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破局供应链金融?
2020-04-14费晓蕾
文 费晓蕾
随着科技发展,一个被区块链赋能的新金融时代正在悄然来到。
自《区块链信息服务管理规定》正式实施以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已对外公布两批区块链项目备案名单。截至目前,有关金融的区块链相关服务产品就累计提交了59个;而在这些金融备案项目中,供应链金融领域成了重头戏。
值得注意的是,2月,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对企业经营的影响,北京市政府就发文建议建设基于区块链的供应链债权债务平台,提升融资便捷性、促进抗疫阶段中小企业健康发展。
事实上,这并非监管层第一次提起对“区块链+供应链金融”的重视,早在去年7月,银保监就向各大银行保险机构下发文件,鼓励利用区块链等技术提升风控水平,推动供应链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可见,“区块链+供应链金融”业务的重要性早已呼之欲出了。
借力区块链,破解融资难
长期以来,小微企业由于自身信用不足、抵质押物相对缺乏、信息不对称等原因导致其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而供应链金融就是银行围绕核心企业,管理上下游中小企业的资金流和物流,以核心企业的信用做背书,向链条中的小微企业提供贷款的金融服务。
随着技术的发展与市场的放开,现行的供应链金融已经逐渐成为一支生力军,对我国企业和金融行业的发展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我国供应链金融步入快速发展期。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供应链金融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2017年我国供应链金融市场规模达14.42万亿元,随着商业银行、第三方支付机构、物流企业等纷纷由C端金融转向B端布局,供应链金融的发展迎来爆发期,预计到2020年,我国供应链金融市场规模或将达到27万亿元。
有业内人士提出,在供应链中,涉及物流、商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等多个方面,每个流程中又存在中小微企业、核心企业、银行等多个主体,因为信息安全、数据管理系统并不相通的问题,信息处于无法收集或无法访问的状态。此外,世界银行、中小企业金融论坛、国际金融公司联合发布的《中小微企业融资缺口:对新兴市场微型、小型和中型企业融资不足与机遇的评估》报告中就表示,中国40%的中小微企业存在信贷困难;2018年,处于供应链长尾的小微企业有近12万亿元的融资缺口。
因此,供应链金融模式面临着企业信息孤岛、核心企业信用不能跨级传递,导致中小企业融资难以及信息造假三大难题。
针对这些问题,区块链具有的链条信息难篡改、可追溯等特点,在解决供应链金融部分业务环节时具有很强的探索应用价值。举个例子,小微企业A获得了知名企业B的订单,后者约定3个月后付款1000万元。由于知名企业B的信用非常好,那么A拿着这笔应收账款,就可以向银行申请提前收款,到期之后,由B向银行支付这笔钱。而对银行来说,还款方从小微企业A变成了知名企业B,银行的接受度也很高。这样就解决了供应链多级企业间信任传递的问题。
平安银行总行战略发展部高级项目总监邓俊毅表示,在区块链与供应链金融的实际结合中,能够在三个方面帮助企业提升效益和质量。
第一是提升行业透明度。供应链升级过程也是与区块链充分结合的过程,在供应链升级的过程中,区块链、物联网、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金融科技将形成合力。
第二是提升交易效率。过去,供应链金融参与各方会签订一系列线下文本确保交易真实,包括债务人、债权人、担保方、资金方等,但签署文本不一定保证最终有效执行,且取证和追索困难。通过区块链加上云签约,在信息真实共享以及不可篡改性方面会有大幅度提升。
第三是催生产品创新。区块链的底层技术是分布式数据库,在应用层通过智能合约实现流程和规则落地。这些技术与业务场景结合起来后,就会有创新机会。
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腾讯金融科技、深圳前海联易融金融服务有限公司组织编写的《区块链与供应链金融白皮书》也指出,以区块链技术为底层的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能确保数据可信、互认流转、隐私保护,解决供应链上存在的信息孤岛难题,释放核心企业信用到整个供应链条的多级供应商,提升全链条的融资效率,降低业务成本,丰富金融机构的业务场景,从而提高整个供应链上的资金运转效率。
场景落地,难点犹存
年初,一场疫情让国内许多小微企业都陷入了经营困难的境地。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和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不久前联合发布了一则问卷,对995家中小企业进行了经营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受疫情影响,29.58%的企业预计2020年营业收入降幅将超过50%,58.05%的企业下降20%以上。同时,85.01%的企业,其现金流维持不了3个月。
在供应链金融领域,区块链技术主导的融资业务模式正在快速推进中。一般来说,核心企业“上链”后,买方的真实交易背景连同付款承诺生成一笔笔应收凭证,由卖方认领后,成为可流转、可融资的资产。这类“欠条”能帮小企业拿到贷款,还能盘活整个链条上的资金需求、融资需求和信用资产。
2月,北京市政府采取的支持措施中,明确提出了要建设基于区块链的供应链债权债务平台,为参与政府采购和国企采购的中小微企业提供确权融资服务。之后,北京金控集团联合海淀区政府、微芯研究院等单位,推出了基于区块链的供应链债权债务平台。据《人民日报》报道,2月14日该平台完成了上线后的首笔确权和贷款,帮助一家支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和保障学校远程教育的公司获得72万元贷款额度,并获得44万元首笔贷款。
除此以外,蚂蚁金服、腾讯等多家科技公司早已开始推广该技术。
2019年8月,蚂蚁金服和成都银行合作,用区块链技术改造传统的供应链金融,开创了“双链通”模式,这一模式已在成都率先跑通。
在该创新模式下,银行能够通览供应链上的信息,知道订单最终供应到哪家大型企业的产品线,知道借的钱将流向主营业务的正常供给,也知道对方具备偿还能力。贷款风险变得更加可控,对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就能做到“该出手时就出手”。目前,已有超过3万家企业在这个平台上获得融资服务。
“区块链+供应链金融”正逐渐应用于实际业务中,但是要让技术完全渗透其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难点。
腾讯区块链高级产品总监张懿方总结了“区块链+供应链金融”落地所存在的四方面难点。
首先,上链数据的隐私性。应收账款凭证属于融资相关的信息,授信的平台对数据的隐私保护要求非常高,数据存储必须要有很强的防截获、防破解能力,也涉及链上数据和链下数据对应的问题。
其次,数据存储能力。未来几年,随着数据爆发式的增长,怎么提升数据处理能力、怎么应对海量数据也是需要关注的问题。
此外,区块链业务对现有平台进行改造和建设的成本较高。目前,区块链不可替代的优势还没有体现出来,客户对区块链技术需要一段适应期。
最后,区块链落地与发展不仅需要在技术上、法律上、监管上有所配套,更需要政府、供应链各参与方、提供方等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合力推进区块链行业发展。
未来,区块链或将成为金融机构的一大利器,借助其透明、可信、低成本的特点,实现真正的普惠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