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电媒体的融媒报道转型探索
2020-04-15赖婷婷徐宏
赖婷婷 徐宏
【摘要】在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广电媒体通过自建平台或借助已有平台,拓展新媒体传播渠道。近年,广州广播电视台实行跨部门联合谋划、统一采访、分别编发、全网推送的策、采、编、发流程再造,探索发挥传播矩阵最大效力之路。打造了适应融媒体生产的采编发流程,提升了生产效率。
【关键词】广电 融媒报道 转型
【中图分类号】G220 【文献标识码】A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①当前广电系统的采、编、发流程是否适合融媒报道的需要?如何让采编生产提质增效?重大主题策划应当建立怎样的机制?为探索寻找突破点,广州市广播电视台统一筹划,由新闻频道、媒融中心等部门成立综合实验团队,利用台自建平台,开展了一次以“广州改革‘头啖汤”(广东话,意为率先做某件事)为主题的融媒报道实操。
一、实战操作
(一)打造适应融媒体生产的采编发流程,提升生产效率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媒体融合发展,要坚持一体化发展方向,通过流程优化、平台再造,实现各种媒介资源、生产要素有效整合,实现信息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管理手段共融互通,催化融合质变,放大一体效能。”②长期以来,广播电视采、编、发运作模式处在各部门各自为阵的状态,各个频道(频率)有各自的采、编、发体系。从媒体发展趋势来看,这样的生产方式已经不能满足融媒发展的需要,严重制约新闻产品生产效率。
广州市广播电视台试验团队从组建伊始就注重一体化发展方向,拓宽广播、电视的边界,打破各频道(频率)之间的藩篱,按照适合融媒报道的采、编、发需要,建立了调度组、策划组、采访组、编发组,做到同一组人马采访,各自按需制作,多平台分发,成效显著。报道的采访人员由之前的10人减少为5人,人力节省一半。与此同时,报道产品涵盖了电视广播新闻消息、专题报道以及新媒体图文推文、短视频等,生产效率大幅提高。
(二)建立编前会制度,策划先行、以编带采,出品有保障
在此次融媒报道实操中,四个小组各司其职,形成大兵团协同作战的阵势,达到了专人做专事的效果。
编前会制度有利于制定完善的采访提纲,记者在采访中抓亮点更到位,挖新闻更有深度。
以往,从寻找受访对象,到联系落实采访,从采访提纲的制定,到采访实施和成稿,都是“一个人说了算”,这样,稿件的质量与记者个人能力关系密切,记者的业务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到稿件质量。而在协同作战的模式下,由策划组统一策划,明确报道思想,通过召开编前会讨论,制定详细的采访提纲,再由采访组具体实施,相当于提前给新闻产品制定了生产标准,执行记者接单后,按标准完成产品定制,有效降低了因记者能力参差不齐而影响新闻产品质量的几率。
(三)建立统一分发制度,精准送达,实现播出效果最大化
产品分发是融媒报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就如同广告学中的整合营销,具有宣传战略意义。
在互联网时代新媒体平台迭出的当下,人人都被信息海洋所包围,如何让一条媒体产品不被淹没?除了产品质量以外,有策略的分发也很重要。现在新媒体都是利用算法将信息精准投放,广播电视媒体也要建立一套自己的分发体系,实现新闻产品效果最大化。
试验团队专门组建了编发组,其职责就是有策略、有组织、有节奏地进行分发,包括报道前期预热、中期推高潮、后期总结收尾,充分利用台内外新老媒体平台资源,让精品实现其最大的传播价值。
二、实践思考
(一)移动优先,需要统筹协调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坚持移动优先策略,让主流媒体借助移动传播,牢牢占据舆论引导、思想引领、文化传承、服务人民的传播制高点。”③由此可见,移动优先是我们要把传播的重心放在主流新媒体上,让重要的、有价值的新闻产品,借助主流新媒体的移动传播占据传播制高点。
让具有新闻价值的报道内容及时有效地实现移动优先传播,则需要前方记者与后方编辑紧密配合,对题材深度做研判,经筛选判断后,抽调相匹配的人力物力,才能做好采访报道。
(二)移动优先,需要合理调配人力
新闻采访派多少记者,要视新闻事件重要程度和报道要求而定。同时,同一件新闻事件采访中,记者要完成新闻消息、专题的采访拍摄,又要录制新媒体产品,而日常采访往往是短平快,新闻现场的画面、声音等要素稍纵即逝,错过就不再有。所以动态新闻的高质量报道,考虑的因素很多,要考量报道的规模、内容、复杂程度,做出及时合理的记者调配,不能简单地派记者就万事大吉。
三、实践建议
目前,全国广电媒体均面临融媒体打造的改革任务,如何贯彻落实好移动优先的战略部署,是媒体融合的关键环节。
