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结合“三步康复法”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30 例
2020-04-15丁文芳林耿冰蔡昭莲卢丽杭许雯静
丁文芳,林耿冰,蔡昭莲,卢丽杭,许雯静,张 洁*
(1.上海市第一康复医院,上海200082;2.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福建 福州350004)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TMD)是口腔颌面疾病中的常见病之一,发病率极高,在我国可达46%[1-2],好发于中青年,女性多于男性;多为单侧发病,可逐渐累及两侧;临床上主要以颞下颌关节区或咀嚼肌疼痛、下颌运动异常和伴有功能障碍、关节弹响或杂音三大症状为主要表现[3]。TMD 发病机制复杂,致病因素多样,目前没有统一规范的治疗方法,且治疗针对性不强,临床疗效也有待进一步提高。 近年来,笔者采用针刺与“三步康复法”结合治疗TMD 30 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 参照《口腔颌面外科学》的诊断标准[4]:①下颌运动异常,包括开口度异常(过大或过小)、开口型异常(偏斜或歪曲)、开闭运动出现关节绞锁等;②颌面部疼痛,主要表现在开口和咀嚼运动时关节区或关节周围肌群的疼痛;③下颌关节部弹响和杂音,即开口运动中有“咔、咔”的弹响音、“咔叭、咔叭”的破碎音和摩擦音。
1.2 纳入标准 ①年龄18~70 岁;②无龋病、牙周病、口腔黏膜病等口腔疾病;③能积极配合治疗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①有严重骨关节系统性疾病,如痛风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②有颞下颌关节外伤或手术史,X 线检查显示有关节解剖位置变异或有器质性病变;③孕妇,其他合并有严重感染或心、肝、肾等脏器病变;④目前接受其他的相关治疗,可能影响疗效评价者。
1.4 剔除和脱落标准 ①统计数据前, 经检查与研究方案及纳入标准不符者;②研究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不宜继续参加研究者;③研究过程因各种原因失访,未能完成规定疗程者。
1.5 一般资料 选取2017 年7 月—2018 年12 月在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康复科、口腔科就诊确诊的TMD 患者90 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针刺组、手法组、联合组各30 例,3 组一般资料及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Fricton 颞下颌关节紊乱指数评分指标中DI、PI、CMI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表3。
表1 3 组一般资料比较(±s)
表1 3 组一般资料比较(±s)
组别联合组针刺组手法组n 男女30 30 30 10 9 11 20 21 19年龄/岁35.24±9.54 36.18±10.15 36.81±7.58病程/周3.55±0.80 3.61±0.68 3.72±0.58
2 治疗方法
3 组治疗前均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告知并纠正患者的不良习惯,包括紧咬牙、偏侧咀嚼、突然大张口、食用过多的硬食、托下巴、长期保持肩颈不良姿势等,指导患者多采用习颞下颌关节的休息位、舌头抵住上腭打哈欠、双侧咀嚼食物等。
2.1 针刺组 患侧取穴:下关、上关、颊车、听宫、翳风、颧髎;双侧取穴:合谷。操作方法:患者取仰卧位,穴位区皮肤进行常规消毒;采用0.3 mm×40 mm“佳健牌”针灸针,先针听宫穴,嘱患者张口进针,行平补平泻手法至有明显酸胀感后嘱患者闭口;再针余穴,针刺方法同听宫穴。 每10 min 行针1 次,留针20 min。
