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现“烟火气”
2020-04-14王仲昀
王仲昀
香噴喷的炸油条吸引了不少顾客的光顾,上海市民的传统早餐也重新回归。摄影/ 陶磊
“终于在开春后看到我们菜馆久违的客满场景!”虽然戴着口罩说话,上海某“私房菜”老板王炬明的脸上笑意仍能被人一眼望见。
从大年三十要求供应商别再送货,以应对消费者取消预订,到菜馆等来政府的通知:因为防疫需要,商家必须无条件退款。为减缓损失,王炬明不得不在当晚取消了第二天的送货。他算了一笔账:“按照往年的水平,以及今年的订单数额来算,光大年三十这一天,我们就损失了40万的营业额。”
经历过1月底到2月份的停业,王炬明和他的私房菜馆终于在3月看到了逐渐复苏的迹象。刚刚过去的3月最后一个周末,王炬明告诉《新民周刊》记者,他在饭店里的一层楼看到久违的“满客”场景。“虽然现在来吃饭的还是以两三人一桌为主,以前那种包厢聚会少了,但店里流量总归是在慢慢恢复。我们对餐饮业整体的恢复还是很有信心。”
民以食为天。中国人民上下一心抗击新冠疫情两月有余,如今是否到了“下馆子吃大餐”,让餐饮业重现“五味烹调、三鲜蒸炸”的“烟火气”?包括餐饮业在内的服务行业,又如何一步步从这场疫情当中恢复,重新迎接春天的到来?
“自救”与“他救”
做好防范疫情的同时,要想人民群众能够走出家门促进消费,首先得让人们感到安全。在这个时间点上,全国多地领导干部们率先行动起来。
3月13日中午,江苏省淮安市委书记蔡丽新、市长陈之常也出现在淮安街头,吃饭、购物。这天,在淮安市区交通路上的浦楼面馆,蔡丽新点了份淮安特色小吃——长鱼面。她边吃边夸:“真好吃!”同一天,外出堂食的还有湖南株洲市委书记毛腾飞和市长阳卫国。当晚,毛腾飞在该市兄弟厨房餐饮连锁门店吃饭,他夸赞这家连锁餐饮店“价格实惠,饭菜可口,汤味鲜美”。
地方党政一把手带头上街消费,成了不少地方媒体近日的新闻头条。3月13日,包括国家发改委在内的多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加快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实施意见》。意见提出,要持续提升居民消费能力,全面营造放心消费环境。在此之前,全国已有多地发出倡议,鼓励干部职工带头进饭店就餐、进商场购物。截至3月20日,全国至少有12个省份的20多位党政领导干部纷纷带头“下馆子”。
官员带头“下馆子”,具有明显示范效应。这不仅是为餐饮行业复工复苏“加油打气”,更有助于稳定人心,是加快恢复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服务业的重要一环。
当然,服务行业的恢复,除了领导带头下馆子之类“他救”以外,也需要各个环节上的从业者从实际情况出发,出谋划策,进行“自救”。王炬明向《新民周刊》介绍,针对这段时间客流量逐步增加的情况,他们将关注点放在了增加人均消费上。“原来可能一顿饭人均消费200元,现在我们专门推出一份精品菜单。通过这种方式,向客人着重介绍我们的特色菜。其实客人现在普遍还是好说话的,毕竟这么长时间没出过门吃饭。好不容易进一次饭店,多吃一点,吃点好的,也很正常。”王炬明对《新民周刊》说道。另外,在生意最冷淡的2月,王炬明推出了外卖盒饭的业务,这也是前所未有的一项举措。
在疫情期间另辟蹊径——餐饮企业如此,其他行业也莫不如此。上海某公关公司的董事总经理朱晓毅接受《新民周刊》采访时说道:“疫情之下的转型,同样是机遇挑战并存。有些规模较小的初创公司,在这段时间转型线上的过程中就发现效果不错。这些公司与客户合作,进行线上发布会。”朱晓毅提到了以手机为代表的电子产品。以往,电子产品研发团队推出新品时也会采取发布会的形式。而现在,线上发布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些看到机会的初创公司,不断尝试加入新元素,把线上发布会做得更精彩。
疫情给多数小微企业在内的服务行业带去了巨大的生存压力。同时,重压之下,想方设法生存下来的与那些没能熬过寒冬的企业,共同完成了各自行业的“洗牌”,也变相催生了新机遇。
