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2020-04-13谢燕
摘 要:若是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通过主动探索去解决数学问题,势必会使得学生的品质得到锻炼,意志得到磨练,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然而,在我国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受到传统教学的影响,教师在教学期间习惯性将提问权利揽入自己的手中,学生只能被动地回到教师提问的问题。基于此,本文结合当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实际情况,展开详细的探析,以此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意识,教学策略
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关键时期即小学阶段,根据此阶段学生的思维特点来看,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的特殊时期,问题也就是数学这门学科的心脏,只有在此阶段帮助学生养成一定的数学问题意识,才能够为学生日后的思维逻辑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进而帮助学生将数学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应用至现实生活中。
一、 小学数学问题意识的特点
(一)可观察性
在小学数学问题意识的强弱性上,可以借助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提问数量以及学生参与小组讨论的发言情况进行,通过这些都可以以直接的方式来观察到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如果一个学生在数学课堂中,愿意提出更多数量的数学问题便表示该学生的外显性问题意识较强,反之则弱。
(二)易变性
小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具有一定的易变性。这与学生的兴趣、性格以及数学问题的难易程度具有直接的关系。所以,如果学生对其感兴趣则会提出更多的知识点。当所学的数学知识内容正处于学生最近接触的知识发展区内,学生自然也会提出更多问题。另外,若教师以一种积极的态度来对待学生,在学生进行提问时采用鼓励与赞可的方式对待,学生也会愿意提出更多的问题。
(三)推测性
小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具备一定的隐蔽性,不能采用直接的方式对其进行观察,然而它可以在一定的时期内来观察学生参与本阶段数学活动的情况。如,一个性格内向的学生必并不会在课堂中提出太多问题,但是通过这个学生因迷惑而产生的延伸、巧妙的解题思路以及自己解决数学问题时独特的见解,都可以推测出这个学生具备强大的数学问题意识。
二、 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薄弱的表现
(一)学生不愿意主动提问
经过对教学过程中实际的观察情况得知,在教学的过程中存在一些很少提问甚至是从来不主动提问的学生群体,此时学生只能以一种被动的形式来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另外,还有一些学生自认为在课堂中提出问题只是教师的工作内容,与自己并没有太大的关系,自己是一名学生只需要做到认真听讲就可以了,在这种观念与思维的影响下,学生只是将重点放置在教师课堂中所提出的问题,并不会将太多的精力放置在自己思考问题并提出问题,导致学生的问题意识不断下降。然而,在培养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过程中如果没有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怎能进一步谈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呢?
(二)学生不善于提问
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在数学课堂中,存在一个显著的问题,即教师为了能够顺利完成教学进度,往往会忽视了对学生的提问,甚至还有一部分教师认为,学生在课堂中的过多提问只会耽误教学。如果在课堂中有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本节课的教学任务也势必会受到影响。对于小学低年级的教师而言,在新课改的影响下只有一小部分教师会有一定的培养学生问题的意识,进而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但是多数教师还是会认为过多的提问并不利于整体课堂教学把握,长此以往,学生在课堂中的提问机会则是少之又少。还有一种现象即教师在向学生提出问题时,学生若是回到错误,部分教师不会进一步引导学生继续展开思考,纠正学生的错误意识,只是以简略的方式予以带过,长时间下来学生的思维意识逐渐被弱化,多数学生并不愿意再继续去主动探究,进而出现学生想问,又不善于主动提问的情况。
(三)学生不敢问
在与学生的交流期间得知,有超过60%的学生由于“害怕回到错误受到老师的批评”和“担心提出的问题没有价值受到同学的嘲笑”等原因而不敢进行提问。特别是对一些数学功底较差的学生而言,他们虽然尚未形成一定的思维逻辑意识,但是他们却具备较强的自尊心,加上对自己缺乏自信,担心自己所提出的问题相对简单,谈不上价值可言,所以,导致那些学生本来不太理解问题进一步被隐藏,长此以往,学生对这方面的问题会更加迷惑。从一定意义上讲,学生这方面的问题属于心理方面的问题。通过此可以得知若想使得小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得到一定意义上的促进,需要为学生建立一个相对轻松的状态,以此才能够培养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更好地思考与反思。相反,学生受到不自信的心理影响下,并不会产生问题意识。
三、 小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
(一)结合所学内容创设问题情境
根据当下小学数学教学的实际情况得知,多数教师并不能从真正意义上理解数学问题情境的价值,導致教师盲目地将问题情境导入至新课中,然而在创设数学情境的过程中,最根本的意义在于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让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可以实现“再创造”,即让学生从根源上寻找到解决数学知识的方法,以此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思维逻辑能力,让学生从真正意义上理解数学这门学科。另外,在课堂教学中,不单是教师一个人的知识传递过程,而是学生与教师的共同配合下进一步挖掘知识,让学生明白解决知识是一个反反复复的过程。在问题情境的引导下,不仅可以激发学生主动提出,还能够让学生在质疑的过程中掌握更多知识。与此同时,教师还需要结合数学这门学科的特点,立足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具象的数学问题。