2.2 手法组 采用自拟“三步康复手法”治疗。 第一步,软组织松解:患者取仰卧位,①口外按摩治疗师取坐位坐在患者头顶侧,一手固定患者健侧额顶部,另一手在颞肌、咬肌、翼内肌、翼外肌及舌骨上肌群等相关肌群的肌肉扳机点处,施以点按、弹拨手法释放张力;②口内按压:治疗师站立在患者健侧,一手固定在患侧颞部稳定头部,另一手在咬肌、翼内肌、翼外肌的口内相应投影区施以点按手法(口内手指紧贴颊黏膜,由内向外点按),每个部位约点按5~6 下,操作时需要佩戴橡胶手套,禁止直接对着口腔颊黏膜进行搓揉动作,以免造成颊黏膜破溃出血,以上治疗时间共约10 min。第二步,动态关节松动术(MWM):患者与治疗师体位同上,治疗师戴上橡胶手套,一手大拇指伸入口腔内,置于下牙后臼齿区域,另一只手从患者头顶部绕到对侧(患侧)颧骨以固定稳住头部;依次进行长轴牵引、向前滑动或侧向滑动,根据患者关节疼痛及活动受限的程度,采用患者能够耐受的最大力度;同时嘱患者随之做主动缓慢张、闭口运动,以上治疗重复3~5 次。第三步,双侧关节协调性训练:患者取立位或坐位,前置一镜子;上下中切牙水平和垂直面对齐进行张口及闭口训练;训练过程中要求上下中切牙垂直对齐,即张口口型不偏斜;张、闭口训练可分为3 个阶段,最大张口度的前1/3 为第一阶段,1/3~2/3 为第二阶段,2/3~最大张口度为第三阶段,每阶段每次稳定约6 s。 重复5 次为1 组,每天2~3 组。
2.3 联合组 采用针刺配合自拟“三步康复法”治疗,针刺治疗同针刺组,自拟“三步康复法”治疗同手法组。
3 组治疗均3 次/周,3 周为1 个疗程,1 个疗程后判定疗效。
3 观察指标
3.1 疗效评定标准 参考文献[5],①治愈:局部疼痛、压痛或关节弹响消失,开口度>3.4 cm,且≤3.9 cm;②显效:局部疼痛及关节弹响基本消失,压痛明显减轻,开口度>3.0 cm,且≤3.4 cm;③有效:局部疼痛、压痛及关节弹响均有不同程度减轻,开口度较前增大0.2 cm 以上,但未达3 cm;④无效:自觉症状、体征及开口度均无改善者。 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好转率。
3.2 颌关节区疼痛强度 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6]评价功能状态(大开口、咀嚼)时患者的颌关节区疼痛强度。 采用10 cm 长的直线,两端分别标有“无疼痛(0 分)”和“最严重的疼痛(10 分)”,患者根据自己所感受的疼痛程度,在直线上标记。 每次记录时重复3 次,取平均值。
3.3 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 采用Fricton 颞下颌关节紊乱指数[7]评定。 研究前明确检查项目的评定方法和标准,发现阳性体征则在相应检查项目前(后)标记框内打“√”,计分方法见表2。 每侧关节阳性项目最多只选2 项,即最多共为4 分。
表2 Fricton 颞下颌关节紊乱指数评分方法
3.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22.0 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属正态分布的以(±s)描述,采用t检验,不满足正态性的采用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4 治疗结果
4.1 3 组治疗前后VAS 评分、DI、PI、CMI 变化比较见表3。
表3 3 组治疗前后VAS 评分、DI、PI、CMI 变化比较(±s)
表3 3 组治疗前后VAS 评分、DI、PI、CMI 变化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较,1) P<0.01;与针刺组比较,2) P<0.01;与手法组比较,3) P<0.01,4) P<0.05。