3月23日,国新办就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互联网+”行动、促进“双创”支持扩大就业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发改委技术司司长介绍说,2003年“非典”催生了电子商务,这次疫情也让我们更加认识到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与数字化转型所带来的巨大效益,各行业各领域数字化转型步伐将大大加快。
行业“洗牌”在所难免
愚园路上众多小而隐秘的咖啡店,便属于中山公园商圈的3公里范围。这些作为典型小微企业的独立咖啡店,在转型过程中也遇到了自己的问题。“原来咖啡是线上线下都有,现在疫情期间,大家都纷纷转线上。这是一种必然趋势,但线上流量毕竟有限。这与咖啡的社交属性有关。咖啡店常常被视为家和工作单位之外的第三空间。因此,和朋友或者生意伙伴去咖啡店喝一杯咖啡,对很多人而言,不仅是喝咖啡,而且还注重咖啡店带来的临时社交属性。现在第三空间的意义消失了,线上咖啡销售也无法弥补这一点。”上海咖啡行业协会副会长王振东对《新民周刊》记者说道。
餐饮商家疫情期间暂停堂吃,中环百联餐饮企业做起外卖生意。摄影/ 非虫
此外,若从业者都将线上销售作为主要渠道,对于技术壁垒普遍较低的咖啡行业而言,很容易就陷入“价格战”局面。王振东告诉《新民周刊》,“那些小型独立咖啡店在转线上过程中遇到的挑战比较大。因为他们一方面要面临成本的上升,另一方面又要经历体验价值下降带来的产品差异性丧失。这些都要求咖啡店团队能够研发新产品以应对,行业‘洗牌在所难免”。
咖啡行业只是疫情之下许多小微企业现状的一个缩影。记者了解到,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路上,还面临着三大难题:一是转型能力不够,“不会转”;二是转型成本偏高,“不能转”;三是转型阵痛期比较长,“不敢转”。
针对“不会转”,外卖平台为小店入驻开出“绿色通道”。疫情以来,已有8万家街边小店急速上线饿了么,把生意搬到支付宝上。在上海中山公园商圈3公里范围内,最近一周外卖骑手的密度全国最高。此外,高德地图也向小店免费开放,只要上传营业执照等信息,通过审核后就能在地图上被标注,争取到更多客源。
“我们公关行业,可能是受疫情影响最大的行业之一。正常情况下,我们的业务就是服务客户,帮客户筹备大型活动。市场上的大型线下活动,都需要经过政府以及公安的审批。然而现在,这些活动都无法举行,最早的也要到5月底,所以我们很多员工手上都没有项目跟进。”朱晓毅说。
朱晓毅每周都会组织两三次内部业务培训,让员工利用这段时间提升自己。“我们邀请到的主讲人,大多数是行业大咖或者研究机构的专家。培训主要针对组织策划活动所需要的创意和技术这两大领域,其中创意又分为视频、线上综艺,以及平面设计。而技术主要指舞台灯光音效的选用、场地搭建、从业工具的运用。
小微企业是中国经济体的“毛细血管”,它们的健康与否事关国民经济的稳定可持续发展。面对新冠疫情产生的不可抗力,众多小微企业也迎来了生死存亡的考验。
“对于我们这一行来说,还是‘摸着石头过河。什么时候第一场大型线下活动真正落地了,我们也就放心了。在此之前,大家都是根据自身情况在维持。要么尽力保持公司的现金流,要么想办法留住自己的员工,就看每家公司如何取舍。我们在尽力保持二者平衡的同时,努力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以应对行业洗牌。”朱晓毅说。
生产商的理念也在影响着消费者。3月26日下午举办的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系列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文化旅游局一级巡视员王玮曾指出,今年的上海市民文化节在“云上”举办,也催生了市民文化新业态。原来,疫情之下,上海市民的数字文化服务需求呈井喷式增长,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整体提档升级。对此,王玮提到今年市民文化节将吸引更多社会主体加入,特别是与喜马拉雅、阿基米德、抖音等互联网企业加强合作,做大做强“云上市民文化节”。
