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进膀胱功能训练方法促进拔除尿管后排尿

2020-04-14杨俊芳赵丽红

健康之友·下半月 2020年3期

杨俊芳 赵丽红

【摘 要】目的:观察改进膀胱功能训练方法对拔除尿管后排尿的促进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的需进行留置导尿管治疗的152例患者作为观察样本,参照抽签法的分组方式分为对照组(n=76,选择定时放尿训练)和实验组(n=76,选择按需放尿训练),比较两组排尿功能的差异。结果:实验组拔除尿管后排尿正常率比对照组高,排尿困难、尿急、尿失禁发生率则均比对照组低,两组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按需排尿训练可显著提高留置尿管患者的排尿成功率,减少排尿异常发生危险,具有广泛应用于临床的价值。

【关键词】留置尿管;排尿功能;定时放尿;按需排尿训练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8714(2020)03-00-02

留置尿管是临床为进行病情观察和治疗的常用手段,且一般情况下留置时间都比较长。留置尿管过程中若导尿管始终处于持续开放的状态,膀胱括约肌会明显扩张,长此以往容易引起膀胱肌肉痉挛,对排尿功能产生影响[1]。教科书中要求导尿管拔除前需定时放尿,即对尿管进行间歇性夹闭,以达到对膀胱反射功能进行锻炼的目的。但从理论角度上而言,个体差异的影响会使不同患者单位时间内的膀胱充盈程度不同,所以膀胱括约肌张力也明显不同,难以取得一致性的训练效果,而按需放尿的方式则可取得理想成效。本文选择我院收治的需进行留置导尿管治疗的152例患者作为观察样本,现作以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7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的需进行留置导尿管治疗的152例患者作为观察样本,参照抽签法的分组方式分为对照组(n=76)和实验组(n=76)。对照组中男例数42例,女例数34例,患者年龄7-86岁,平均(47.8±5.2)岁,其中大尿管留置时间在10d以下者30例,10-20d者27例,20-30d者15例,>30d者4例;实验组中男例数43例,女例数33例,患者年龄8-85岁,平均(48.2±5.3)岁,其中大尿管留置时间在10d以下者32例,10-20d者25例,20-30d者16例,>30d者3例。组间行比较后确定差异不显著(P>0.05),可行此次对比。

1.2方法

对照组选择定时放尿训练,内容具体为:患者尿管留置时间达24h后对留置尿管进行钳闭,白天定时尿管开放时间的标准为间隔2h进行1次开放,夜间则为间隔5h进行1次开放,对患者尿量进行记录,直至留置尿管遵医嘱停止使用,结束训练并将尿管拔出。实验组选择按需放尿训练,内容具体为:患者尿管留置时间达24h后对留置尿管进行钳闭,待患者自觉有尿意出现时,责任护士将自主排尿的动作告诉患者,同时对其尿道口尿液溢出与否进行观察,若有尿液溢出可将尿管开放,以便将膀胱中尿液排除,连续进行两次自主排尿训练后,待患者自诉有膀胱充盈之感且尿意明显时,可指导患者自主排尿过程中将导尿管拔除;对于自主排尿过程中尿道口未溢出尿液,可先开放尿管将膀胱中尿液排除,再对导尿管进行钳闭,继续开展自主排尿训练,直至尿道口有两次尿液溢出的情况,或连续进行三天此种训练后均为出现尿液溢出的情况,叮嘱患者家属在患者出现尿意时正确的自主排尿动作,再将导尿管拔除。

1.3观察指标

遵医嘱将尿管排除后,对两组排尿情况进行分析和记录,其中无需诱导即可自行排尿、对腹部进行按摩或热敷、冲洗外阴、听流水声等诱导成功排尿,尿量达正常次尿量的标准,表示排尿顺利[2];取消尿管后经多种诱导方式排尿依然无尿液正常排出或仅排出少量尿液,未达到次尿量的标准,膀胱充盈但不能将残余尿量排出,需再次留置尿管表示排尿困难;尿急、尿失禁。

1.4统计学评析

研究中的全部数据均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包处理,排尿情况以(%)进行表示并予以x2检验,P<0.05可表明存在统计学予以。

2 结果

对照组排尿正常率低于实验组,排尿困难、尿急、尿失禁发生率均高于实验组,组间行比较,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下表。

3 讨论

膀胱平滑肌从生理角度进行分析是不具有自律性的,其对牵拉刺激则会表现出较强烈的反应,是内脏平滑肌的一种,持续开放会导致膀胱一直呈现无张力状态,膀胱括约肌无法进行规律性收缩、舒张,容易导致膀胱痉挛,尿管拔除后会引起尿失禁、尿潴留等一系列并發症,必须再次实施留置导尿管的手术[3]。夹闭导尿管并进行定时排尿的方式虽然可促使膀胱括约肌实现定时收缩,使平滑肌张力得以维持,但鉴于患者个体差异的影响,膀胱括约肌的收缩后负荷存在明显不同,膀胱做功、平滑肌训练程度也会表现出差异,将尿管拔除后无法取得相同的排尿效果[4]。而按需放尿的训练方式主要以膀胱充盈度为依据对膀胱进行放松,促使膀胱括约肌在中等程度的后负荷时进行有效做功,完成最多的是外功,可显著降低尿管拔除后排尿异常发生率[5]。

此次研究结果发现,实验组排尿成功率、排尿困难、尿急、尿失禁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从而可见,按需排尿训练可显著提高留置尿管患者的排尿成功率,减少排尿异常发生危险,具有广泛应用于临床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朱宏.不同训练方法对骨科术后患者拔出留置尿管后排尿功能的影响[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7,28(09):1135-1136.

[2] 钟美琴,周霞.改进膀胱功能训练方法促进拔除尿管后排尿[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8,25(03):85.

[3] 王致凤.不同训练方法对拔除留置尿管后排尿功能的影响[J].淮海医药,2016, 45(02):135.

[4] 王雪梅,邹积芹.不同训练方法对拔除尿管后排尿功能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5,12(07):47-48.

[5] 李玲,金楠,谢静平, 等.两种训练方法对拔尿管后排尿功能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8,04(5):531-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