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喷施叶面肥对春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2020-04-14邹振浩沈晨李鑫张丽平张兰颜鹏韩文炎

浙江农业科学 2020年4期
关键词:春茶鲜叶叶面肥

邹振浩,沈晨,李鑫,张丽平,张兰,颜鹏,韩文炎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农业农村部茶叶质量安全控制重点实验室,浙江 杭州 310008)

提早春茶开采时间、改善茶叶品质、提高茶叶产量是提升茶叶市场竞争力和提高茶叶生产企业经济效益的关键技术问题[1]。土施化肥主要提供氮、磷、钾等养分,但无法提供微量元素和生物活性物质,导致鲜叶产量质量不高,制约了茶叶行业的发展[2]。叶面肥含有多种植物生长所必需的微量元素和生物活性物质,结合土施化肥能够达到高产优质的目[3]。该试验在茶叶尚未开采时喷施,共设置3个喷施时期,其中一个在越冬期施用,其余2个均在开采半月前施用,进行不同叶面肥对茶叶产量和品质影响的比较试验,探讨施用叶面肥对改善茶叶产量和品质的作用,为茶叶生产选择适宜的叶面肥类型和施用时间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试验于2018年2—4月在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嵊州基地开展实施。试验地共设12个小区,小区面积20 m2。

供试肥料为叶面肥1、叶面肥2。

1.2 处理设计

试验设3个处理。T1为清水对照,T2为1∶1 000倍叶面肥1,T3为1∶200倍对照叶面肥2,每处理重复4次。喷施时间为晴天早上10:00之前或下午2:00之后;阴天多云时全天均可以。每次喷水量为每667 m2喷施60 L。各处理时间均在2018年2月7日、3月1日和3月9日喷施,其他栽培管理相同。

1.3 项目测定

测定产量。春茶期间(采样日期分别是3月18日,3月24日,3月30日,4月4日)测定各处理产量,同时测定发芽密度和百芽重。

茶叶品质和养分浓度。测定茶叶氨基酸、茶多酚以及N、P、K等元素含量。

1.3.1 产量测定

开采后测定产量和发芽密度。百芽重用框选法、随机法。随机采摘1个样方(33.3 cm×33.3 cm)中不同处理的芽头100个,重复3次。发芽密度在每处理中随机选择5个样方,计数样方中的芽头数。每处理随机选定4个样方,采摘样方中全部的1芽1叶或1芽2叶鲜叶进行称重,得到鲜叶产量。鲜叶首先在105 ℃烘箱中杀青30 min,然后在65 ℃下烘干至恒重后称重。烘干称重后的茶叶用球磨机粉碎备用[4]。

1.3.2 氨基酸含量测定

采用茚三酮比色法测定。吸取1.0 mL试液,加入磷酸缓冲液0.5 mL和2%茚三酮0.5 mL,沸水浴15 min,冷却定容至25.0 mL,在波长570 nm处测定吸光度,计算其百分含量[5]。

1.3.3 茶多酚含量测定

采用酒石酸亚铁比色法。吸取1 mL试液,加水4 mL和酒石酸亚铁溶液5 mL,充分混合后,加入pH值7.5的缓冲液定容至25.0 mL,在波长540 nm处测定吸光度,计算其百分含量[5]。

1.3.4 N、P、K含量测定

茶叶叶片采用浓硫酸消化预处理法。全N采用凯氏定氮法,全P采用钼兰比色法,全K采用火焰光度法进行测定[6]。

1.4 数据分析

试验数据用Excel 2007进行统计,用SAS软件做LSD显著性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对春茶产量及其要素的影响

2.1.1 茶叶产量

由表1可知,在春茶期间喷施叶面肥1和叶面肥2均有增产效果。就总体而言,T2、T3处理的茶叶产量分别较对照提高6.5%和4.3%。从各时期来看,T2在3月18日和3月24日较大幅度提高茶叶产量,增幅分别达到12.0%和10.4%;之后增产幅度不断下降,但4月4日增幅又升至8.6%。T3在3月18日和3月24日较小幅度提高茶叶产量,增幅分别为7.0%和5.8%;之后增产幅度不断下降,但4月4日增幅又升至9.2%。T2处理的产量和增长率高于T3,相比对照均有增产效果,但差异不显著。