找到破解难题的钥匙
在中国的市场主体中,如今小微企业占了很大比重。目前全国小店数量逾1.1亿,至少提供了3亿个就业岗位,是促进就业的生力军。早在2019年12月30日,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就做出“发展‘小店经济,创造更多就业机会”的指示,并提出“‘小店经济有利于拉动消费、城市建设投资和就业,一举多得”。小店虽小,但它们所产生的乘数效应和溢出效应却是巨大的。小微企业是中国经济体的“毛细血管”,它们的健康与否事关国民经济的稳定可持续发展。
面对新冠疫情产生的不可抗力,众多小微企业也迎来了生死存亡的考验。如何为小微企业纾困,帮助它们解决资金难题和发展困境?
中央目前采取了多项金融帮扶措施,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地区、行业和企业,以及社会和民生领域的信贷支持力度,对相关行业以及有发展前景但暂时遇到困难的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不盲目抽贷、断贷、压贷。此前,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等五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通知》中明确提出,“要提高审批效率,降低贷款成本,完善续贷安排,增加信用贷款和中长期贷款,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豫园商城内近八成店铺已恢复营业,市民游客来城隍庙玩耍的同时可以购买上海特产、品尝上海小吃。摄影/ 周馨
然而,以个体工商户为主的大部分小店既没有抵押担保物,也属于传统金融服务中的“信用白户”,从大银行获得贷款并非易事。对此,上海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芮萌教授认为,破解难题的钥匙是金融科技。
在芮萌看来,二维码支付的普及让小微商家实现了交易数字化。“以蚂蚁金服为例,通过支付宝收款数据,可以为商家进行精准的信用画像,令其建立和积累信用记录,从而摆脱‘信用白户的身份,大幅提升信贷可得性。”金融科技公司可以利用大数据,减少信息成本、风控成本和违约惩罚机制的成本,降低融资成本,让“血液”顺畅地流到每条毛细血管。
比如,浙江网商银行依托大数据风控技术,利用独创的310模式(3分钟申请,1秒钟放款,全程0人工介入)服务2200万小微企业和个体经营者,其中80%都是此前从未在银行获得过贷款的独家客户。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在1亿家小店中,超过一半已经获得无需抵押物的信用贷款额度,资金门槛有效降低。同时,全国小店营業率已经回升,特别是有贷款额度支撑的小店,这反映了金融科技公司对这些小店的精准扶持作用。
除了贷款,房租也是小微企业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难题。以上海为例,截至3月8日,上海国有企业共受理1.4万户中小企业的减免申请,涉及承租面积980万平方米,申请减免租金约12亿元。
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除湖北外各省份,从2月到6月可对中小微企业免征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单位缴费;近日国家发改委也出台政策:除高能耗企业外,阶段性降低企业用电价格5%;在政策指引下,一些国有、民营的业主单位纷纷为承租门店减免租金。
“我们已经营业16年了,从来没有碰到过影响这么大的事情。2月份我们三家门店中,有一家的业主是国企,所以直接给我们免掉了一个月的房租,另外两家我们还在沟通中。接下来,会不会有‘报复性消费,我也说不准。但是能早日恢复到疫情前的正常水平,我们就很满意了。”王炬明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