原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台长王求曾对广播媒体融合进行分析。他认为,台网融合使得新闻信息的吞吐能力呈几何级数增长,需要充分扩大新闻信息采集领域和数量。④广电媒体as需改变定制选题和采访的生产方式,把新闻触角延展,重置签审环节次序,从而实现多平台、无时延的编辑和分发,让新闻与资讯第一时间送达受众。
牵一发而动全身。融媒体转型不是记者转型,而是全媒体的转型。全台一盘棋,需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基于此次实践中的经验和问题,笔者建议:
(一)整合细分采、编、发环节,建立团队作战机制
1.把采编流程切分为五个环节,每个环节成立专门的小组。
(1)记者组:负责第一时间抵達新闻现场,采集有效信息,快速编发新闻报道,发给后方编辑。
(2)技术组:视频、图片和直播的拍摄人员,根据调度组指令配合记者,把短视频新闻内容编辑好,发给后方编辑。
(3)编辑组:频道(频率)节目编辑和新媒体编辑,将前方记者发回来的新闻素材,以适合新媒体传播的形式进行组织制作。
(4)制作组:根据新媒体编辑和分发组的需要,及时对新闻产品进行海报设计、切片、包装等,做好新媒体传播。
(5)分发组:对不同的新闻产品做出准确的分发判断,建立一套自己分发体系,扩大新闻产品的传播效果。
2.建立统筹调度组和调度机制。调度组由部门负责人组成,主要负责日常选题、人员调度、稿件终审等工作。一旦选题确定,立即调度组建以记者、编辑为核心的融媒报道团队,每个团队根据需要配备记者、技术、编辑、制作和分发人员,待稿件采制完毕后,再负责稿件、产品的终审签发。
(二)建立重大主题采访机制
重大主题采访机制对应重大主题策划报道任务,主题报道机制建立在台一级层面,由台领导直接指挥。在执行台的重大主题策划时,从广播电视口抽调人员,组成专门团队,按照大兵团作战、整体谋划、统一采访的模式完成任务。
(三)记者采访设备应全面升级
融媒体发展,移动优先,是一场由技术飞跃带来的深刻革命。由于传播技术飞速发展,信息无处不在、无处不及、无人不用,出现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记者需要在全媒体时代抢抓新闻,配备与工作要求相匹配的采访设备。
目前,广播电视台使用的设备器材并非是按照记者在采访时所需要的要求购置。例如:在移动优先战略思想指导下,记者都要在现场以最快的速度将新闻素材传送到后台,而现实中,记者大多用个人手机采制新媒体视频、图片,但个人手机中有大量的个人信息占据手机空间,记者时常为储存空间不够而烦恼。个人手机的品牌功能不同,拍出来的效果也不同,直接影响到新媒体产品的呈现效果。
“网速慢且常常断网”“电脑老化且故障频出”等现实情况是一线采编人员经常遇到的问题。手上没有武器,如何让战士打好仗?这是一个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全面评估融媒报道采访所需的设备器材,将整个后台编辑所需的设备器材升级换代,补齐硬件短板,才能从硬件上满足融媒发展的需要。
值得注意的是,现在5G时代已经到来。在这场数字革命中,抓住机遇,必将为广播电视媒体融媒体的发展带来崭新的局面。而在数字化推进的过程中,广电媒体有着先天的优势,如何借此更新换代,应在我们的考虑范围之内。
注释
①《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共同思想基础》,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com.
②③《习近平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并发表重要讲话》,人民网,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19/0125/c1024-30591043.html.
④覃继紅、刘逸帆:《媒体融合:广播发展新契机——专访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党组成员、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台长王求》,《中国广播》,2015年第2期。
参考文献
①史红:《主流媒体的重点突围——对当前媒体融合进程的观察与思考》,《中国广播》,2019年第7期。
②徐宏、邹泳怡:《打造新闻合作联盟——“一带一路”下广东广播媒体的布局和策略》,《中国广播》,2018年第1期。
③赵志勇:《融媒时代下的新闻媒体采编》,《祖国》,2018年第4期。
④黄坤明:《积极适应全媒体时代发展大势 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9-02/25/c_1124161587.htm.
(作者单位:广州市广播电视台)
(本文编辑:黄一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