表1 不同处理对春茶期间小区产量的影响

注:表中为0.1 m2春茶的产量。同列数据后无相同小写字母表示组间差异显著(P<0.05)。表2、4~5同。

2.1.2 发芽密度

由表2可知,在春茶期间喷施叶面肥1和叶面肥2均有提高发芽密度的效果。整体来看,T2和T3的发芽密度分别较对照提高6.5%和2.2%。从各时期来看,T2在3月18日和3月24日较大幅度提高发芽密度,增幅分别达到7.8%和13.0%;之后增幅度下降,但4月4日增幅又升至4.0%。T3在3月18日和3月24日小幅度提高发芽密度,增幅分别为2.0%和3.1%;之后增产幅度不断下降,至4月4日下降为0。T2的总体增长率高于T3,但各时期两者相比对照增长效果均不明显,其中T2在3月30号出现轻微减产的现象。两处理间发芽密度无显著差异。

2.1.3 百芽重

由表3可知,T2处理使茶叶百芽重增加,增幅在2.0%~4.8%;但在3月24日采样期,茶树百芽重出现下降。T3对茶叶百芽重也有一定的增加效果,增幅在5.6%~7.2%;但在3月30日采样期,茶树百芽重出现下降。总体来看,T3对百芽重的增加率高于T2。

表2 不同处理对春茶期间发芽密度的影响

注:表中为0.1 m2春茶的芽头数。

表3 同处理对春茶期间百芽重的影响

注:3月18日和24日为一芽一叶百芽重,3月30日和4月4日为一芽二叶百芽重。

2.2 不同处理对春茶品质的影响

2.2.1 氨基酸和茶多酚含量

由表4可知,喷施叶面肥1和叶面肥2均可使春茶氨基酸含量较对照均有提高,茶多酚含量变化不大。其中,各时期T2处理的氨基酸含量分别较对照提高7.5%、7.8%、13.3%和11.7%,T3处理的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21.3%、7.2%、11.5%和10.4%。对茶多酚含量影响不大。T3仅在3月18日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T2,其他时期均低于T2,但差异不显著。

T2处理可使春茶茶多酚含量较对照略有提高。T3仅在3月18日茶多酚含量高于T2,其他时期均低于T2,但差异不显著。其他各时期处理间茶多酚含量差异均不显著。

总体来看,两处理间茶多酚含量无显著差异,氨基酸含量只在3月18日存在显著差异。

表4 不同处理对春茶期间氨基酸和茶多酚的影响

2.2.2 茶叶养分含量

由表5可知,从茶树养分吸收来看,喷施叶面肥1和叶面肥2均促进了茶树对氮、磷和钾的吸收。T2、T3均可显著提高春茶采摘期鲜叶氮含量,提高幅度分别为2.9%~6.8%和2.3%~6.4%;磷含量在采摘前期(3月18日和3月24日)有显著提高,提高幅度分别为7.2%~12.8%和5.8%~13.3%;钾含量除后期(4月4日)外均有显著提高,分别为2.5%~7.8%和2.3%~5.8%。各时期两处理间氮磷钾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

表5 不同处理对春茶期间茶叶N、P、K含量的影响

3 小结

田间试验结果显示,喷施叶面肥1和叶面肥2均能较大程度的提高春茶期间茶叶产量,尤其是增加前期2次春茶产量。综合来说,在促进产量方面,叶面肥1效果优于叶面肥2。施用叶面肥1可促进茶树早发,实现提前采摘,从而获得更大的经济收益。同时,施用叶面肥1和2可提高春茶鲜叶的氨基酸含量,从而提高茶叶品质。此外,在采摘前中期,施用叶面肥1和叶面肥2可适当促进茶树对氮、磷、钾的吸收。综合来看,叶面肥1效果好于叶面肥2,结合春茶价格先高后低的特点考虑[7],叶面肥1总产量高,为优先选择,但对不同时期交替使用2种叶面肥及其作用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春茶鲜叶叶面肥
茶鲜叶嫩梢捏切组合式采摘器设计与试验
不同叶面肥对烤烟品质的影响
怎样施用叶面肥
茶鲜叶保鲜贮运技术研究现状及其展望
怎样施用叶面肥
小麦喷施氨基酸腐植酸叶面肥试验
春茶不宜贪尝鲜
茶鲜叶反射光谱和色差特性及其应用初探
春茶不宜贪尝鲜
24味暖春茶香 1周急速瘦15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