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八年鞠育九转丹

2020-04-14白文锋

陕西档案 2020年1期
关键词:延安

文/白文锋

陈振夏

怅望宝塔山,洒别延安,八年鞠育九转丹。造就万千牛马汉,革命摇篮。

抗战才师班,烂了心肝,独夫内战又民残。东去疆场奋战剑,手刃凶顽。

这首《浪淘沙·离延赴晋东南》引经据典,颇具功力。如果告诉你作者是陈振夏,你一定会感到惊讶——这位获得毛泽东“埋头苦干”题词嘉奖的石油劳模浑身油迹汗渍,居然也会舞文弄墨啊!一般而言,埋头苦干让人联想到的不是手握镰刀的农民,就是肩扛大锤的工人,很难和填词吟诗的笔墨文人联系起来。

此词出于《吟草》。《吟草》并非正式出版的书籍,不过一本陈旧的笔记而已,我们权且把它当作一本书来看吧。所有作品均由陈振夏手抄录入,收进作者1922至1981 年间的部分作品。从大革命时代到改革开放初期,时间跨度长达60 年,一百余首作品几乎记录了陈振夏一辈子的人生经历和创作过程,新旧中国两种体制的不同感悟在作品中均有反映。其中古词律诗居多,也有部分新诗,时而气吞山河、奋发激昂,时而感时忆旧、含蓄委婉。

如今,这本《吟草》作为珍贵的历史档案,收藏于延长油田档案馆,成为“陈振夏专卷”中的镇卷之宝。

见识《吟草》之前,一直以为陈振夏是一个纯粹的“理工男”,只精通于齿轮杠杆,只会俯下身子默默劳作,缺少诗词赋予的浪漫气质与文化情怀,从存世不多的几张照片上,也很难看出一副书生模样来。

埋头苦干不就是靠力气吃饭嘛——大多数人的想法应该与我吻合吧,我们多年的宣传和教育也只限于这一方面。如今,一本单薄的《吟草》颠覆了这种简单的直观,从不同角度展现了陈振夏的立体多面。一口气读下来,且不说忧国忧民的家国意识,手刃凶顽的无畏气概,单凭“鞠育”“九转”这些典故所蕴含的境界,就够我们学习好一阵子了。

见到《吟草》纯属偶然,惊喜之余随便翻翻,翻着翻着兴趣来了,干脆借出慢慢品读。“旧草多散失。今闲居,思往事,忆旧作。加以整理而录之,作为个人记念云尔。”开篇简短干练,信息量却颇为丰富。一来告诉我们他喜爱诗词创作并长期坚持,因时局动荡、岁月久远而作品多有散失;二来说明整理《吟草》时已告退在家颐养天年,不想虚度时光,于是回忆过往,打点人生;三来可以看出行文用语习惯,也反映出深厚的国学功底。而“吟草”二字极耐玩味,淡然洒脱全隐于一个“草”字,与“云尔”首尾相衔,画龙点睛。

字很潦草,有草书样子,再加上时光流逝,部分字迹已极难辨认,几番推敲后不免埋怨,您老认真点行不行啊,整得晚生好苦!转念再想,“吟草”二字不就活生生地摆在面前吗,老爷子早就告知了啊!

第一眼看到“八年鞠育九转丹”时,由于连笔太多,“鞠”和“转”不好判定,几番琢磨才隐约拼凑出“八年鞠育九转丹”之说。什么“九转丹”?“鞠育”又作何解?和周围的几个同事一起很是琢磨了几天。

不懂其意便凑不成章句,读来别扭,看着没谱,不由得怀疑是不是老爷子“老眼昏花”写错了,或者过于“草”而出现了笔误。搁置几天后突然想起,何不求教于强大的网络呢,百度一下说不定会有意外。当时也就一试,并未抱多大希望,上网一搜随即恍然,中国汉字里居然还真有这等奇妙的组合啊!

《诗经》之《蓼莪》中有“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蓄我,长我育我”之句,“鞠育”为抚养之意。“九转丹”则是道教产物,意为经过九次提炼、服之即可成仙的灵丹。《诗经》作为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最早的档案编研,其文化意义无须多言,只是其中好些生僻的汉字和词语作为文言都随着古老的诗意而远离今天的生活,对传统文化不甚了解的人于此自然不通。擅长炼丹的道家出自中华本土,与华夏一脉渊源深厚,中国神话里腾云驾雾、各显神通的诸路神仙几乎都源自这里。秦始皇一统六国后有了更远大的抱负,不甘心只做一个“始皇”,更要祈求长生、永坐天下。皇帝总是随心所欲,飘飘然派徐福几度出海,苦苦寻觅长生不老之药。几千年过后,陈振夏用一句“九转丹”让我又了解到了一点传统,于是举一反三地推断,秦始皇梦寐以求的不就是这个“九转丹”吗?

