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吃什么呢?去地里看看》
2020-04-13
三叶小编:
据不完全统计,国人目前面临频率最高的“世纪难题”就是:“今天吃什么?”该难题每天早中晚不定时出现,在“选择困难症人口”中尤为显著,而且至今也没有一个令人满意的答案。早餐、午餐、晚餐吃什么好呢?日本作家水上勉在他的山居生活随笔录《今天吃什么呢?去地里看看》中给了我们一个近乎标准的答案:今天吃什么呢?去问问土地就行了!一方肥沃的土地可以孕育无数的美味,长势旺盛、生机盎然的果蔬拥有神奇的魔力,会使选择困难症不治而愈,迸发无数的食欲与灵感。这本书以诗情禅意的文字与八十余幅照片,写尽季节流转,山野逸趣,在豆瓣上获得8.8分的高分。有读者评价说,“水上勉的厉害之处在于自得其乐,而且每一道菜中都包含着浓浓的乡愁。回头看看自己的饮食,每天忙于生活,然后忙于吃,所谓吃,只是活下去的本能而已。”吃什么?怎么吃?为何吃?你的疑问大概都能在这本小书里找到答案。
NO.01作家其人·獨具韵味的“水上调”
水上勉(1919—2004),日本作家,生于福井县,家境贫寒,少年时代曾当过禅寺侍者,肄业于立命馆大学文学系,后师从作家宇野浩二。水上勉先后做过新闻记者、广告代理人、时装推销员、麻将店店员……工作有30个之多,尝尽生活的艰难。1959年发表《雾与影》,水上勉正式登上文坛;1960年,他以《大海獠牙》获日本侦探作家俱乐部奖;1961年以《雁寺》获直木三十五奖;1975年以《一休》获谷崎润一郎奖,作品被拍成电影后风靡世界各国;另有《寺泊》《火烧金阁》《文娜啊,从树上下来吧》等多部作品。水上勉的作品多以底层人民为主角,充满传统美,营造出独具韵味的“水上调”,也是莫言在《锁孔里的房间》一书中提及的最爱看的10部小说的作者之一。水上勉生前曾多次访华,与老舍、巴金等中国文化界人士有着深厚的友情。
NO.02内容简介·文字版《小森林》
《今天吃什么呢?去地里看看》是水上勉十二个月山居生活的随笔集,日文名字直译就是《吃土的日子》,也有读者将其打趣称为“文字版的《小森林》(一部日本美食电影,类似于《舌尖上的中国》)”。在编辑的怂恿下,为了领悟真正的精进料理,水上勉住进了轻井泽山庄。那一年,他依照天时,向身边的土地寻找一餐一饭。开垦荒地,一边和野鸽子斗智斗勇一边种豆;采摘野菜,一小把水芹的嫩叶都令人感动落泪。八月是凉拌豆腐的季节,九月是松茸的季节,十月是野果成熟的季节……山野中的果实、蘑菇、野草、竹笋皆可上桌。自己动手酿果酒,连果核和果皮都会融化在舌尖上。一年十二个月,每个月都有当季的食材;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每天餐桌上的食物都是大地的馈赠。他写做料理的心得,写食物背后的故事,也写对食物,对自然的领悟。有禅思禅意,亦有生活的敦实感。
NO.03句子迷·好句投递
1.看到最近人们无论吃菜、吃鱼还是喝汤,都是用“脑袋”吃喝,所以我特地提醒大家要用“嘴”吃,如此而已。
2.面对食物,首先要想到厨师的辛苦,来之不易,表示感谢。食物进口之前,受到许许多多人的关照,也经历许许多多人的辛劳,所以一粒米都不能浪费。
3.从一无所有的厨房“榨”出菜肴来,这就是“精进”。
4.遇见竹笋,我就成为竹笋;遇见松蕈,我就成为松蕈;遇见胡萝卜,我就成为胡萝卜;遇见土豆,我就成为土豆;遇见芜菁,我就成为芜菁,不仅熟知它们的原味,而且发现单一的味道不能成为一道菜肴,必须将自己的原味提取出来,再融合成一种完整的味道。
NO.04选段·食物里的春夏秋冬
春·四月·见证成长
