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医疗美容机构现况调查
2020-04-13王梓琪肖思曲吴敬杰
王梓琪 肖思曲 程 雨 李 曦 罗 鹏 吴敬杰 ,2
1 贵州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贵阳, 550004; 2 贵州警察学院司法鉴定中心, 贵阳, 550005
贵州省地处我国中西部,医疗美容行业发展不及北京市、上海市等发达地区,且因其行业起步较晚,管理与监督体系尚不完善,消费者权益受损事件时有发生,给行业健康发展带来危害[1]。本研究收集2017年贵州省医疗美容行业发展相关信息,系统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以促进行业规范发展。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通过贵州省各级卫健部门、医疗纠纷调解委员会(下称“医调委”)收集相关资料,对注册医疗美容机构进行问卷调查。截至2017年12月31日,贵州省共有注册医疗美容机构45家,有1家暂未开展医疗美容服务。共发放调查问卷45份,回收有效问卷44份,有效回收率为97.78%。
1.2 研究方法
通过电话问询、问卷调查方式收集资料。采取整群抽样抽取所有注册医疗美容机构,在卫健部门协调下发放统一的医疗美容机构调查表,内容包括机构、人员和执业情况,由机构负责人完成填写。收集9个地区医调委有关美容纠纷的案例资料,包括电话投诉及来访记录册信息。收集整理卫健部门打击非法医疗美容行动的相关数据。对受调查部门和个人已进行知情告知,未涉及隐私,数据来源真实可靠。
1.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2.0,采用χ2检验进行分析,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2.1.1 地区分布。贵阳市有医疗美容机构18家(40.91%)、遵义市11家(25.00%)、黔西南州2家(4.55%)、六盘水市4家(9.09%)、黔南州2家(4.55%)、安顺市1家(2.27%)、铜仁市2家(4.55%)、毕节市2家(4.55%)、黔东南州2家(4.55%)。医疗美容机构主要集中在贵阳市、遵义市,占总数的65.91%。
2.1.2 所有制、类别和级别。44家医疗美容机构中有8家为公立,占18.18%;36家民营,占81.82%。公立机构均为综合医院医疗美容部,民营机构分为一般美容医院(11家,25.00%)、医疗美容门诊部/诊所(19家,43.18%)、其他医疗美容机构(6家,13.64%)。贵阳市医疗美容资源较均衡,安顺市医疗美容资源相对匮乏。一级医疗美容机构2家,占4.50%;二级2家,占4.50%;三级9家,占20.45%;未定级31家,占70.45%。其中民营机构中未定级的占86.11%,公立机构均为三级。
2.1.3 科室设置。44家机构均设置了咨询设计室;39家设置药房,占88.64%。超过 80% 的医疗美容机构开设美容外科和美容皮肤科,开设美容牙科的有11家,占25.00%。
2.2 资源配置及人口学特征
2.2.1 人员分布。全省共有医疗美容卫技人员847人(医师261人、助理医师23人、注册护士529人、药士15人、检验技士15人、影像技师4人)。卫技人员数最多的地区为贵阳市(593人,70.01%),其次为遵义市(114人,13.46%)。从机构性质分布来看,人数最多的为民营一般美容医院(589人),占69.54%;其次为民营医疗美容门诊部(177人),占20.90%。
2.2.2 人口学特征。卫技人员中女性占绝大多数,达80.76%,年龄18-40岁最多,占79.10%;文化程度主要集中在大专及以上,其中大专人数最多,占42.03%;硕士及以上学历仅占3.19%。公立机构卫技人员学历结构(大专及以上)(60/64)优于民营机构(576/783)(χ2=12.89,P<0.05)。从专业情况看,临床医学和护理学专业占大多数。
2.2.3资源配置及消费情况。全省共有美容床位282张,万元以上设备360台,总价值0.59亿元。设置美容床位最多的为贵阳市200张,占70.92%;拥有万元以上设备数量最多的为贵阳市292台。民营一般美容医院床护比为1∶1.4,综合医院及民营门诊部不设床位。全省医疗美容总诊疗21.32万人次,医师日均诊疗3.28人次,医疗美容总收入48.62亿元。按机构性质看,民营一般美容医院的诊疗人次数最多(19.44万人次,91.17%),医师日均负担人次最多(4.85人次),人均消费也最高(2.39万元),见表1-3。
表1 贵州省医疗美容机构按不同地区分类配置情况
表2 贵州省医疗美容机构按所有制与类别分类配置情况
表3 贵州省医疗美容机构卫技人员人口学特征
2.3 医疗美容服务现状
