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壬寅宫变看明代普通宫女的生存状况

2020-04-13黄营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0年3期

黄营

摘 要:宫女群体在宫廷女性中是人数最多、地位最低的群体,这一群体为统治阶级服務,过着被压迫与被伇使的生活。明朝嘉靖年间发生的壬寅宫变是历史上仅有的由宫女策划的刺杀皇帝事件。这次宫变不仅引起了统治者的恐慌,震动朝野,更让底层宫女群体进入到研究者的视野。

关键词:明朝宫女;壬寅宫变;生存状况

以往的研究均重点关注宫廷中的后妃、公主、女官等阶层,对于宫廷中人数最多、地位最低的普通宫女群体的关注度并不高。宫女是宫廷中主要的处理日常生活的人员,虽然不参与朝政,但是在宫廷中常见她们的身影。明太祖在开国之初对于宫廷中的女性管理比较重视,“鉴前代女祸,首重内教”[1]3503,建立了一套等级森严、制度苛刻的后宫管理制度,“命礼臣议宫官女职之制,礼部具陈周制后宫设内官以替内治”[2]1355,对宫女进行管理。明朝的宫廷底层女性生活在制度之下深受压迫,而底层的宫女阶层在宫廷中生活更是尤为艰难。

1 普通宫女的来源

由于皇帝的个人意愿或宫廷事务的需要,按照惯例,明朝几乎每代皇帝都会采选宫女。明朝宫女的主要来源:犯罪家属,“土官岑濬妾以叛逆家属,当没官”[3]462;在战争中俘获的童女,“孝穆级太后,孝宗生母也,成化中征蛮俘入掖庭,授女史”[1]3521;由宫人买来的儿童,“孝惠邵太后,宪宗妃,贫甚,鬻女于杭州镇守太监,妃由此入宫”[1]3523;外邦进送为宫女,“恭献贤妃权氏,朝鲜人。朝鲜贡女充掖庭,妃与焉”[1]3511。明初明太祖规定:“凡天子亲王后妃宫嫔,慎选良家女为之,进之弗受。”从明太祖时期开始,各朝都有采选民间女子进宫的记载:“洪武十四年,敕谕苏松嘉湖及浙江江西有司,民间女子年十三岁以上……愿入宫备使。”[3]804永乐时期,因为靖难之伇,皇宫内三日所杀的宫人、女官、内臣颇多,所以不得不补充宫人。宣宗时期,对于宫女采选的年龄向幼龄化发展。正德年间,武宗巡游四方采选诸女,“博采四方之女,不以充后宫,辄与选女而使淫之,以为玩赏资”[4]936。嘉靖一朝,采选宫女的次数最多,嘉靖年间选宫女约有1080人,连同原有的宫女约2000人,采选宫女数量如此之多,原因在于世宗迷信方术,食用丹药,“故炼女癸服之,上亦需此”[5]791。这些被选入宫的女子为炼药轻者伤身,重者殒命。穆宗在位时更是在短短七天之内采选宫女300人。神宗时期也数次采选民间女子进宫。南明时期,采选宫女已经沦为恶阉及官员谋财的手段,“凡有女之家,不问年纪若何,竟封其门,受金然后释放”[6]259。

2 普通宫女的境遇

宫廷中的普通宫女为统治阶级服务,在宫中劳作,失去人身自由,更无权益可言。据载,“凡宫中女侍,每位娘娘位下,内外服役若干人,悉有名载籍,别有尊卑。……尚食用细乐,皆宫女”[7]120。在承担这些劳累工作时,宫女阶层谨小慎微,统治阶层却将宫女的生命视为草芥。太宗皇帝因鱼吕之乱,“凡连坐者二千八百人,皆亲临刮之”[4]319。神宗时期,因皇帝喜爱听乐曲,稍微有错误,“宫婢小竖,多死梃下”。嘉靖年间,宫女们的处境更为悲惨。嘉靖皇帝要吃玉露所制的食物,令宫女晨起于花园中收集。嘉靖皇帝性情急躁易怒,在内廷中常常因为一点小事而打骂宫人,对于侍奉之人尤甚。据记载,“世宗性卞,待宫人多不测,宫人惧”[8]145。正是因“皇帝虽宠宫人,若有微过,多不容恕,辄加箠楚”[4]1337,杨金英本是为皇帝饲养由赵文华进献的五色神龟的宫女,但是神龟突然死亡,杨金英与邢翠莲两宫女知皇帝必然将迁怒于她们,杨金英与其他十几位宫女在嘉靖熟睡之时密谋将其勒死,却因绳索打的是死结,又惊动发生了其他宫人而事情败露。