初春是野菜的宝库,更感觉到居住在轻井泽的天时地利。附近的别墅地有一道山谷,流淌着清浅的河水。我穿着长筒靴进去采摘水芹的喜悦简直无法形容。提着一个可以抓泥鳅的竹笼子走进去,看到有点坍塌的岸边生长着马兰、水芹等野菜,绿油油的嫩叶等待着人们的采摘。这个季节,楤芽、金合欢花、蕨菜、襄荷芽、芋头茎、土当归、木通蔓、艾蒿、小米草等开始生长,这是我家周围的土地从漫长的冬眠中苏醒过来发出欢乐声音的节日。把收获的野菜拿到厨房,去掉泥土,水洗干净,各具个性的嫩芽令人产生温馨怜爱的心情,一小把艾蒿、水芹的嫩叶都令人感动落泪。
我写这些感受,让读者见笑。我知道会被大家笑话,但还是要写。没有经历过在漫长的严冬里焦急等待春天的人自然不会落泪。河水还是冰冷刺骨,透过长筒靴砭人肌骨,咕叽咕叽地踩踏着泥土前去寻找,突然在水草旁边发现一片水芹,心情激动。水芹在去年的同一个地方等着我。回到家里,把水芹撕开,放在水里清洗。温热的水浸润了高原的冻土,冰雪和冻土在温热中融化,吸收土地营养而发芽的野菜生命力的坚韧和美丽顿时涌上心头。这时,因为对嫩菜的怜爱而热泪盈眶应该是人天性的反应吧。住在高原,春天来临,没有比看到草木萌芽、听到土地唱歌更让我感觉幸福的时刻了。我满心感受的只是自己的幸运。
读书小记:初春,万物复苏。将草木萌芽时的情景比作“土地唱歌”,足见作者对土地的热爱。读者会嘲笑一个因鲜嫩的水芹而热泪盈眶的人吗?不不不,怕是反而会在心中燃起无限的歆羡之情吧。
夏·七月·尽情烹调
七月吃什么呢?只能去问问土地。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茄子。这是夏天我家地里的王者,每天揪下几个,一直吃到秋天,做法每天变换,形式多样。我的吃法有这么几种:
茶筅茄子。茄子蒂切一半,下部入刀切成条纹状,在汤汁中煮后,膨胀成茶筅状。我喜欢甜辣味。
团扇茄子。在肉嫩的地方切开两半,不切断,煮透,两半摊开摆盘。或在上面放芝麻酱,或把芝麻酱放在旁边。
蒸茄子。小茄子直接上蒸屉,大茄子切成两半,在背面划几刀,蒸熟,装盘,放一小撮姜泥在上面。蘸酱油或蘸芝麻酱吃。
烤茄子。这个方法极为普遍。烤熟后剥皮,注意保持形状。我曾把小茄子穿起来烤,有一种奇妙的感觉,也不像丸子。最宜蘸酱油吃,如果有喜欢吃甜的女性客人,那就蘸甜酱。
读书小记:仅茄子这一种食材就有这么多种做法,一定要拿小本本记下来自己做着吃。在夏天,除了茄子,作者还写到了夏萝卜、山椒、番杏等多种食材的烹调方法。食材常见,烹饪手法也不复杂,但其中所传达出的重自然、惜万物的理念十分动人。
秋·十月·收获丰盈
这是野果成熟的季节。这是轻井泽最舒服的季节,盛夏已经过去,人、动物、山峦、田地,整个城市都恢复平時的宁静。我穿着长靴上山,那杂木林中恬静的阳光等待着我的来临。同时,这也是醋栗、日本木瓜收获的季节,附近的山上还有很多栗子,更是采集蘑菇的好时光。
到地里一看,过去不让新娘子吃的秋茄子沐浴着夕阳,已经成熟。旁边是整个夏天餐桌上不可缺少的辣椒结出大串成熟的果实。我先把辣椒连根拔下来,接下来就播萝卜种。我把果实和叶子洗净,加入酱油、砂糖、料酒煮。轻井泽的辣椒有点怪,个头和超市卖的青椒一样,但不垂下,而是朝天。我在若狭的时候,将尖头辣椒叫作“朝天椒”,但轻井泽的辣椒,即使头不尖,而是圆形的,也照样朝天。这样的辣椒辣度适度,和叶子一起煮,味道很好。置于米饭,能吃三碗。客人也喜欢用筷子夹着作下酒菜。
包括辣椒在内,有一定叶子菜的话,就可以油炸蔬菜,尽情亨受野生的味道。茄子、绿紫苏、地瓜、莲藕,什么都可以,稍微一炸,新鲜的土地味道包裹在面衣里,通过舌尖,各种食材在进入胃的过程中开始“唱歌”。炸蔬菜虽然外面裹着一层薄薄的面衣,其实就是一首蔬菜的交响乐。
读书小记:秋天的轻井泽在作者的笔下近乎完美。气候宜人,物产丰沛,山里处处是野味,地里也一派成熟的景象。当各种新鲜蔬菜在胃里“响起交响乐”的时候,关于吃什么的疑问,已经有了答案。
冬·一月·万物始藏
一月的轻井泽,早晚寒气凛冽,气温在零下十五摄氏度,天寒地冻。土地、树木都进入冬眠状态。虽然院子的角落里还生长着黄连、款冬、鸭儿芹等,但附近一带已经没有绿色的菜,地里的大葱、萝卜叶都枯萎卷缩,菠菜挂着霜柱蔫头耷脑。那么,在这里吃什么呢?
