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粗缩病的发病症状及综合防治措施
2020-04-14胡书红张瑜王瑞芳
胡书红 张瑜 王瑞芳
一、发病症状
玉米粗缩病一般3叶期前未表现出明显发病症状,出现发病症状一般在5~6叶期,在玉米心叶基部中脉两侧呈现虚线状褪绿条纹,病株叶背呈现蜡白色条状凸起,即脉突,叶片变短增厚,叶色浓绿,顶部叶片呈簇生状,病株严重矮化,根系变少,发病轻的病株雄穗花粉少,散粉能力差,雌穗花丝较少,且玉米棒短小,结籽率低。发病严重的植株雄穗难抽出,或者抽出后不无花粉,不能进行受精,花而不实或籽粒较少。
二、发病规律
玉米粗缩病在玉米整个生育期都可发病,苗期感病受害较为严重,几乎绝收。该病主要是灰飞虱群居于玉米植株中上部叶片取食,以刺吸式口器刺吸玉米汁液,在发病植株和健康植株之间交叉取食,通过传播病毒造成危害,虫口大时,玉米植株叶片严重失水呈枯黄状,且分泌大量蜜露滋生霉菌,灰飞虱造成的危害常常大于直接吸食的危害。玉米在5叶期前较易感病,10叶后抗病能力增强,矮缩病病毒寄主范围广泛,主要为禾本科作物及杂草,灰飞虱携带病毒在玉米生育中后期向向谷子、高粱等禾本科作物及杂草上遷移传毒,秋后在杂草上越冬,翌年继续侵染,形成循环侵染。
三、综合防治措施
(一)农业防治
1.选择抗病品种。选择种植抗病毒病的品种,如农大108、郑单958、鲁单981、鲁单984等品种,可有效降低粗缩病的发生。
2.小麦收获后播种。玉米田灰飞虱大多是从小麦田迁飞到玉米田继续取食为害,可选择在小麦完全收获后再播种,这时的灰飞虱可取食的作物较少,不利于其生长发育,可有效抑制灰飞虱传毒危害。
3.播前包衣。播种前每667 m2用70%噻虫嗪水分散粒剂10~30 g拌15 kg种子,可有效防治苗期灰飞虱。
4.加强栽培管理措施。合理布局,忌单一抗源品种大面积种植或连年种植。
5.清洁田园。前茬作物收获后要及时清除麦糠、杂草等病残体。玉米收获后也要及时清除田间杂草和作物病残体,带出农田集中焚烧。秸秆还田的田块要进行深翻,减少病原菌越冬基数。
6.积极防治灰飞虱。玉米灰飞虱可短距离扩散为害和远距离在高空随气流迁飞至其他田块继续为害。灰飞虱防治难度需要有一定的防治方案,才能更好地抑制粗缩病的发生。对于害虫产生抗药性的田块,建议对作物进行提前保护,在未发病前进行药剂防治和生物防治。作用机理不同的药剂要交替使用、科学使用,能增加一定的防治效果。从大面积试验示范来看,拜耳公司的极显(氟吡呋喃酮)+亩旺特(螺虫乙酯)组合,防虫效果较好,这2个产品具有内吸传导性且持效期较长,对天敌安全。通过试验发现,喷洒极显后害虫虽然继续活动,但快速停止取食,阻断了病害的传播,在施药后2~3 d达到死虫高峰期,持效期为7~10 d。比一般杀虫剂持效期长且对环境友好。通过试验发现,极显也有较强的渗透性,对叶片正面施药,药物也可渗透到作物叶片中,从而杀死在隐藏在叶片背部的害虫,极显对飞虱天敌安全性极高,可以作为花期用药,施药后不影响蜜蜂取食、产卵和种群活力。拜耳公司的亩旺特有上下传导的作用,由于抗性害虫世代重叠,传统农药见虫打虫,在杀灭成虫的同时需要加入杀卵、杀若虫的其他成分农药,增加用药成本,也使害虫的抗药性提前发生,拜耳公司的亩旺特利用双向传导的特性,传导到植物的叶片、茎、花序组织,对作物形成全面保护,可有效杀灭害虫成虫、幼虫和卵。施用方法:可以在玉米3叶期每667 m2用极显30 mL+拜耳亩旺特30 mL对水15 kg喷雾,10天后每667 m2再用1次极显30 mL+亩旺特30 mL对水15 kg即可达到防治效果,在连续阴雨天需加喷1次。
7.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发现病株后及时拔除,防止灰飞虱在病株与健康植株间取食、传播、为害。
8.合理轮作。玉米尽量与大豆类、红薯、棉花、花生等非本科作物大面积轮作。
9.收获后及时翻耕灭茬。玉米收获后及时深翻,可减少病原菌的越冬基数,减少粗缩病的发生。
(二)生物防治
灰飞虱各虫期的天敌种类较多,有瓢虫、寄生蜂、蜘蛛和线虫,保护和利用天敌控制灰飞虱也能达到明显的防治效果。
(三)药剂防治
防治玉米粗缩病主要是防治传毒介质——灰飞虱。玉米出苗后若有灰飞虱为害即可感病,从而发病,往往在5~6叶期才开始出现明显症状,所以防治越早越好,要把灰飞虱消灭在传病之前。防治灰飞虱的同时也要注意重点防治杂草中的害虫,防止杂草中的灰飞虱迁飞到玉米田继续传毒危害。苗期每667 m2可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加水50 kg喷雾,或每667 m2用5%的啶虫脒可湿性粉剂20 g对水50 kg喷雾,每10 天喷1次,连续喷2~3次。发病初期每667 m2可用5%的氨基寡糖素水剂100 g加水50 kg喷雾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