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密度对晚粳稻秀水14和宁84产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

2020-04-14陈剑峰范东恩曹栋栋

浙江农业科学 2020年4期
关键词:成穗率秀水鄞州区

陈剑峰,范东恩,曹栋栋

(1.宁波市鄞州区农业技术推广站,浙江 宁波 315100;2.浙江农科种业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0021)

宁84[1-5]是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选育的常规晚粳稻品种,2015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浙审稻2015004),该品种株高适中,株型紧凑,分蘖强,灌浆好,穗大粒多,丰产性好。宁波市鄞州区于2011年引进试种,目前是本地的主推品种。秀水14[6]是嘉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选育的常规晚粳稻品种,2017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浙审稻2017009),该品种长势繁茂,剑叶短挺,株型紧凑,直立穗,结实率高,中抗稻瘟病,鄞州区同年引进试种,表现较好,作为苗头品种开展示范。为了明确2个品种在本地的最适种植密度,发挥品种的产量潜力,参考本地插秧机规格(8寸即25 cm行距)进行了最适移栽密度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试验于2018年在宁波市鄞州区云龙镇陈黄村进行,供试水稻品种为宁84和秀水14。

1.2 处理设计

试验设置4个种植密度处理:25 cm×14 cm、25 cm×17 cm、25 cm×21 cm、25 cm×25 cm。采用大区试验,大区面积170 m2,无重复。双本插,培育管理按照当地栽培习惯,且高于当地大田生产水平进行。

1.3 测定项目

水稻移栽后开始调查植株生长情况,每个种植密度处理随机调查10株考查有效穗,收割前取样对总粒数、实粒数、千粒重进行考种。收割后,及时对各处理的稻谷烘干称重。

2 结果与分析

2.1 抽穗时间与生育期

表1表明,同一品种4个种植密度处理对始穗、齐穗、成熟和全生育期没有影响,表现品种间的一致性。不同品种间,秀水14的始穗期比宁84早10 d,齐穗期早5 d,全生育期短5 d。

2.2 群体动态

从表2可知,2个品种均表现随着种植密度的提高,最高苗和有效穗逐步提高,分蘖率、成穗率则逐渐下降。在种植密度为25 cm×25 cm时,秀水14和宁84最高苗和有效穗均为最低,分别为398.6万、293.8万·hm-2和404.5万、294.9万hm-2,分蘖率、成穗率则均在最高值。在种植密度为 25 cm×14 cm时,秀水14和宁84最高苗和有效穗均达到最高值,分别为512.8万、321.3万·hm-2和528.5万、330.7万·hm-2,分蘖率、成穗率均在最低值。2个品种间相同处理,宁84的分蘖能力稍高于秀水14。

2.3 产量及经济性状

由表3可知,秀水14在种植密度为25 cm×25 cm时的产量最高,为9.800 t·hm-2,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产量随之下降。宁84在种植密度为25 cm×21 cm时的产量最高,为10.190 t·hm-2,其次是种植密度为25 cm×25 cm时,为9.935 t·hm-2,其余处理种植密度越大,产量越低。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均呈现出随着种植密度的提高,逐渐下降的趋势。结合表2中随着种植密度提高,分蘖率、成穗率呈下降趋势的表现,说明在一定的种植密度内,种植密度越小,水稻分蘖能力越强,水稻个体的生长越好,这是一种水稻群体的自我调节能力。

表1 晚粳稻秀水14和宁84 不同种植密度处理的生育期表现

表2 晚粳稻秀水14和宁84不同种植密度处理的苗蘖动态表现

表3 晚粳稻秀水14和宁84不同种植密度处理的产量及经济性状表现

3 小结与讨论

水稻群体的生长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在一定密度范围内,随着种植密度的提高,有效穗增加,但是穗形变小,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下降。最佳的种植密度,就是在这些数据中,找到最佳的平衡点。试验模仿当地惯用的8寸(25 cm)行距规格插秧机,设置4个种植密度处理,秀水14最适宜种植密度为25 cm×25 cm,在此密植规格下个体生长最好,穗形大,粒数多,群体结构合理,田间纹枯病发生最轻,产量最高。宁84最适宜种植密度为25 cm×21 cm,在此密植规格下,有效穗数较多,且穗大粒多,群体结构合理,产量最高。

秀水14的分蘖能力弱于宁84,适宜的种植密度比后者要大,这与秀水14的植株形态有较大关系,秀水14的株型紧凑,呈集束形态,适当降低种植密度有助于通风通光,能一定程度减少纹枯病等病害的发生。

猜你喜欢

成穗率秀水鄞州区
常规救灾晚稻品种秀水6545播期试验
不同年度优质晚稻品种比较试验
宁波市鄞州区德培小学
水稻应用生物碳硅肥效果研究
马丽设计作品
不能叫你的名字
绿先机复混肥对直播水稻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鄞州区美术教师新作选
华粳6号水稻密度与肥料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