从秋末开始,我就开始储存过冬的蔬菜。小芋头、土豆、大葱,全都堆放在狭小的水泥地下室里。冬天,走进这个蔬菜储藏室,像轻抚般小心地把一棵棵蔬菜拿出来,有的做汤料,有的水煮,当然还有干货,如腐竹、冬菇、裙带菜、羊栖菜、萝卜干、海带等,把这些东西撒在蔬菜上。
希望大家理解我在寒冬从储藏室取岀蔬菜时,那种哪怕是一个小芋头都会爱惜地抚摸的心情。外面是严冬,寒风呼啸,火炉的烟顺着烟囱喷在寒天里,立即冻结,一点儿也没有散开。这个时候,我感觉手中的芋头是多么难得。阳光和煦的春天不能早点来吗?我幽怨地望着冰雪覆盖的田地,一边自言自语“善根山上,一尘亦可积欤”,一边用刀细心地刮掉芋头皮。
读书小记:春夏秋冬,四季流转,跟着作者的笔触,我们也仿佛守着土地过了一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各种食物的充裕,需要像松鼠一样靠着存储才能过冬的时代日渐远去了,但对食物的感恩一定不能忘哦。
NO.05书评·重拾对生活的热爱
“吃什么”这个问题重要吗
□吴 情
我们生活在一个消费“吃货”的年代,出去聚餐,未动箸之前先发一遍朋友圈、相互点赞,然后相视一笑,这几乎成了惯例,最后吃的什么倒记不住。美食,更是人们在自我介绍时必提的一项爱好。不过,自诩吃货者万千,真正懂吃的人,似乎并不多见,何况,吃什么这个问题,并不如想的那般简单。
在《今天吃什么呢?去地里看看》一书中,日本作家水上勉变为美食家,分享了他对饮食与人生的感悟。在他那里,饮食、人生,一而二二而一。少年时期曾经在寺院修行的他,在写书的一年中似乎一直过着素食生活。但如果据此以为他的厨房里无甚可利用,便是大错特错。时令蔬菜、美味瓜果,无一不在温暖着他的腹腔,无一不在滋润着他的灵魂。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但即便有米,也不是任何人都能掌握庖厨的巧招。
一道美味的菜肴,原料自然关键;但具体有多关键,不好拿捏。鱼翅燕窝当然名贵,即便是普通厨师都能烹制出非凡味道。但更考验功力的,是利用平常的食材,做出非凡的味道。山椒、萝卜、豆腐、竹笋、野菜、豌豆、梅子、茄子、番杏、花生,看似寻常到不能再寻常,实际上也有很大的发挥空间。食物间的混搭,各种味道的互补,火候的掌握,盐分的添减,都绝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
能用心烹饪好每道菜肴的人,相对来说却极为稀罕,更不用说饮食中还有哲学。日本文化受禅宗影响甚大,水上勉便是其中一例。早年的寺院生活,可以说奠定了他一生的方向。在他看来,人与食物,不单单是吃与被吃的关系,食物于人,是一种恩赐,是大自然的慷慨赠予,无所谓高低贵贱之分。采摘、淘洗的过程中,任何一个部分他都竭力不浪费,食物入口,他会满怀欣喜与感动。当然,以禅宗为人生底色的他,讲求适量。饕餮,从不是他的习惯。
现代化生产,我们对菜市场中的蔬果习以为常,很少能够想到它们来自哪里,它们经历了什么——也许是同昆虫的斗智斗勇,也许是凛冽的寒冬——我们吞下它们,然后忘记它们,最后忘记了自己——一个与自然有着密切联系的生命,接着我们枯萎,谁也记不住我们。
以上这些话,不是呼吁每个人都跟从水上勉先生的步伐,抛弃自己的工作,过一种所谓的诗与远方的生活——那样,我们的城市只怕会瘫痪。相反,而是说,也许在忙忙碌碌之余,我们应该抽出一些时间,好好问问自己,我想要的,到底是怎样的一种生活。如果你已对现在的生活感到麻木,不妨以食物为起点,重拾你对生活的热爱。
(摘自豆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