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帮对戏曲的影响
2020-04-15庞博魏遵辉
庞博 魏遵辉
【摘 要】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本文分析晋商、徽商两大商帮对于晋剧、徽剧的发展、成熟的影响,比较其中的异同。结合当今戏曲发展的情况,给出促进戏剧艺术发展、保持活力的建议。
【关键词】商帮;戏曲;影响
中图分类号:J8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04-0026-02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直接影响该地的文化生活层次。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需求。在满足了基础的生理、物质需求后,人们开始注重精神需求。
明清时期,晋商和徽商是中国实力最雄厚的两大商帮。在经历了艰苦创业后,有了一定的经济实力,于是他们便开始追求精神文明。受当时的传播媒介和娱乐方式所限,作为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通俗易懂的艺术,戏曲广受各位商人的青睐,明清时期也正是晋剧和徽剧发展壮大的时期。因此,不难得出结论,晋商和徽商对晋剧和徽剧的发展、成熟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接下来,笔者将从传播方式、对后世的影响、价值观的体现等方面分析两大商帮对戏曲的影响,并比较其中的异同。
一、概述
晋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明代蒲州梆子的基础上逐渐发展定型,清代光绪年间达到鼎盛。发源于山西中部,又称山西梆子。具有旋律婉转、流畅圆润、曲调优美、乡土气息浓郁等特点。代表曲目有《打金枝》《金水桥》《赵氏孤儿》等,知名艺术家有丁果仙、程玉英、冀美莲、芦变嫦等。
徽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元朝末年以青阳腔为主体,形成了徽剧的前身——徽池雅调,清代乾隆年间,“徽班进京”为国粹京剧的形成和发展奠定基础,在嘉庆、道光年间达到鼎盛。原名“徽调”,1949年后定名“徽剧”,其动作粗犷,唱腔委婉细腻,善于用多种声腔塑造人物形象。代表曲目有《龙虎斗》《昭君出塞》《七擒孟获》等,知名艺术家有程长庚、余银顺、章其祥等。
晋商,兴盛于明清,纵横天下五百年,主营盐、票号等业务。晋商的业务活动有捐输助饷、购置土地、发放高利贷等。
徽商,兴盛于明清,跨度约四百年,主营盐、典当、茶木等业务。徽商讲诚信、官商结合、吃苦耐劳。
二、相同点
(一)商人四处开拓市场,促使家乡剧种“走出去”,增加知名度
以徽商为例,受科技发展水平所限,水陆交通在古代的运输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扬州地处大运河与长江交汇处,乃交通要道,因此商业发达,繁荣昌盛。清代以来,扬州的盐业几乎为徽商所垄断,大批徽商在此集聚。部分徽商坐拥万贯家财,富可敌国。拥有一定经济基础和社会地位后,徽商更加注重生活的情趣,因而造就了扬州独特的饮食文化、园林文化与戏曲文化[1]。所谓“商路即是戏路”,看戏成为徽商们的文化享受。大量的戏曲艺人也在此云集,他们相互切磋、相互促进,使得徽剧在清朝中后期达到了鼎盛。值得一提的是,乾隆皇帝六下江南,每次都停駐扬州。商人们知道乾隆喜欢戏曲,专门组织戏曲演出以讨得欢心。这对后期著名的“徽班进京”“进宫祝寿”奠定了基础,也造就了徽剧作为京剧之母的地位。
(二)商人推动家乡戏种“走出去”,促进不同戏种交融碰撞
晋剧既具有陕西秦腔粗犷的特征,又有京剧注重场景布置的特点[2]。山东与山西一衣带水,是晋商早期扩张的地区。山东梆子中就有《奇错》《换妻》等反映晋商来到山东做生意的曲目。
