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损伤控制性外固定架在胫骨中下段开放性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2020-04-14陆恩武

健康之友·下半月 2020年3期
关键词:应用效果

陆恩武

【摘 要】目的:探讨损伤控制性外固定架(DCEF)对胫骨中下段开放性骨折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82例胫骨中下段开放性骨折患者依据不同治疗方法分入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采取传统的外固定架(TEF)方式,观察组实施DCEF方式,对比两组患者临床观察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操作时间比对照组短,二期确定性手术时间间隔比对照组长,膝与踝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比对照组高(P值<0.05),两组患者皮肤坏死概率无统计学意义(P值>0.05),但观察组针道感染及切口感染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值<0.05)。结论:对胫骨中下段开放性骨折患者应用损伤控制性外固定架效果显著,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关键词】损伤控制性外固定架;胫骨中下段开放性骨折;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68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8714(2020)03-00-01

前言:对于诸如开放性股骨骨折、开放性胫骨骨折等开放性骨折患者而言,其致伤原因多与高空坠落、交通意外等高能量损伤,常合并多发伤,因此患者极易在受伤后出现休克、低体温、代谢性酸中毒、凝血功能障碍等不良并发症,若能在其受损的早期阶段及时采用简易有效的治疗措施,则可较大程度上控制病情发展,改善患者预后[1]。为进一步观察损伤控制性外固定架(DCEF)的应用价值,本文择取了82例胫骨中下段开放性骨折患者进行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1 基础资料及治疗方法

1.1基础资料

择取我院82例胫骨中下段开放性骨折患者(2014年2月~2019年2月)作为研究对象,依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其中对照组男:女=23:18;年龄(45.3±15.9)岁;骨折Gustilo分型:A型:B型:C型=15:19:7。观察组男:女=25:16;年龄(45.8±16.1)岁;骨折Gustilo分型:I型:II型:III型=16:18:7。组间资料对比,P>0.05。准入标准:①确诊为胫骨中下段开放性骨折患者,且临床资料完整,能够接受1年以上随访;②自愿参与本研究的患者。剔除标准:①闭合性胫骨骨折、合并距骨骨折、距下关节脱位等疾病的患者;②一期接受内固定手术的患者。

1.2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清创、组织血液运行情况评估和骨折有限内固定等治疗,随后分别采用不同的外固定架方式稳定骨折。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外固定架(TEF)方式:选取5.0毫米骨针,采取单边单平面或组合式跨关节构型从患者骨折两端的前内侧进针,对其实施半针固定,并调整好骨折对线,将连接杆接上骨钉。

观察组采用DCEF方式:选取5.0毫米骨针,于胫骨两侧干骺端内侧分别进行半针固定,若骨折靠近踝关节,则采取跨关节构型将跟骨和第一跖骨基底进行半针固定,利用牵引原理恢复骨折对线,并通过软组织张力将骨折端稳定,最后将连接杆接上骨钉。

1.3观察及评估指标

1.3.1临床观察指标对比

包括手術操作时间、二期确定性手术时间间隔及膝与踝关节功能评分,其中膝与踝关节功能通过Johner-Wruhs标准进行评定,可分为差、尚可、良、优4个等级。

1.3.2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包括皮肤坏死、针道感染及切口感染三项。

1.4统计学

本次研究中所有数据均通过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其中计数资料以(%)作为代表,通过卡方进行检验;计量资料以(x±s)作为代表,通过t进行检验。P<0.05表示对比结果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临床观察指标对比

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操作时间为(19.6±4.1)min,二期确定性手术时间间隔为(11.0±15.0)d,膝与踝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为70.73%(29/41);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操作时间为(12.8±4.9)min,二期确定性手术时间间隔为(18.0±14.0)d,膝与踝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为95.12%(39/41)。两组患者的手术操作时间、二期确定性手术间隔时间和膝与踝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均存在统计学意义,T值=6.815、2.184,卡方值=8.613,P值=0.001、0.032、0.003。

2.2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如表1,两组患者术后皮肤坏死概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发生针道感染和切口感染的概率存在明显差异,比较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损伤控制性骨科属于当前临床常用于开放性骨折患者的治疗理念,其治疗手段主要采用外固定架来帮助患者患肢获得早期稳定,从而为其进一步的治疗提供有利条件[2]。

以往TEF主要从骨折邻近位置进针,有较大概率会造成软组织损伤、伤口感染等不良后果,且针道容易影响手术视野,导致确定性手术时机延误。相较而言,DCEF具有较多的治疗优势,包括:①进针位置远离骨折端,更利于术者操作;②利用牵引原理的大跨度外固定架可通过软组织张力来达到肢体稳定,虽牺牲了部分的肢体稳定性,但更利于手术的进行;③避开了受损及二期手术区域,有利于降低感染的概率[3]。由本文数据对比可知,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虽然二期确定性手术时间间隔较长,但术后发生针道感染和切口感染的概率更低,膝与踝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也更高,说明DCEF的治疗效果更佳,安全性也更高。

总而言之,对胫骨中下段开放性骨折患者应用DCEF治疗效果显著,可缩减手术时间,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宛磊,代彭威,王伟.创伤骨科应用外固定支架在损伤控制性治疗中的修复效果[J].中国伤残医学,2016,24(23):57-58.

[2] 杨晓宇,郝斌,樊涛,马甲升.锁定钢板外置治疗开放性胫骨中下段骨折效果观察[J].宁夏医学杂志,2017,39(7):613-614.

[3] 李颖,杨俊生,杨智伟,童梁成,蒋继亮,李力毅,闫浩,汪剑龄,周胜,彭赛.损伤控制性外固定架在开放性胫骨中下段骨折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9,34(6):641-643.

猜你喜欢

应用效果
体验式教学法在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C 语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手术中个性化心理护理在原发性青光眼患者中的应用
健脾扶正汤在晚期胃癌治疗中的应用
化疗联合CIK细胞治疗卵巢癌的临床观察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四肢创伤复杂创面的临床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