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清朝的封典制度
2020-04-13王雪雯
王雪雯
摘 要:封典制度最早始于晋代,并且在各朝各代都有不同的规定。文章主要对清朝的封典制度进行介绍,以求对清朝的相关制度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关键词:封典制度;清朝;荣典
封典是皇帝给予官员本身及其妻室、父母和祖先的荣典,始于晋代,其制度历代各不相同。清代沿明代封赠之制:文职隶属吏部,武职隶兵部。大体上,覃恩及三年考满,均给封赠。本文仅就文职封赠之制进行解析。
文职封赠之阶,初正一品特进、光禄大夫,寻改光禄大夫。从一品光禄大夫,后改荣禄大夫。正二品资政大夫。从二品通奉大夫。正三品通议大夫。从三品中议大夫。正四品中宪大夫。从四品朝议大夫。正五品奉政大夫。从五品奉直大夫。正六品承德郎。从六品儒林郎,吏员出身者宣德郎。正七品文林郎,吏员出身者宣议郎。从七品徵仕郎。正八品修职郎。从八品修职佐郎。正九品登仕郎。从九品登仕佐郎。
文职之妻封赠,正、从一品妻封一品夫人。正、从二品封夫人。正、从三品封淑人。正、从四品封恭人。正、从五品封宜人。正、从六品封安人。正、从七品封孺人。正、从八品封八品孺人。正、从九品封九品孺人。
封典给官员本身称为“授”,五品以上称“诰授”,六品以下称“敇授”。封典给官员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和妻室,存者称为“封”,逝者称为“赠”。一品官封赠三代,诰命四轴: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本人(妻)一轴。二品、三品封赠二代,诰命三轴:祖父、母,父、母,本人(妻)一轴。四品、五品封赠一代,诰命二轴:父、母,本人(妻)一轴。六、七品封赠一代,敕命二轴:父、母,本人(妻)一轴。八品、九品仅敇授本身一轴。诰书五品以上官员用三色、五色、七色底文,五品以下官员只纯白色底文。诰书图案、布料因品级不同而差异。诰书轴端一品用玉,二品用犀,三品、四品用裹金,五品以下用角。文字均用满汉合璧书写,汉文行款从右至左,满文行款从左至右,合于中幅书写日期,并钤盖“制诰之宝”。
清虽沿明制,但清代与明代的封典制度还是有明显区别的,主要是清朝的捐納制度比较宽松、频繁。所谓捐纳,指捐资纳粟以得官爵。据《清史稿》记载:清朝文官捐纳始于康熙十三年,以用兵三藩,军需孔亟,暂开事例。尤其清朝中叶后捐纳大盛,朝廷视为正项收入,明订价格行之,从而加剧吏治腐败,成为清朝的一大弊政。
捐纳制度泛滥,导致推封之例与往朝大相径庭,主要是捐请貤封(赠)事例开。“貤”意为“转移”,在此即是可以把官员的衔“转移”原本不够封(赠)的人。这说明清朝“貤封”的出现,使封典制度通过捐请可以扩大到本生父母(官员已过继),甚至其他亲人,轴数有所增加。下面我们看看几个事例。
例如,图1为安福县博物馆馆藏制诰,是光绪五年(1879)“覃恩”诰命。从局部图(图2)可以看出,周遇泰为同知衔(正五品),按往朝推封之例只封赠一代,诰命二轴:父周湘霖、母杨氏一轴,本人(妻)一轴(缺)。但其本生父母周佩兰、张氏按清朝“貤封”之例,通过捐请也被貤封,这样就变为三轴。
图3是清同治年间周立瀛以盐运使衔(从三品)的推恩之例,按往朝推封之制是三品官员诰封二代三轴,应为祖父周崇恺、父周正、他自己共三轴。他通过捐请貤赠并获恩准,结果以二品衔“资政大夫”诰命了三代包括外戚等共十轴(捐请貤赠了七轴):曾祖周国勇貤赠资政大夫,祖父周崇恺赠资政大夫,父亲周正赠资政大夫,胞伯祖周崇恪貤赠中宪大夫,胞叔祖周崇惠貤赠中宪大夫,胞伯周殿元貤赠奉政大夫,胞叔周文晋貤赠朝议大夫,外祖父王家灏貤赠中宪大夫,胞兄周立沂貤赠中宪大夫。
图4为家藏清朝咸丰三年(1853)同知衔刘芳永三年考绩优良推恩牌匾。刘芳永只是正五品同知衔,按往朝推封之例只封赠一代,诰命二轴:父刘守典及母一轴,本人(妻)一轴(缺)。但他通过捐请貤赠并获恩准,祖父刘式卿得以貤赠奉政大夫(图5)。
因此,在识读清朝诰敇时,除了注意官员本身品阶有捐请加衔外,还要注意封(赠)和貤封(赠)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