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接受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的效果
2020-04-13袁恩梅张碧艳
袁恩梅,张碧艳
珠海市人民医院健康管理科,广东 珠海 519000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目前全球范围内高发的疾病类型,加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的疾病控制管理,积极预防患者病情进展是该病治疗中的重点研究内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病因较为复杂,临床研究发现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与年龄、环境因素、职业因素、精神因素、日常生活行为方式等因素存在密切关联[1-2]。为此,本研究针对以上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生影响因素,对40例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2016年1月到2017年12月)实施了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现行效果总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本院内80例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2016年1月到2017年12月)实施研究观察,将患者按随机数表分为:传统组(n=40)、管理组(n=40)。传统组患者年龄范围40-75岁,平均年龄59.5岁(s=9.9);性别分布:男/女为24/16;疾病类型:糖尿病8例,高血压15例,冠心病7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0例;管理组患者年龄范围40-76岁,平均年龄59.6岁(s=9.8);性别分布:男/女为23/17;疾病类型:糖尿病7例,高血压14例,冠心病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1例。对传统组与管理组患者基线资料(平均年龄、男/女、疾病类型)对比,结果位于对比研究范畴(P>0.05)。
纳入病例:实施临床检查确诊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病程>3个月患者;患者自愿配合研究及随访,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本课题。排除病例:存在传染病患者;沟通、精神及认知障碍患者;存在脏器、组织原发性损伤及严重并发症患者;妊娠、哺乳患者。
1.2 方法 对传统组患者实施医院医护人员护理管理,在患者治疗期间由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疾病特点介绍,向患者介绍治疗方案、治疗注意事项、用药方案等,指导患者定期入院复查。
管理组运用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在管理前收集患者联系方式、家庭住址等信息。①疾病知识宣教:通过组织定期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疾病知识讲座(1月/次)、发放疾病宣传手册、一对一宣讲、电话随访、家庭随访等多种方式对患者进行疾病知识宣教,宣教内容涉及慢性非传染的疾病类型、各疾病临床特点、表现、治疗手段、疾病诱因及病情影响因素等,及时通过通俗语言为患者解答疾病知识疑问,使患者认识慢性非传染的疾病。②心理健康宣教:耐心向患者介绍精神及心理状态对慢性非传染的疾病病情的影响,耐心疏导患者负面情绪,指导患者通过情绪转移、情绪宣泄、放松身体等方式进行情绪调节;向患者介绍病情控制良好病例,缓解患者心理负担,提升生存信心;引导患者家属积极陪伴患者,关爱患者,为患者通过良好的家庭氛围,减轻患者心理压力。③用药知识宣教:向患者介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治疗难度较大,病情常难以治愈,易反复发作,用药治疗是控制病情的主要手段,而严格按医嘱用药是保证病情控制效果的关键;耐心为患者介绍各类药物用药知识、常见不良反应,并在药品上做好标记,指导患者家属监督患者用药,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时及时就医。④健康知识宣教:对患者进行整体评估,并对患者实施个体化指导,在饮食方面指导患者患者营养均衡,禁止食用刺激性食物,禁止暴饮暴食,多食新鲜蔬菜瓜果,肥胖患者减肥,糖尿病患者控制糖分摄取,高血压患者控制钠盐摄取;指导患者加强饮水,定期排便,避免便秘;合理作息,禁止熬夜;白天可进行适量户外活动,以有氧运动为主,避免劳累过度。
两组均干预6个月。
1.3 观察指标
①分析总结两种护理方案对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健康认知状况的影响。自我管理能力、健康认知均采取自制量表,自我管理能力涉及饮食、用药、作息、运动、情绪等,健康认知涉及疾病机制、影响因素、生活行为方式等,总分均为100分,自我管理能力与健康认知高低与评分高低正相关。
②分析总结两种护理方案下患者6个月内并发症发生率(肾损伤、心力衰竭、呼吸衰竭)状况。
1.4 数据统计 用SPSS20.0软件处理,用均数±标准差表示,t检验。用率表示,χ2检验,P<0.05表示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种护理方案对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健康认知状况的影响分析 管理组干预后自我管理能力、健康认知评分明显高于传统组(P<0.05),见表1。
表1 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健康认知状况的影响分析(Mean±SD,分,n=40)
2.2 患者6个月内并发症发生率分析 管理组6个月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组(P<0.05),见下表2。
表2 患者6个月内并发症发生率分析[n(%)]
3 讨论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常见疾病类型包括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病程长,无传染性,且该病无法自愈,难以彻底治愈,对患者日常正常工作和生活均会造成一定影响,也给患者家庭造成了一定的经济负担[3-4]。此外,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病情控制不佳还会导致多种并发症发生,威胁患者生命安全[5]。如何提升患者病情控制效果是临床关注的重点问题。由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疾病影响因素较多,且精神因素及日常生活行为是病情可控影响因素。因此,本研究对管理组实施基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管理,在管理中进一步规范管理内容,将知识宣教及指导作为管理的重点内容,通过针对性疾病知识、心理、用药、饮食、作息、运动等生活指导,可针对性改善患者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疾病认知,促进患者了解该病的治疗、预后、影响因素等,减轻患者对疾病认知错误或不足而产生的负面情绪、不良治疗行为等,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且在管理中给予患者针对性生活指导,便于患者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改善自我管理能力[6-7]。本研究中管理组干预后自我管理能力、健康认知评分明显高于传统组,且管理组6个月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组,说明实施有效的管理过程可促进患者进行自我管理,进而提升病情控制效果,减少病情进展引起的并发症。
综上,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实施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可提升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改善患者认知,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