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院内部控制工作经验做法及成效

2020-04-13吴兰

财经界·上旬刊 2020年4期
关键词:成效医院

吴兰

关键词:医院  内控控制  经验做法  成效

随着医药卫生改革的不断深化,公立医院经济运行的效率显得尤为重要。内部控制作为现代医院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单位建立完善的自我约束机制、防范和控制重大经营风险、提高经济效益和工作效率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医院内部控制是医院为实现控制目标,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三个手段对经济活动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医院经济活动合法、合规、合理,保证医院资产安全和使用有效,保证医院财务信息真实完整,有效防范舞弊,提高服务效率和效果。本文就现阶段医院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浅谈一些建议。

一、医院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内控组织机构的作用有待提升

医院虽然设立了内控组织机构,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内控组织机构的作用没有得到应有的体现,如对内部控制评价中发现的问题、重要风险以及内控建设中遇到的困难没有及时进行分析并解决,对潜在的风险没有预警机制,缺乏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风险分析与风险应对的能力亟待提升。

(二)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不够完善、流程不够规范严谨

医院虽然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和工作流程,但对职责划分不清晰、奖惩标准不明确,出现问题大家互相推诿,影响了执行的效果。部分涉及多个部门业务的制度,草拟部门在发文之前并未征求其他部门的意见,造成制度的科学性、严谨性不足,影响制度的执行力。

(三)内部控制监督不到位

医院虽成立专门的内控机构或人员对内部控制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但缺乏整体风险防范意识。各部门都是各自为战,不是集体作战,对制度中规定的标准性和覆盖的全面性认识不够,责任意识不强,内部控制出现问题得不到及时发现和纠正,导致内控制度落实不到位,执行不力,影响了医院的健康发展。

针对上述问题,结合内部控制工作实践,医院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了内部控制工作:

(1)梳理完善经济业务流程及制度。内控组织机构通过对医院单位层面、业务层面的现状进行梳理,针对薄弱环节,医院各部门修订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已初步完善预算管理、收支业务管理、政府采购业务管理、资产管理、建设项目管理、合同管理、科研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管理等的相关管理制度及流程,加大了执行力度,进一步健全了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形成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依规办事的工作机制,规范了医院内部管理,对各项业务活动的风险进行了防范和管控。

(2)调整和明确职能分工。明确各项经济业务的归口管理部门,对部门间和部门内职责分工不合理之处进行调整。将合同管理归口院长办公室;收入、支出、资产、预决算管理归口计划财务处;采购管理归口招标管理办公室;工程项目管理归口基建处;科研项目管理归口科技处;信息化管理归口信息中心,通过流程再造,形成制衡,完善了内部控制制度。

(3)强化审计监督,建立健全风险评估机制,提高内控制度执行力。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内部控制的检查和再控制,应对医院各部门的管理和运行情况进行审计,对发现的问题提出合理的建议和整改意见并督促整改落实。真正做到边审计、边整改、边规范、边提高,使医院各部门管理更加规范合理,真正体现内部审计的监督职能。

二、内部控制工作中好的经验做法

(一)单位领导重视和推动是实施内控工作的关键

內控建设涉及到医院的各个层级、各项工作、各相关人员,但关键是医院领导,特别是“一把手”。医院内部控制建设是一件非常重要的系统管理工程,并不是由一个部门就能够完善和处理的工作,需要医院内部各有关部门加强沟通、相互协调,形成联动机制,不断加强内控环境建设。

(二)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强化内部控制意识

内部控制环境反映了组织内部人员特别是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态度,是内部控制实施的重要基础。医院根据《内部规范》的要求,制定了符合医院经济运行的一系列制度,明确了不同的管理职责和议事规则。医院多次开展启动会及相关培训,形成全员参与的内部控制机制,增强职工的内控意识,确保内部控制有效实施。