例如,在学习“三步应用题”时,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工人修路场景。随后,向学生展示:两个工程队共同完成本条公路的修建工作,计划在3天修完。第一团队修了120m,第二团队修了102m。此时,多媒体视频发出声音:“同学们,结合上述提供的条件,你能自行提出一个问题吗?”此时,教师重复问题,并让学生自主发言。有的学生提出“第二团队比第一团队少修多少米?”有的学生提出“两个团队平均每天修多少米路?”“第一团队平均每天修多少米路?”通过此方式的引导,学生不仅能够自主进行提问,还可以在最大限度上展示了学生的思维层次性,让学生在深刻的思考下提出自己想知道的问题,进而激发学生的热情。
(二)成立解题小团队
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建立“数学问题小档案”,即在平时的学习中,学生若是遇到了自己不能解决或者出现疑问地方,都可以予以“保存”,并将其放置在数学问题小档案中。所有的学生都拥有一个自己的小档案,并将自己或自己认为有价值的问题进行记录与保存。首先,让每个团队内的成员进行合作,并定期利用一定的时间来共同探讨每个学生档案中的记录的问题,随后,让每个团队之间进行合作,如第一团队解决第二团队提出的问题,第三团队解决第一团队遇到的问题,实现问题交换,此活动可以每周定期举办2-3次,最后便是教师与每个团队之间的合作,教师可以在课上或者课下的一些空余时间与每个团队共同探讨问题。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最大限度上激发学生提问的能力,还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提问的价值与乐趣。除此之外,在实施这种策略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奖励,如物质奖励、加分制等,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合作与竞争意识。
构建问题小档案,对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具有重要的意义。学生利用构建问题档案,不仅能够让教师了解到此阶段学生对知识的吸收与理解情况,还能够让学生自己意识到自己解题能力的提升,即问题的提出由简单到复杂的一系列过程。结合以往的教学实况得知,虽然一部分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智慧与思维想到一些具有价值的问题,但是,这些只是短暂的停留于学生的脑海中,并没有将其予以进一步的记录。然而,问题档案的建立,不仅能够缓解学生懒惰的思想,还能够使得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模式。此时,学生若是遇到不能立即解决的问题时,便可以将其记录在档案袋中,和同学、老师共同解決。但是由于课堂学习的时间有限,学生很多问题并不能第一时间请教老师,所以问题档案的出现,不仅能够让学生保留至和同学共同完成,还能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
(三)构建良好的认知结构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为学生构建良好的认知结构以此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对学生的整体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其次,良好的认知结构是帮助学生培养问题意识的一项重要前提,若是只有知识并不具备一定的认知结构势必会影响到学生的整体学习能力。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具备与知识相对的认知结构时,能够让学生经常提出“为什么?”。在知识经济的时代背景下,教师如果将重点只是停留于对学生知识量的累计上往往是不够的,教师需要向学生提供了解知识的方法与途径,让学生自主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并非是拥有足够量的知识才好,而是要引导学生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进而培养学生系形成一定的数学问题意识,以便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并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学习所具备的价值以及这门学科知识为自己提供的功能。
四、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数学教师若想从真正意义上使得学生的问题意识得到培养,势必要联系此阶段学生的实际特点进行,进而为学生制订具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并在此基础上,深入地发掘学生潜在的能力,以此来鼓励学生自主、勇敢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如此来培养小学生的问题意识,并帮助学生为日后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陆艳.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与能力的培养策略[J].名师在线,2020(2):66-67.
[2]鲁红忠,徐进.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原则与策略[J].名师在线,2020(1):52-53.
[3]石明礼.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甘肃教育,2019(22):79.
[4]胡虎林,马雅娉.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甘肃教育,2019(22):137.
[5]张萍.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9,5(20):73.
作者简介:谢燕,江苏省常州市,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刘海粟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