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教材,新教法,心领悟

2020-04-15程诚

科技风 2020年11期
关键词:新教材自主探究工匠精神

摘 要:2018年,江苏省推出了劳动与技术新教材。省编小学劳动与技术教材从2003年起经过了四次修订,终于在2018年完成了它的第四次修订后走进课堂。相比过去的三个版本,新教材的理念再度提升、内容更加完善、特色再次凝练。新教材内容的设计更加与时俱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工匠精神和实践能力,教材内容的选择也更加接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自新教材投入使用以来,本人用心领悟教材精神,积极开展教学研讨。本文将以五年级上册《迷宫盘的设计》一课为例,从四个方面浅谈我对新教材精神的理解。

关键词:新教材;自主探究;创新能力;工匠精神;劳动兴趣

2017年最新修订的《江苏省义务教育劳动与技术课程纲要》指出:“建构与学生身心发展相适应、符合江苏经济和教育发展实际,同时又具有一定弹性和开放性的劳动与技术课程体系,既是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深入推进江苏省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决策、努力提高中华民族的科学技术素养、促进江苏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由此可以看出,劳动与技术课程在素质教育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这门动手又动脑的学科越来越受到国家和各级部门的重视。因此,劳动与技术课程必须与时俱进,而教材处于课程改革的中心,上乘课程研究,下启课程实践。作为课程改革的实践者,我们需要用心研读教材,领悟教材精神,开展创新课堂实践。2018版省编教材从全册从8本变为12本,劳技项目从80个增加至118个,相比过去的三个版本,新教材的理念再度提升、内容更加完善、特色再次凝练。新教材内容的设计更加与时俱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工匠精神和实践能力,教材内容的选择也更加接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结合本人对新教材精神的几点理解,我不断开展教学研究,下面我以五年级上册《迷宫盘的设计》教学为例,谈谈我的理解。

一、鼓励自主探究,点燃学习热情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孩子的好奇心一旦产生,就会拥有非常强烈的探究欲望。在新教材中,我们能够看到很多激发学生探究欲望的设计。如《迷宫盘》一课中,这一制作项目是一新增内容,迷宫盘是孩子从小感兴趣的一种益智玩具,但学生从未尝试过把迷宫盘制作出来,所以学生对于制作出一个迷宫盘充满了热情和探究的欲望。教材一开始,展示了一些不同类型的迷宫图片,如草坪迷宫、手绘迷宫、学生自制的迷宫等,尤其是灵灵和巧巧的对话让学习内容变得非常生动,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

在教学设计中,我设计了以探究为主的自主学习方式。我把本课分为两部分进行教学,第一部分为:迷宫盘的设计;第二部分为:迷宫盘的制作。而迷宫盘的设计更多地需要学生自己探究迷宫盘的设计方法、发现设计要求,设计迷宫道路。首先,我设计了两分钟的自主学习时间:自学并思考迷宫盘的步骤,学生通过这一环节能够自己发现迷宫盘的四大设计步骤。而在接下来的四个设计步骤里,我主要采用了“看一看、试一试”的学习方式,启发学生自己发现设计秘密。尤其是第四个步骤“擦除部分隔离栏,添加迷道”,对于学生来说是个难点,多数学生不知该如何下手,所以我先以问题的方式引发思考“究竟该如何设计迷道呢?先擦除部分隔离栏?还是先添迷道?或者说你还能想出什么更好更快地方法,能够巧妙设计出迷道?”思考以后,小组同学进行讨论,交流各自的想法。这时,再请学生动手尝试,不同的学生用了不用的设计方法。最后,我请学生分享自己的设计方法,学生很快发现:先擦再添的方法容易出现多条通道,这不符合迷宫盘有且只有唯一一条通道的要求。而先添再擦的方法容易出现封闭道路。在思维火花的碰撞中,学生很容易发现“边擦边画”的方法更好,思路更清晰,速度也更快。整个过程就在尝试与探索中轻松化解难点。