2.3.1 执业情况。公立机构诊疗项目以头面部整形及激光美容等一级美容外科项目居多,民营机构以一级和二级美容外科项目居多。
2.3.2 服务纠纷。2017年各级医调委共接到涉及医疗美容服务的投诉28例,占总投诉的4.07%。 各地区投诉发生率对比,遵义(10/8767)高于贵阳(18/182690)(χ2=62.13,P<0.05),见表4。28例美容纠纷均发生在民营医院,诊疗效果不满意为主要原因,其中项目为眼鼻等面部整形的24例,丰胸2例,皮肤美容2例。纠纷投诉经由医调委调解的5例,占17.86%。
表4 贵州省医疗美容服务纠纷投诉情况
注:“-”为该市医调委对该项数据未做记录。
2.3.3 行业监督。卫健部门共检查1399名从业人员,发现无证行医47人(查出率3.36%)。已备案的医疗美容机构也存在人员无证执业情况,各地区的查出率由高到低依次是安顺市、铜仁市、黔西南州、黔东南州、六盘水市、黔南州、毕节市、遵义市、贵阳市,见表5。
表5 贵州省无证实施医疗美容检查情况
注:检查对象为医院(门诊)或科室的从业人员(医师、护士、药师等),案例数为未取得执业医师资格证、护士执业证书等而违法开展医疗美容的案件。
2.3.4 投诉查处。2017年全省非法医疗美容类投诉33件,其中黔西南州最多,占48.48%,其次是遵义市24.24%、铜仁市12.12%。非法医疗美容机构多通过互联网进行信息传播,仅在遵义市一地,卫生行政部门就监测到违法搜索引擎3个、信息网站(页)401个、QQ群34个、微信群 42个。
3 讨论
3.1 贵州市医疗美容市场规模有限,执业有待规范
根据《2017年微整形年度大数据报告》数据计算,2017年贵州省医疗美容总诊疗人次占全国的2.13%(21.32万/1000万),医疗美容总收入占全国的4.86%(48.62亿元/1000亿元),机构和执业医师的数量(44家机构,261名医师)与西南地区的成都市(157家,563名执业医师)、重庆市(71家,237名执业医师)相比有不小差距[2-3]。从业人员总体学历偏低,各地均不同程度地存在无证从事医疗美容服务的情况,安顺市、铜仁市等地查出无证执业人员率较高。
3.2 医疗美容纠纷维权困难
民营机构在诊疗中存在故意夸大效果的行为,术后一旦与消费者心理预期有差距,很容易产生纠纷。虽然2017年贵州省美容纠纷投诉发生率仅为0.01%,但分析发现,一方面由于此类纠纷多为消费者对效果不满意,缺乏对实质性器官的损害,纠纷金额通常达不到医调委一万元的立案标准;另一方面,医调委只受理有资质机构发生的纠纷,并需提供相应凭证,而部分机构为了躲避监管或偷逃税款,通常以各种借口不提供发票凭据。因此,实际发生的医疗美容纠纷数量远超过统计数据。还有部分在无证美容机构发生的纠纷,处于消费者协会和卫健部门监管的空白地带,数据统计目前还是盲区[4-5]。
3.3 非法医疗美容机构监管难度大
调查发现,当前普遍存在借生活美容幌子,以皮肤管理、美容门诊为名目的非法医疗美容执业,以及一些三无人员在写字楼等场所开展微整形等“黑医疗美容”现象,他们通过熟人介绍、微信群聊等方式吸引一些贪图便宜或不明真相的医疗美容诉求者[6]。一旦出现较大纠纷,从业机构和人员通常一走了之,给监管带来极大困难。即使现场查获,管理部门也只能按国务院《医疗机构管理条例》规定予以警告、没收非法所得,并处以几千元不等的罚款,与“黑医疗美容”所带来的的巨额利润相比,上述处罚明显较轻,此类现象已成为全国医疗美容市场的顽疾。
4 建议
4.1 严格准入和监管机制
行业监管部门要适应贵州省美容产业变化,完善医疗美容机构设置标准,在人员、机构、技术准入上进行调整,根据不同监管对象设置分级管理制度。科学制定行业发展规划,加强从业人员的培训[7],进一步明确师资、对象、内容等要求,鼓励制度健全、管理规范的大中型机构可持续发展[3,8]。严格监管,建立执业事中事后监管机制,管理部门可采取明察暗访形式到执业机构开展实地检查,应用信息化手段动态了解机构执业情况,完善退出机制,做到能进能退。加强消费引导,加强行业协会建设,促进行业良性发展。
4.2 从重处罚非法行医
监管部门应加大与市场管理、司法部门的合作,持续开展非法美容清理行动。对微信、QQ群等实施排查,常态化开展互联网监督工作。省级监管部门可组成联合督查组,对基层工作进行督查,确保打击非法行医工作落实到位 。健全非法信息举报平台,并对相关信息及时核实、查处。建议尽快通过立法或者法律调整,对非法行医对象进行取缔、罚款的同时,加处人身自由罚,增加对非法行为的震慑[9]。卫生部门与司法部门之间应信息共享,建立黑名单并纳入信用体系,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行医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决定,查实行为人两次以上非法行医的,一律从重、从快追究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