(三)整改内控缺陷,降低管理风险

针对医院预算管理、收入管理、支出管理、招标采购、成本管理、合同管理、资产管理、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管理等方面存在的缺陷,进行了全面整改。

1、预算管理方面

通过预算方面的整改,进一步明确了预算编制原则,规范了预算调整条件及程序,加强了预算管理监督及考核,基本形成了预算编制有目标、执行有监控、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反馈、反馈结果有应用的全过程预算管理机制。

2、收支业务管理方面

通过对收支业务的整改,医院进一步规范了财务管理,如清理往来账,收回欠款,调整账务,销户清理等对各项支出的审批、审核、支付、核算等方面严格控制,进一步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

3、招标采购管理方面

通过招投标采购方面的整改,医院加强了采购业务预算与计划管理,对采购业务活动实施归口管理,修订采购管理办法,严格执行国家及医院规定的采购程序。

4、成本管理方面

积极开展成本调研,对全院医疗科室进行摸底,了解科室人员、床位、设备、房屋占用情况,为准确开展全成本核算奠定良好基础。

5、合同管理方面

通过合同方面的整改,医院规范了合同的签订与审批,明确了合同基本要素,防范法律风险。同时加大合同的执行及监督力度,确保医院各项业务能够严格执行合同约定,减少合同纠纷,维护双方权益。

6、资产管理方面

对全院固定资产进行全面清查,对资产实行归口及分类管理,明确相关部门及岗位职责,规范了资产盘点、验收、报废、入账等程序。为确保卡片和实物录入信息完整、准确,便于盘点,将部分信息系统调整为无形资产。

7、基建管理方面

在基本建设管理方面,以建立健全制度为抓手,修订相关制度,对医院新建、扩建及其配套项目,以及各类房屋、道路、设施、景观的修缮改造,基建工程(包括房屋装饰、设备安装、管线敷设、信息工程等)、拆除工程等项目的管理,均作出了具体规定,并进一步完善了工程审批程序和权限,力求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降低工程成本,保障和维护医院的合法权益。

8、信息管理方面

通过搭建信息系统集成平台、服务总线平台,按照统一标准将目前已建成的各个系统接入平台,同时规范后期信息系统上线标准,从而全面实现数据共享、信息同步。

(四)信息化是实施内控工作的重要手段

信息技术是内控建设的主要手段之一。利用信息技术把“制衡性”和“流程性”固化在经济活动的议事、决策、签批、执行各环节中,结合 OA 信息平台,建立信息传递机制,实现内部控制的程序化和常态化,不断提升内控的执行力。

三、内部控制建设实施后的效果

(1)通过内部控制评价,及时发现缺陷,各部门积极配合及时进行整改,大大降低了医院的运行风险,提高了内部管理的效率与效果。

(2)通过在全院范围内开展内部控制专题培训,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已深入人心,各部门能积极配合,主动与专家进行沟通,针对发现的缺陷与风险进一步完善部门的管理制度。

(3)通过内部控制,从收入、支出、成本、预算、固定资产、药品及库存物资等全方位对工作流程进行控制,使各种流程和控制环节更加科学合理,进一步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与财务管理水平。

综上所述,高效的内部控制体系是医院规范运营、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是医院防范风险、预防腐败的重要举措。医院内部审计是医院内部的一个监督机构,通过检查和审计医院每个部门,对各部门比较薄弱的地方提出合理的建议和整改措施。同时,医院要按照财政部印发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以及《關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的要求,持续改进和建立健全医院的内控制度,随着时代的不断变化,内部控制制度也应不断修订,推动内部控制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促进医院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齐新红.浅析公立医院内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管理信息化.

[2]刘兰英.医院内部控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经界(学术版).

[3]于永芝.医院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时代金融.

[4]徐元元.对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的几点思考[J].中国内部审计.

猜你喜欢

成效医院
萌萌兔医院
带领县医院一路前行
看不见的医院
减少对民营医院不必要的干预
为县级医院定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