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生死线
2020-04-13杨军
杨军
1981年8月23日,闪电挥动长鞭抽打着黑沉沉的天空,一阵阵惊天雷鸣,砸开了天河闸门,610毫米的强降雨量向大地倾泻,一场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和泥石流,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袭击了原航天工业部067(现航天科技六院)基地。
从天而降的洪水汹涌而下,最大流量达到3 500m3/S。山体像蜕了皮一样,表层的泥土沙石连同草木,在洪水的裹挟下从数十条山沟奔腾而出。数百万立方米泥土形成的泥石流似脱缰野马,一出峡谷便拥着巨石,裹着连根拔起的树木,铺天盖地涌向厂房、车间、职工住宅。一时间,临河的家属楼地基被洪水掏空,三层高的楼房被推向汪洋,顿时就支离破碎,有的只剩下半截悬于河面,摇摇欲坠,危在旦夕;机床设备及库房都被淹没,像待救的孩子在泥水中挣扎;高压线被冲断,公路全部被毁坏,铁路轨道像面条扭曲在黄汤之中。基地断电、断水、断交通,科研生产全面瘫痪,几百户职工无家可归,两位领导干部在抗洪抢险中英勇牺牲,全基地职工家属的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基地面临着生与死的严峻考验。
当时,一家境外电台惊呼:“中国一个火箭发动机研制基地从地球上消失了。”虽然这是幸灾乐祸的不实之词,但是,当时的灾情对于基地来说的确是一场劫难、一场灭顶之灾。
大难面前,基地干部职工不惧安危,全力投入抗洪抢险之中。恰恰就在此刻,基地接到上级通知,遥测飞行试验按原计划进行。
这是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发射试验,要求发动机试验队必须如期赶往北京集合,与其他部件试验队统一出发前往发射场。这次发射试验,导弹使用的一级、二级发动机和姿态控制发动机全部由基地研制生产,每个组件都要有相关设计人员现场配合,试验队由11人组成。
现实的严重问题摆在面前,那就是基地通往外界的公路和铁路因严重损毁已无法通行,只能步行。这就意味着11名试验队员将携带仪器设备翻山越岭徒步赶到近百里处的宝鸡市乘坐火车去北京,谈何容易?
“再大的困难,我们必须克服,一定按时间要求让试验队员赶到北京!”基地领导斩钉截铁地说。
8月24日清晨7点钟,11名参试队员带着仪器资料整装出发,近百名职工家属赶来为试验队员们送行。在特殊时刻冒险出发,如同奔赴硝烟弥漫的战场,每个队员都倍感“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悲壮和豪迈。现场进行了从未有过的试验队员大合影,大家都挺直了腰身,英姿勃发。
11名参试队员带着嘱托、期盼和使命,蹚着尚未完全退去的洪水,向目标进发。然而,傍晚时分,试验队员们又一个不少地返回了住地。
原来,当队员们行进到一个叫油房沟的铁路小站时,眼前的景象却让他们傻了眼:公路已被山体滑坡完全堵死,根本无法通过。四处望去,山坡陡峭而湿滑,根本无法翻越;坡下洪水翻滚,更不可能前行。摆在面前唯一的“路”是横跨在洪水上空一条30多米长的悬空“铁轨”,支撑铁轨的四个桥墩已被洪水全部冲走,只剩两根铁轨连带枕木悬在约有4层楼高的空中。
只身通过无路基和桥墩的铁轨,已是十分危险,更何况试验队员还要携带仪器资料等物品一道通过,此情此景确实令人恐惧,稍不留神一旦踏空,后果不堪设想。
万般无奈下,试验队员们只好原路返回,再谋出行方案。
为了保证试验队员按期安全顺利到达目的地,基地领导连夜开会决定:抽调抗洪抢险突击队员组成“敢死队”,护送试验队奔赴宝鸡市火车站。
第二天一大早,经过周密策划,11名参试人员在30人组成的“敢死队”护送下,再一次踏上征程,接受冒死穿越铁轨、执行特殊使命的重大考验。
这天天气寒冷,大风狂吼,大家穿着棉大衣仍然感到很冷,只好不时喝口白酒取暖。当到达那段被试验队员称为“泸定桥”的悬空铁轨时,看到两根在风雨中摇摆的铁轨,大家不由得紧张起来。
时间在流逝,使命不可违。为了伟大的事业,再危险的路也得闯。
此时,风更大,雨更猛。大家抬着试验队存放资料的大木箱,手提和肩扛仪器行李,小心翼翼地爬行在一根根铁轨枕木上。脚下,洪水咆哮。风雨交加中,山体仿佛要崩于一旦。
为了安全起见,每次只能由两个人抬一个木箱过去;为了防止木箱掉到洪水中,队员们将木箱放在单根铁轨上,箱子前后各一个人喊着号子保持相同的步调慢慢向前移动。
这里因为是风口,风雨袭击中的铁轨摇摇欲坠,人站在上面随时有被大风吹落的危险,更增加了行进的困难。
此时,试验队队长激励大家:“当年红军战士能从敌人的枪林弹雨中渡过‘泸定桥,我们也一定能从风雨飘摇的铁轨上跨到对岸。同志们,坚持就是胜利!”