组别联合组针刺组手法组n 30 30 30时间治疗前治疗后差 值治疗前治疗后差 值治疗前治疗后差 值VAS 评分4.98±3.12 0.10±0.301)4.88±3.153)5.16±2.81 0.32±0.661)4.84±2.753)4.94±2.98 2.13±1.071)2.81±2.492)DI 0.20±0.05 0.07±0.031)0.12±0.042)0.20±0.06 0.14±0.051)0.07±0.043)0.21±0.06 0.08±0.031)0.13±0.072)PI 0.62±0.10 0.32±0.071)0.30±0.104)0.61±0.09 0.33±0.061)0.28±0.124)0.60±0.10 0.38±0.101)0.23±0.132)CMI 0.41±0.05 0.20±0.041)0.21±0.062)4)0.41±0.05 0.23±0.041)0.17±0.07 0.41±0.05 0.23±0.051)0.18±0.06
4.2 3 组疗效比较 见表4。
5 讨 论
TMD 发病机制复杂,目前治疗方法很多,但是任何一种单一方法都存在其局限性。 王廷等[8]发现多种治疗方法相互配合的治疗效果优于单一疗法,而针刺结合现代康复治疗具有协同作用,能更高效改善TMD 患者的症状[9]。 本研究采用的针刺结合“三步康复法”,是作者长期临床经验总结,将传统针灸和现代康复的优化结合,符合马绪臣2012 年提出的“保存和恢复关节功能至上的原则”[10]。
表4 3 组疗效比较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属中医学“颌痛”“颊痛”“口噤不开”等范畴。 有研究表明针灸能够使咀嚼肌群放松,避免咀嚼肌痉挛的发生,可缓解疼痛,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张口受限症状[11-12];还有研究表明针刺尤擅于止痛[13-14]。 下关为少阳和阳明交会穴,有“机关”之意,可消肿止痛、通关利窍;《针灸甲乙经》记载“颊肿,口急,颊车痛不嚼,颊车主之”,故取足阳明胃经颊部要穴颊车止痛利关节;上关、听宫、翳风、颧髎都位于颞颌关节及其相关肌肉周围,可直达病所,疏通气血;面口合谷收,远端取穴合谷可增强疗效。
本研究结果表明针刺组与手法组在改善TMD临床疗效方面各有特点:针刺止痛效果较好,手法在改善功能方面更好, 而联合组不仅能改善疼痛,还能有效降低颞颌关节紊乱指数、改善功能,这对我们今后的临床工作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因为,在临床工作中康复医师往往会依据TMD 研究用诊断标准(RDC/TMD)[15]对TMD 再进行分类,Ⅰ类为肌疾患,Ⅱ类为关节盘移位,Ⅲ类为关节痛、关节炎、关节病,3 类TMD 的疼痛、 张口受限及弹响等三大主症的表现不同,该如何恰到好处的选择治疗措施就很有考究。 Kwon 等[16]提出针刺疗法更有益于骨关节病的长期治疗。
本研究所采用的“三步康复法”是以颞下颌关节解剖生理和生物力学关系为基础,可调整颞下颌关节周围的肌肉和力线,恢复关节的灵活性和稳定性。 第一步软组织按摩可放松肌肉、减轻疼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强化关节和肌肉的本体感觉、分离纤维粘连,从而缓解疼痛[17-18]。 第二步动态关节松动术(MWM)可改善盘髁关系,MWM 在治疗者施加松动力量的同时,强调患者自主进行有节律的关节活动,并且以无疼痛为原则;这种主被动结合的手法,使患者在无痛的情况下增加关节活动范围,又能在主动训练中刺激肌肉,进一步增强和稳定疗效;MWM 已被大量临床实践证明能有效改善关节活动受限,并且能治疗因关节退变引起的小关节紊乱,安全有效[19-20]。 第三步下颌运动训练可改善功能协调性,刺激肌肉和关节的本体感觉,并改善其生物力学结构,达到“重塑”关节盘的效果。
综上所述,与单纯针刺及手法组比较,针刺结合“三步康复法”的治疗方法不仅能改善患者疼痛症状,且在降低颞下颌关节紊乱指数、改善颞下颌关节功能方面更具优势,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由于观察时间的限制及样本量等客观因素的影响,本课题未对TMD 进行分类观察研究,因此,在今后的临床研究中希望继续增加样本量及延长观察时间,对针刺结合“三步康复法”治疗不同类型TMD的疗效做进一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