两个生僻的词语引出千年文化,追溯到文字源头,让我重温了一遍《诗经》里的故事,再一次走进千古一帝的内心。一本《吟草》实不简单,轻描淡写的“云尔”无意间推翻了惯性思维,原来埋头苦干也能这等博古通今、学富五车!

慢慢合上《吟草》,在信马由缰的想象中将“油迹汗渍”与“填词吟诗”缓缓对接,“八年鞠育九转丹”,固有的尊崇上又再生重重敬意。

1938 年初,陈振夏到延长石油厂工作,任技正和主任工程师。技正,中国旧时技术人员官职,职位上次于技监,其下还有技士、技佑等,可见技正还是级别蛮高的技术干部。三年后出任厂长,任上四年,期间发挥技术特长,带领油厂干部职工在物质极度匮乏的情况下努力发展生产,1941 年原油产量突破千吨大关,达到1279吨,当时这可是一个不敢想象的天文数字啊!许多投奔延安的有识之士慕名而来,油厂干部职工一下子增至三百余人,不仅规模扩大了三倍还多,企业整体形象也有了质的提升,继“延一井钻成”“起家井出油”“七里村发现”三部曲之后又掀起一波激昂的高潮。这之后,汽油、煤油、润滑油等源源不断地运往前线,为夺取抗战的全面胜利雪中送炭,由此延长石油又多了一个“功臣油矿”的美称。

激情燃烧的年代,南泥湾已经引起了一位伟人的注意,那是边区农业的一面旗帜;之后不久的七里村也引起了这位伟人的注意,他把目光从南泥湾的山水间收回,开始注视一个叫陈振夏的南方人。1944 年5 月初夏的阳光里,毛泽东泼墨写下“埋头苦干”四个狂草,乐呵呵地递到陈振夏手中,用力地拍了拍他单薄的肩膀。凭着主席的真迹墨宝,陈振夏以延长石油厂第一任厂长的身份,成为了中国石油工业史上的第一位劳模。

1946 年11 月,陈振夏离开油厂东渡黄河奔赴新的岗位,那时抗战刚刚胜利,蒋介石又跳出来叫嚣,将国家再一次拖进战火。形势变了,使命也出现了转机,启程之际的陈振夏痴痴地“怅望宝塔山,洒别延安”。毕竟八度春秋,延安像母亲一样张开怀抱,千万个投身革命的人和陈振夏一起,在边区血与火的“鞠育”中“九转成丹”。“九转丹”在这里有两层意思,明指反复淬炼,意含“九”上;暗示涅槃再生,神聚“转”中。一个个“牛马汉”在这里挺起腰杆做了主人,命运逆转全是因为延安这个“革命摇篮”。一“怅”一“洒”间,留恋、感恩、颂扬,多种情愫交相辉映,呼之欲出。

“烂了心肝,独夫内战又民残。”蒋介石一夜之间成了民族公敌,全国上下纷纷讨伐。陈振夏之所以离开延安,是要“东去疆场奋战剑”,他的愿望更是一个时代的愿望。上下两阕,两种心态爱憎分明,对比强烈。一片丹心图报国,由工程师到厂长,又由“埋头苦干”到“手刃凶顽”,再由劳模到战士,“八年鞠育九转丹”完成了陈振夏一生中最特殊、最重要、最有力度的角色转换。切莫轻书生,上马能击贼;沙场秋点兵,丹心照汗青……这些句子背后的每一个灵魂,与陈振夏都是精神一体之人。

其后三年,历史实现了他的愿望,解放战争的全面告捷成为了“东去疆场奋战剑”最好的诠释与写照。

埋头苦干的同时不忘放眼全国,他的胸怀与境界不仅仅体现在石油,不仅仅局限于延安,还有整个国家和民族,延安八年里他一直践行和捍卫着自己的信念。如果说《吟草》改变了我对陈振夏作为“理工男”的看法,那么《浪淘沙·离延赴晋东南》则加深了我对陈振夏民族大义和爱国情怀的认识。之前,对他的了解大都只停留在埋头苦干的层面,远未深及其本质。一介江南学子,瘦弱之躯之所以铮铮挺起来“埋头苦干”的千钧之重,贯通并支撑其中的是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独善其身、兼济天下的文化人格与精神力量,体魄与人格,肉身和精神,完全没有比例可言!

由“狂草”到“吟草”,一个高度概括,一个深入凝练;一个豪气冲天,一个内敛深含,其中玄妙在一句“八年鞠育九转丹”中自有关联!多年来,这个瘦瘦小小的老头一直是延长石油乃至中国石油的精神导师,要学透并领会“埋头苦干”的精髓,还必须走进博大精深的中华国学啊!

猜你喜欢

延安
党在延安时期的学习
延安情怀
延安的故事
延安新引力
延安,老区的希望
到延安去
延安崛起“绿经济”
从延安整风运动说起
Body languages in English teaching
圣地延安 告别贫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