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风凭借力,放生需智慧
2020-04-13徐三丽
徐三丽
中图分类号:G6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04-125-1
起初,“放生需智慧”这精辟的一句话曾源自于一课改学校校长之口,细嚼一看,感觉含义相当深刻,课改走到今天,部分老师进行得有声有色,无不与此有关。我认为“放生需智慧”是把学生当作一个个独立的个体,建立人文亲和的师生关系,进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放手给学生,课堂是学生的,让他们自主学习、探究,自由放飞希望,激起学生心中那颗颗早已沉睡的心灵,行为上虽是开放的,但学生的思维秩序是不乱的,而是活跃有序地进行,需要我们教师的智慧,深入备课,设计精当问题,备教材,备学生,进而做到收放自如,这就是“好风凭借力,放生需智慧”。结合第一线教师教学的实际效果,一般存在以下两个方面放生的误区:
一、教师的疏于备课,降低了展示效果
在课改的实践中,一些教师会认为,所谓的合作探究就是让学生自己学习,自己探究,老师却撒手不管,在课堂上不再是思维上的指引者了,而成为旁观者,任由学生张扬个性,这种理解是极具片面性的。在北京学习时一位资深的学者曾对我说过一句话:“你对教材备的有多深,你的课就会上的有多成功!”这一句话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教师的深入备课时时紧密相关的。如果一位教师在给学生上课之前,就深入钻研教材,找相关的资料与习题来做辅助,并预设学生遇到的各种问题,先独自寻求解答过程,在他搜与备的过程中,会对教材有较为全面的把握,会对教材重难点做到有的放矢,会在预习课中,无形地把重难点信息传输给学生,正确引领学生预习的方向,会有条不紊地指引着学生的思维秩序,这样开放的教学效果难道会不理想吗?
二、学生无主次的展示,降低了教学效果
课上的成功与否,是一环扣着一环的,由于教師的疏于备课,抓不住教学中的重难点,教师的“无准备之仗”也会把学生带到一个混乱的局面。记得有一次,听一位教师上《音乐巨人贝多芬》一课,展示初,该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把自己预习到解决不了的问题写到黑板上,学生一听,劲立刻就来,“忽”地一下,黑板前围满了板书问题的学生,大概经过十来分钟,几大黑板都写满了问题。学生既然辛苦地写出来了,该教师就得面对呀!先与学生一起排除重复的问题,然后去掉简单一点的,选好经学生一致认同有探究必要的问题,我一数,还有十几个!在这个筛选中,时间又消耗了十来分钟,加上课前的检测时间,学生读文本的时间,一节课就这么溜走了,问题一个都未来得及探究!教学目标没完成,当然不能算为一节好课。临下课,我问了一位学生:“你学到了什么?”他一脸茫然,手足无措,不知道该怎么来回答我。从他的“茫然”中我知道:这一节课,他毫无收获。教师的茫然放生,让学生也迷糊,该记下些什么呢?课后该教师总结,课上让学生失去了主次分明的展示,忽略了处于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状况——爱表现的特征,为了自己多表现些,把问题分解成很多种,有肢解的问题会让学生越学越模糊的,导致了无效课堂的产生!
三、探究有妙法,还需教师的智慧引领
语文合作探究学习的内容是非常广泛的,只有在教师的引领下,有各小组选代表阐述本组合作学习结果,或提出疑难问题交由全班讨论,或解答别组质疑。活动均基于小组内合作,代表们既会有小集体的容易感,又能集思广益,开拓全班思路,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的思想。中间还要有由教师或学生代表对各小组活动成果和他们在讨论过程中的分工合作行为进行评价。既注重评价小组合作情况,又注重个体参与程度的评价。
记得一次主题为“智慧教室,生命学堂”的公开观摩课,专家们的优秀课例不仅渗透了课改的新理念,教师的智慧也在课堂上发挥的淋漓尽致,最让我感动的还是教师与学生的融洽相处上,也给“放生需智慧”做了很好的诠释。他们的“公开观摩课”与我们一线教师的课(当然是成功的展示课例)大同小异,都把学生的主体地位确立得很好,善于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关注生命,让一个个鲜活的个体畅所欲言,尽显其个性,其中会不时传出教师的赞叹语,评价语,指引语,那种师生之间的生命对话已经超越了一般的师生关系,那是对生命诠释做出的积极应对,教师对教材的深度理解,学生的精彩展示做到很好的融合,完全从书本中,资料中解脱出来,把自己对生活的理解与感悟融进了话语中,真正达到了合作探究中的和谐统一!我们探究的最终目的就是把学生的综合素质提上去,为中考作好服务,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受到人文熏陶,进而能健康成长!课程改革已经进行多年了,别的教师成功的,失败的课我也听了不少,也吸取了很多,自己也在摸索中不断前行!作为教师的我们必须为学生做一个忠实而灵活的课改参与者!能够在课堂上,在学生的合作探究中及时修正他们的不足和错误!给学生一片天空,学生会用自己的智慧和才能,为自己插上双翅,越飞越高,越远……
“好风凭借力,放生需智慧”,只要我们真正地把学生的成长放在心间,把合作探究的准确理念融入到实际教学中,再贫瘠的土地也会变成一片沃土的!
(作者单位:安徽省临泉县第六中学,安徽 临泉 236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