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德国体验“云采访”(手记)
2020-04-15青木
本报驻德国特约记者 青木
德国总理默克尔与各州州长在3月22日举行的电话会议上通过了“社交禁令”,开始执行“人与人之间至少保持1.5米距离”“在公共空间逗留不得超过两人”等“社交禁令”。如果说之前一个多月德国基本靠民众自觉抗疫的话,那么从这天开始,德国才算真正进入战“疫”时间。
自此,《环球时报》记者在柏林的生活改变了不少。在病毒的威胁下,家庭医生让记者近期尽量不要看病。在社区遇到邻居,大家不再打招呼,远远看见便避开了。甚至平日里常带着笑容的送包裹小哥似乎也变得“冷漠”起来,将包裹丢在家门口后让记者签字,拍摄完“签名照”便离开。出门购买日常用品成为唯一的室外活动。超市外往往会排起长队,人与人之间都保持1.5米以上的距离。进入超市的人数控制在50人以下,收银员与顾客之间由有机玻璃板隔开。
受影响最明显的还是工作。截至目前,柏林并未采取“封城”措施,《环球时报》记者最近开车出城却已多次被警方拦截。在记者说明获得采访对象同意的情况下,警察仍然发出警告,要记者立即回家,否则处以罚款,理由是违反“社交禁令”。
往常,记者每周收到的新闻发布会、讨论会、各种采访活动等邀请达到30多个。现在,这些活动或取消、或延期、或改成“云记者会”。
德国政府的新闻发布会是极少数还在照常举行的现场记者会,出席的德方人员通常为德国卫生部长施潘、德国疾控机构罗伯特·科赫研究所所长等。在新冠肺炎疫情的背景下,该记者会开始限制参加人数,通常是15个记者名额。以往记者可以较自由地拍摄照片,但现在都要提前申请,而且不能靠近出席发布会的部长等人。
大多数记者会改为在线举行。在德国颁布“社交禁令”后,记者所属的德国外国记者协会立刻要求记者们下载视频会议软件。当需要出席发布会的记者观看电影或展览时,主办方也有办法。比如在最近举办的默克尔传记电影《默克尔:受驱使者》的全球首映式上,电影公司先让记者在指定网站上观看高清电影(有密码),然后再举行视频发布会并接受采访。采访博物馆、企业等机构时,他们则会让记者进行“云参观”。比如巴伐利亚州旅游局就通过现场直播,让记者了解当地的世界文化遗产。《环球时报》记者最近采访的德国中国问题专家、中国留学生等都说,使用视频软件如今已成为他们居家办公和学习的必备技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