二、创新教学设计,培养创新能力

江泽民同志多次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新时代的背景下,“中国制造”正在逐步走向“中国智造”,国家需要具有创新能力的接班人,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尤为重要。但创新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有创新意识的教师不断创新教学设计,在每一天的课堂中逐渐渗透创新意识,才可能渐渐培养起学生的创新能力。劳技课是一门动手的学科,更是一门培养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学科。在过去的传统观念中,劳技课被很多人误认为是“模仿并制作”的过程,很多人理解的劳技课就是动手照着做,缺乏思维的过程。这实际上是一种偏见,劳技课更需要思考,需要思考以后再动手,它是一门需要大脑、眼睛、双手并用的学科。要改变这种观点,劳技课的教学设计更应该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用创新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智造”的能力。所以,我把《迷宫盘》一课设计成为两课时,先解决迷宫盘路线的设计问题再动手制作,而不是把一个现有的迷宫图纸发给学生,让学生照本宣科地把它做出来。迷宫盘的设计旨在让学生理解:每一个项目制作之前都需要用智慧去设计,这也是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设计完成后,我会鼓励学生继续修改设计,如何能把路线设计的更迷,更迷才更有趣。学生在不断的思考、创新的过程中有所收获。在制作中,每个孩子都在完成属于自己设计的迷宫,这也大大增加了学生的制作兴趣。

绘图软件的使用也是本节课一大设计创新之处。学生学会了使用Photoshop这款绘图软件设计自己的迷宫图纸,这也是在向学生传达一种精准的设计思维。考虑到软件绘图方便修改,可一键撤销,这就可以在四十分钟有限的课堂时间里给了学生更多自主探索、尝试创新的机会,把更多的课堂时间还给学生。

在本节课拓展环节中,教材向我们展示了各种不同材料制作的迷宫盘,不同材质和款式的迷宫盘拓宽了学生的创作思路,这让学生拥有了更多的创新意识。

三、強调劳动态度,唤起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一种对自己作品不断精益求精,不断完善使其完美的精神理念。近年来,在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倡导下,大力弘扬工匠精神逐渐形成热潮。新教材更加关注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强化劳动与技术核心素养。如,教材28页出现了“小贴士”的温馨提示,提醒学生在画线时,需要考虑木条自身的厚度;在教材29页,灵灵的对话框中出现了“粘贴时,木条的间隔均匀才美观!”的小提示,这都是在向学生传达规范的劳动意识,让学生明确该如何做得更好,强调按照要求严格规范操作,从而提升学生的质量意识。

在教学设计时,我利用绘图软件可以选择画笔尺寸的优势,提出设计要求:“统一选择2毫米宽度的画笔绘制隔离栏”。之所以提出这样的要求,是因为在迷宫盘的制作时,木条的厚度是2毫米,这就保证了图纸的设计与实物达到1∶1的尺寸比例,避免了误差的产生,这也是在向学生传达精准的设计意识。

我设计了两次展示评价的环节,利用打印机,将学生的设计图现场打印,进行展示。通过交流评议,学生能够发现一些设计太随意、操作不规范的作品,在对比中,请学生说一说如何进行改进,可以做得更好。这样的设计,目的是培养学生养成细心、精准、严谨的劳动习惯与态度。

四、优化教学方式,激发劳动兴趣

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旦学生对于某一个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以后,他就会通过各种各样的方法和手段来实现自己的目标。兴趣可以让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变为主动。当“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时,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在新教材的项目设计中,我们不难发现很多项目内容都非常有趣,很多课题都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展开学习,更容易产生制作兴趣。迷宫盘这一项目就是本册教材新增的制作内容,这一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是传统的益智玩具,大多数孩子都玩过这个游戏,项目本身就让学生产生极大的创作兴趣。

在本节课的导入环节,我设计了“挑戰走迷宫”的游戏环节,邀请两位学生在规定时间里一起走迷宫,用时更短的同学获胜。这大大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踊跃参与,课堂在良好的氛围中开始。游戏结束后,学生观察发现:迷宫盘里有且只有唯一一条通道,其他道路均为迷道,这为后面的设计做下铺垫。除此以外,在学生练习及实践环节中,我选择了超级玛丽游戏音乐作为背景音乐,整个课堂氛围轻松而有趣,学生倍感兴趣,沉浸在轻松而欢快的学习气氛中。在交流评价环节,我邀请学生先玩一玩、走一走各小组设计的迷宫,再评价哪一组设计得更加“迷”、更有趣。学生对于游戏体验充满期待,并能够在游戏中对比、思考、发现迷宫路线设计的奥秘。

参考文献:

[1]谈琴芳.理想的小学劳技课堂之我见.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2.

[2]金怀德.小学劳技课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策略.教育实践与研究,2015.

[3]沈英.浅谈小学劳技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

作者简介:程诚(1988-),女,汉族,江苏徐州人,硕士,研究方向:小学教育。

猜你喜欢

新教材自主探究工匠精神
地理新教材封面图像解读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挺立于课本之中的“树”
构建优质高中数学课堂,实现活力教学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探析
自主探究 张扬个性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
对一道新教材习题及解答的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