护送试验队的“敢死队”队长也鼓励大家:“同志们,考验我们的时候到了!在我们身后有基地近万名干部职工的期盼,在我们前面有发射场同行们焦急的等待,我们一定要把试验队员安全送达目的地!”
鼓励壮斗志,伟业引前路。大家群情激昂,手拉着手,一步一步地向前进。关键之处,队员们将两腿跨在单根铁轨上,前面的人拉着箱子,后面的人推着箱子,一点一点地向前移动。经过2个多小时的艰难爬行,所有人员终于通过了那段“空中走廊”,安全抵达对岸。
过桥后,紧接着就要穿越隧道。长长的隧道里面由于停电无照明,伸手不见五指,不时有人被绊倒。大家抬着木箱,手扶隧道壁,深一脚浅一脚地摸索前进。经过1个多小时的艰难行走,终于通过了第一个隧道。短暂休息后,大家又抬着木箱顺着铁路继续向前,来到第二个隧道前。有了穿越第一个隧道的经验,在穿越第二个隧道时大家排好队,一个紧跟一个走。又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摸索前行,在下午2点多钟终于完成了徒步70多公里的艰难行程,到达了宝鸡火车站。试验队员转道北京,如期赶到了发射现场,圆满完成了飞行试验任务。
一个月后,当遥测飞行试验圆满成功的消息传来时,基地干部职工格外激动和自豪。因为,他们不仅经历了一次穿越生死线、奔赴发射场的惊险考验,并且圆满完成了飞行发射这一伟大壮举,彰显了基地人敢打硬仗的顽强作风和不怕任何艰难险阻的航天斗志!
(责任编辑:李万全)
【编后心语】
在大千世界的诸多考验中,有一种考验最检验人的意志品格,那就是生死考验。当大敌当前、大难来临、生离死别之时,你是否会瞻前顾后、患得患失;是否会寻求自保、畏缩不前;是否会担惊受怕、临阵脱逃……航天科技六院的科技工作者们,为了实现自己伟大的抱负,明知险恶在前、命悬一线,却义无反顾、冒死前行,如期赶到发射场,圆满完成了重大试验任务。这种惊人之举、勇毅之为,实在令人感动不已。我们有理由坚信,一个敢用生命去拼搏的团队,没有什么人间奇迹不能创造!
毛泽东早就告诫我们: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翻开历史画卷,那些壮志凌云者,无不敢于去“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江姐为了党的事業“一人倒下万人起,燎原烈火照天烧”;董存瑞为了新中国的解放事业“为国捐躯赴战场,丹心可并日争光”;杜富国高危之际“让我来”,身残换来众人安……这正是:唯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
其实生命是短暂的,正因为短暂才显得珍贵,才不应该被虚度被亵渎,才致使众多英杰“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即便活得短暂但只要活得有意义,活得轰轰烈烈,就像黑夜里的流星一样,即使划过苍穹转瞬即逝,但能给黑夜留下一道亮光,那也无怨无悔,不枉人生。正如保尔·柯察金所说:“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才能够说:‘我的生命和全部的经历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伟大的事业需要我们去开创,漫漫征程上有无数“娄山关”需要去跨越、有无数生死线需要去穿行,只要我们生命不息冲锋不止,就一定会“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见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