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风险管理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20-04-14王瑞
王瑞
【摘 要】目的:研究护理风险管理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22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1例)和对照组(11例)。对照组为风险管理前进行常规护理患者,观察组为实行护理风险管理患者。观察两组患者发生护理风险情况、医院绩效考核分数和患者及家属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72.73%)相比较,观察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为18.18%,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人员医院绩效考核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及家属护理满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冠心病介入治疗进行护理风险管理,可以有效的减少护理风险时间发生率,提高科室护理效率和水平,能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护理风险管理;常规护理;冠心病介入治疗
【中图分类号】R65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8714(2020)03-0-01
冠心病一种临床心血管疾病。患者在病发时,会出现心肌缺血、坏死或者缺氧等。发病时,患者突然感到心慌、气短、胸痛、出汗等症状。临床上采用心导管技术对患者的冠状动脉进行疏通,提高心肌供血和供氧的方式进行介入治疗[1]。冠心病介入术手术操作风险比较高,术后并发症多,因此需要术后精心的护理。护理风险管理,不仅对患者入院的潜在风险进行管理,还会保护患者家属及护理人员的人身安全。本研究对22例患者进行研究,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取本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22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1例)和对照组(11例)。观察组,男6例,女5例,年龄56-82岁,平均(65.2±6.5)岁;发病时间0.8-12小时,平均(2.5±0.6)小时;对照组,男8例,女3例,年龄55-81岁,平均(65.8±6.3)岁;发病时间0.6-12小时,平均(2.4±0.5)小时。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对比。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对患者进行健康知识宣教、饮食护理、术后康复护理和用药护理等常规护理。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护理风险管理干预。管理内容如下:完善管理制度,对医院护理工作资料进行总结,找出其中的不足,分析导致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的原因。并针对护理风险,制定相应的制度,预防措施、应急方案、处理方法等。建立风险质量监督小组,对护理工作进行监督。严格护理服务流程,对于一些不合理的护理流程和手术流程进行改善,保证手术工作和护理工作具有规范性、衔接性和系统性。对与风险有关的院区环境进行改善,针对手术区域的设备、工作流程和责任分工进行明确。合理分配医护人员,做好医护人员的后勤保障工作,保证他们有充足的工作精力。质量监督小组定期到手术区域、病房进行检查,保证风险管理落到实处。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发生护理风险事件例数、医院绩效考核分数以及患者及家属护理满意评分。绩效考核分数和护理满意评分满分均为100分,分数越高说明指标越优。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x±s)表示,检验值为t;计数资料用(%)表示,由x2检验,若P<0.05,则数据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出现风险事件比较,观察组有1例管道脱落,1例穿刺点出血,风险事件发生率为18.18%;对照组有2例管道脱落,3例穿刺点出血,2例术中躁动,1例过敏反应,风险事件发生率为72.73%。观察组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800,P<0.05)。
2.2两组医院绩效考核分数及患者、家属满意度评分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冠心病患者,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其本身血液循环出现障碍,供血不足,会造成心肌缺血、缺氧甚至坏死[2]。冠状动脉阻塞的原因是患者冠状动脉内的脂质沉积,导致出现粥样斑块,阻塞血管,造成血管管腔狭窄,患者出现心绞痛等症状。冠心病发病急,对患者生命有威胁,及早进行手术救治,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和预后质量[3]。
由于冠心病手术和护理中存在着很多潜在的风险,需要加强管理。护理风险管理,是对现有的护理模式进行有效的管理。通过对以往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制定合理的管理计划,将潜在的风险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并针对紧急事件采取应急预案,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冠心病介入中的风险。
本研究中,将护理风险管理前的护理工作与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患者进行对比,结果显示:与对照组(72.73%)相比较,观察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为18.18%,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人员医院绩效考核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及家属护理满意分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对冠心病介入治疗进行护理风险管理,可以有效的减少穿刺点出血、术中躁动、管道脱落、过敏反应等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提高科室护理效率和水平,能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冯丽琴. 冠心病介入术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分析[J]. 基层医学论坛, 2017, 21(24):3226-3227.
[2] 虞春兰. 护理风险管理干预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护理质量及满意度的影响效果分析[J]. 中国卫生产业, 2019, 16(02):36-37.
[3] 婁邦秀. 护理风险管理干预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护理质量及满意度的影响[J].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7, 36(4):544-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