ChinesePioneer at the BBC During World War II[J],HistoricalJournal of Film,Radio,and Television,2018,38(1):163-178.
⑤⑨23Greg Kennedy:British Propaganda and theProtection of Empire in the Far East,1933-42[M].//GregKennedy,Christopher Tuck(eds):British Propaganda and Wars ofEmpirE,London:RouUedge,2014:13-31.
⑦Hirving:The Significance of Sir John Reith[EB/OL],2015-01-16,http://www.moidigital.ac.uk/blog/john-reith-significance/
11 31Simon Potter:Broadcasting Empire: The BBC andthe British World,1922-1970[M].London: Oxford UniversityPress,2012.
12 24 32David Clayton:The Consumption of Radio BroadcastTechnologies in Hong Kong,1930-1960[J],Economic HistoryReview,2004,57(4):691-726.
13 15 17 18 19 26 28 29 30John Haffenden,William EmpsonAgalastthe Christrans(Vol II)M,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6
14佚名:《英国电台广播我国杭战故事》,《电影与播音》,1943年第8期,第22页。
16罗伯特·达莱克:《罗斯福与美国对外政策(1932-1945)》,陈启迪等译,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第556页。
20 25张小航:《抗战八年广播纪》,重庆出版社,2016年版。
21Graham Mytton:Audience Research at the BBC WorldService,1932 2010[J],Journal of Audience & ReceptionStudies,2011,8(1):75-103.
27趙玉明:《日本侵华广播史略(上)》,《中国广播》,2015年第5期,第8992页。
33佚名:《英国加强对华广播》,《无线电世界》, 1947年第11~12页、第43页。
34John Jenks:British Propaganda and News Media in theCold War,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2006.
(本文系北京外国语大学一流学科建设项目,“一多不分:中国对外话语体系建构”部分成果,项目编号:256500719001)
(作者郑一卉系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庞然系北京语言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研究生)
(本文编辑:林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