徽商培养了大量家班。他们借扬州百花争艳之地利,博采众长,改弦更张,使徽剧融入京腔与秦腔的特点,发展成了中国的国粹——京剧。
三、不同点
(一)徽商创办家班,晋商投资戏班
清代中期,晋剧戏班兴起。仅晋中一地著名的戏班就有36家。据资料显示,自清中叶至民国初年,山西的戏班和票社的承办者大多为巨商、财主等,其资金来源大部分靠这些商贾资助。很多商人不惜重金投资创办戏班,花重金聘请名角加入,从苏州等地购置上等戏装。还有一些商人出资赞助戏班,诸如“日升昌”镖局资助“大小祝丰园”;“大德川”“大德玉”“三和源”三家财东资助“乾梨园”等。
而徽商更喜欢创办家班。有资料显示,徽商喜欢“养”家班,以便随时演出。有的商贾大户一年甚至耗费3万两银子维持家班的运转[3],每逢节庆,徽商就邀请当地官员、名流宿儒前来看戏。这也正体现了徽商“官商结合”的特点。
(二)后世影响不同
乾隆皇帝六下江南,每次都经停扬州,徽商每次都斥重金招待。1790年,适逢乾隆80岁大寿,徽商组织徽班进京,借此献媚,反响异常好。本是一次政治行动,却无意创造了我国的国粹——京剧,开启了我国戏剧史的新纪元。
京剧在我国戏剧史上的地位是不容置疑、不可撼动的,这要归功于徽商。而晋商没有把握住这样的机遇,造成晋剧的后世影响力远远不如徽剧。
(三)传递的价值观不同
安徽是朱子理学的起源地,安徽人注重儒学。徽商贾而好儒,讲诚信注重礼仪,讲义气。受徽商经营特征的影响,徽剧的很多剧目中也传达出这样的价值观,诸如《七擒孟获》《英雄义》等。
明洪武2年到永乐15年,50年的时间内,山西洪洞县曾发生过大规模的官方移民18次,涉及1230个姓氏,由这里迁出的移民后裔数以亿计,遍布全国。“洪洞大槐树”被认为是这场迁徙的起点,现今已成为5A景区,是著名的寻根祭祖之地。因此山西人更注重家庭观念,讲究团圆。晋商也因此具有团结互助、注重宗族观念等特点,在《打金枝》《金水桥》等代表剧目中也体现出浓厚的家庭伦理色彩。
四、对于当今的意义
时代在发展,传统戏曲艺术如何在当今保持活力、赢得“第二春”,已成为一大难题。政府和民间都采取了很多措施来解决传统戏曲艺术衰落的问题,诸如申报非物质遗产、建造博物馆、开发民俗旅游等。基于本文的研究主题和戏曲的发展现状,提出两大对策。
一是提供资金保障。有数据显示,2017年,山西地区专职戏曲人员,一个月的工资不到2000元。出于生计问题,很多人纷纷投奔大城市,寻找发财之道。新人不愿意学,看不到前途;老艺人年龄渐长,心有余力不足。传统戏曲面临后继无人的窘境。政府应该提供足够的资金保障,解决艺人的后顾之忧,安心排练,将传统戏曲艺术发扬光大。
二是顺应时代发展,改革创新。诸如李玉刚的《新贵妃醉酒》、周杰伦的《霍元甲》、李宇春的《梨花香》、花粥的《出山》等流行歌曲,均融入传统戏曲素材,是现代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形式,获得广泛关注。除此以外,在文旅融合成为当下旅游产业发展的新焦点背景下,戏曲文化与旅游业的结合亦能使传统的戏曲焕发出新的生机。可以在古街区、古镇等景区,培育当地戏曲文化并移植部分外来戏曲文化,通过舞台表演、快闪、开发相关特色商品等方式,打造景区特色,提升景区竞争力,推动区域旅游经济生长[4],既增加戏曲的可参与性和趣味性,又营造出了古典、热闹的旅游氛围,可谓一举多得[5]。
参考文献:
[1]尹凌馨,郭剑英,方学敏.生态与文化视角下扬州何园植物景观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9,(06):47-49.
[2]张燕丽.晋剧在清代形成与蓬勃发展的原因探析[J].中国音乐,2015,(02):192-195+202.
[3]王世华.徽商与戏剧的发展[J].新视野,2010,(05):85-86.
[4]殷文鼎,徐嘉敏,余尤骋.龙潭水乡景区旅游开发中“文化移植”的问题与对策[J].大众文艺,2019,(12):255-256.
[5]沈苏彦,艾丽君.城市历史文化街区旅游绅士化现象的探讨——以南京老城南地区为例[J].中国名城,2018,(07):5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