洪武时期为防止宫闱内乱、滋生女祸,对于内廷中女性的人身自由控制得尤为严格,“自后妃以下至贫御女史,巨细衣食之费,金银币帛、器用百物之供,皆自尚宫取旨,……或以私书出外,罪亦如之”。普通宫女生病之时难以医治,“宫嫔以下有疾,医者不得入宫,以证取药[1]3504。更有甚者,从洪武时期便有殉葬之制,并且殉葬时多是女性宫人殉葬。“初,太祖崩,宫人多从死。建文、永乐时,相继优恤……带俸世袭,人谓‘太祖朝天女户”[1]3515。永乐时期,亦有“及帝之崩,宫人殉葬三十余人”[4]320。宣宗殉葬亦有十一人,在这些殉葬的宫人中仅有一人是宣宗妃子,其余大约都是宫女之类,其中有一名名为郭爱的宫女,进宫不到两个月就被迫殉葬。直至英宗时期以宫人殉葬之制才被废除。“帝崩,遗诏罢宫妃殉葬。初太祖崩,宫人多从死者。历成祖、仁宣二宗,皆用殉者至数十人。景泰帝以郕王薨,犹用其制至是帝遗诏罢之。”[9]229

3 普通宫人的归宿

明代宫人从进入宫廷之后,命运不尽相同。在宫廷中的大多数普通宫女都劳苦一生,待其年老发往浣衣局,“凡宫人年老及有罪退废者,发此局居住,内监例有供给米盐待其自毙”[10]43。宫人死后则有净乐堂,“凡宫女、内官无亲属者,死后于此焚化”[10]58。明朝对于宫人的管理规定十分严苛,因罪罚没或处死的宫人不在少数,明宫廷内设宫正负责“戒令谪罪之事”。“上尝怒宫人,后亦怒。令付宫正司治罪。”[11]445处罚也十分残忍,“凡宫人有罪,墩锁,或罚提铃等名色以苦之”[10]54。嘉靖年间,壬寅宫变中十六名宫女“不分首从悉磔之余市,仍剉尸枭示。并收斩其族属十八人给付功臣家为奴,二十人财产籍入诸”[2]5284。

亦有宫女采选入宫廷后因受教化而为女官。“凡诸宫女曾受内臣教习,读书通文理者,先为女秀才,迁升女史,升宫官。以至掌六局掌印。则为清华内职,比外庭通显矣。”[3]805这类女官属于高级宫女,有一定的官职,为六品衙门。虽然职位不高,但是已经比一般的宫女处境优渥。或因得皇宠而荣宠加身。神宗生母孝定李太后就是由宫女进宫后因生下神宗为一朝太后。“帝入侍,太后问故。帝曰:彼都人也。太后大怒曰:尔亦都人子!盖内廷呼宫人曰‘都人太后亦由宫人进,故云。”[1]3535孝靖王太后,光宗生母,“初为慈宁宫宫人。年长矣,帝过慈宁宫,私幸之,有身”[1]3537,后获封。万贵妃“四岁选入掖庭,为孙太后宫女。及长,侍宪宗于东宫”[1]3524,宠冠六宫。

宫女遇特别恩典,放还出宫。明初朱元璋为了赢取民心、巩固统治,曾放还元朝宫人。“元主奢淫,不恤国政,以至于亡,其宫人皆良家子,幽闭深宫,诚有可悯。尔至,即放遣適人,勿使失所。”[2]623或者因灾异而放出宫人。成化十三年(1477),因亢不雨,宪宗“兹朕省躬自饬,节减用度,疏放宫人”[2]4904。弘治十八年(1505),因六月以来天雨连绵而建议放出宫人,“以大布好生之德,上延和气之祥”[2]124。

4 结论

宫女之制度由来已久,明朝宫女的管理更为严苛,宫女所受迫害尤甚。这些地位最低的普通宫女,因各种原因被迫进入宫廷并劳苦一生却难得善终,从洒扫宫廷到身为“延年药”甚至以死殉葬。底层宫女所受的非人待遇,使嘉靖时期杨金英等弱女子不惜“犯上”誓死抗争,喊出“咱们动手罢,强如死在他手里”的呼声,亦可看出底层宫人对宫廷悲惨境遇以及统治者残酷统治的反抗。

参考文献

[1]张廷玉,等.明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4.

[2]明太祖实录[M].台北: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所,1962.

[3]沈德符.万历野获编[M].北京:中华书局,1959.

[4]吴晗辑.朝鲜李朝实录中的中国史料[M].北京:中华书局,1980.

[5]谷应泰.明史记事本末[M].北京:中华书局,1977.

[6]王铎.擬山圆选集[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

[7]宋起凤.稗说[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2.

[8]朱权等.明宫词[M].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7.

[9]印鸾章.明鉴[M].上海:上海书店,1984.

[10]刘若愚.明宫史[M].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94.

[11]毛奇龄.历代笔记小说集成.胜朝彤史拾遗记[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