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幼教玩具设计方法研究
2020-04-13鹿国伟陈思宇LuGuoweiChenSiyu
■鹿国伟 陈思宇 Lu Guowei & Chen Siyu
(1.2.浙江农林大学,浙江杭州 310000)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们的文化素质和消费理念在不断的提升,幼儿教育问题得到了家长和国家的高度重视,而玩具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幼儿教育和玩具相结合必定成为新的趋势。然而目前我国的幼教玩具产品仍然缺乏一定的创新性,产品附加值低、形式单一。本文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支撑,提出以培养某种目标智能为主,推导其行为、功能和结构的设计方法,去探索能够对幼儿身心健康成长带来积极影响的创意设计,实现幼儿与玩具互动过程中发展多元智能的目的,并丰富多元智能理论的应用。
1 多元智能理论概述
上世纪80年代,哈佛大学的教育学家霍华德·加德纳在《智能的结构》一书中提到了一种关于智力与其性质的理论,即多元智能理论。加德纳认为,智力并非少数人拥有,也不可用检测来衡量,它是一种在社会中或特定文化背景下制造产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3],每个人都不同程度的拥有一些智力并表现在生活中的各个方面。他提出人类具有八种智能,分别是语言智能、空间智能、数理逻辑智能、自然观察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内省智能、音乐智能[4](图1),且每种智能都有其关键能力的表现(表1),为人类智能的判断依据提供了一个新的诠释方向。
这八种智能既能互相组合又能互相独立,它们在每个人的身体中不平衡的存在着,以适应不同的人和不同背景下的文化需求,每个人所擅长的领域不同和能力的参差不齐也正是和多元智能的不平衡性有关[5]。多元智能理论强调,人的智能是可以后天开发和培养的。每个人都具有自身的潜能,并能把这种潜能发挥到一定的水平,在发展的过程中,它关系到每个人所获得的生活环境和经验。因此,对幼儿的教育应集中于幼儿的“整个大脑”,强调认知发展的基础地位。
2 幼教玩具的分类
玩具是一种用来供儿童进行游戏和玩耍的产品,而幼教玩具则是指促进幼儿感知和运动系统等方面的发展、激发幼儿潜能、启发幼儿智力的玩具,集教育和娱乐于一体[6],主要在幼儿园、早教中心和家庭中使用。其在种类的划分上存在着若干个方向,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有不同的类型。从多元智能理论的视角出发,可将幼教玩具按照智能培养的侧重点进行分类,可分为:语言类玩具、数理逻辑类玩具、身体运动类玩具、人际交往类玩具、音乐类玩具、自然观察类玩具、自省类玩具和空间类玩具。换言之,幼教玩具就是锻炼幼儿八种智能中的一种或者好几种智能的玩具。语言类玩具主要促进幼儿对文字的认知,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数理逻辑类玩具主要提高幼儿对数字的敏感度,加强幼儿的数学运算和逻辑推理能力;身体运动类玩具主要锻炼幼儿的肢体平衡能力和精细动作熟练程度;人际关系类玩具主要培养幼儿与他人沟通合作的能力,丰富幼儿的情感;音乐类玩具主要提高幼儿对声音的辨识能力和敏感度,培养幼儿的音律感,提高艺术素养;自然观察类玩具主要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亲近感和认知能力,提高幼儿对事物的观察力;自省类玩具主要提高幼儿的自我审视能力,建立道德是非观和价值观等内在标准;空间类玩具主要培养幼儿的空间感和方向感,增强幼儿对物体的辨识度。
3 “I-BFS”设计模型的构建
一般而言,工业产品设计的核心是功能的设计。产品在概念化的设计阶段,首先要考虑如何确定产品的功能,从而设计出创新的产品。如Gero等人提出的FBS模型,即功能(Function)-行为(Behavior)-结构(Structure) 模型,它是一种通过描述功能、行为和结构之间的关系来协助设计人员进行产品创新设计的方法[7],通过引入“行为”变量,建立功能与行为之间的映射和行为与结构之间的映射[8]。
■图1 多元智能图谱
表1 儿科模块化候诊座椅改进设计说明
■图4“I-BFS”设计模型应用过程
■图2“I-BFS”设计模型映射关系
■图3“I-BFS”设计模型概念分解
而幼教玩具产品与工业产品相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9],在幼教玩具产品的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首先需要考虑的不是玩具的功能,而是幼儿的身心发展特征[10]。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幼教玩具设计则要求设计人员需要从幼儿的多元智能发展特征出发,从而确定幼儿的益智需求,推导促进智能发展的行为,定义幼教玩具的功能,这样才能获得真正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征的创新方案[11]。因此,FBS设计模型可以进一步描述为“智能发展(Intelligent development)-行为(Behavior)-功能(Function)-结构(Structure)”的过程,即“I-BFS”设计模型(图2)。
3.1 “I-BFS”设计模型概念分解
幼教玩具设计的概念以幼儿的益智需求为输入点,以玩具的结构方案为输出点,是从模糊到清晰、抽象到具体的层次化映射求解过程。通过了对目标用户行为和玩具功能的推导,从而得出所对应的幼教玩具结构方案,实现了多元智能域与结构域的对应。可从目标培养智能I分解出预期行为Be1、Be2……Ben;从行为中分解出功能F11、F12……F1n,F21、F22……F2n, Fn1、Fn2……Fnn;从功能中分解出结构3)。通过多个设计概念分层逐步映射模型,来获得更加合理规范的结构方案。
3.2 “I-BFS”设计模型应用过程
通过构建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幼教玩具“I-BFS”设计模型,可规划幼教玩具设计活动的基本模式。幼教玩具的设计过程,是从幼儿的多元智能发展特征出发,分析幼儿的益智需求,从益智需求映射幼儿与玩具的交互行为及幼儿本身的行为,从行为映射玩具的功能,再从玩具的功能映射玩具的结构方案。基于“I-BFS”设计模型框架,分别从智能域、行为域、功能域和结构域四个方面来分析(图4)。
3.2.1 多元智能发展特征
前期可以通过问卷、访谈、观察等方式对幼儿的多元智能发展特征进行调研,分析幼儿的益智需求,选取目标培养智能。由于一款幼教玩具不可能同时体现八种智能,因此可选择一种智能为主,其他智能为辅来进行设计。
表2 幼儿多元智能评定年龄常模
■图5 幼儿各年龄段多元智能发展情况
■图6 人际交往行为分析
3.2.2 行为
行为因所选取的目标培养智能的不同和使用环境的不同而具有不确定性,它影响着功能设计的要点和结构的最终状态。在幼教玩具进行创新设计的过程中,行为是将可实现目标智能培养的幼儿行为及幼儿与玩具的交互行为进行整合。通过目标培养智能推导所需促进的行为,是幼教玩具设计创新的关键因素。
3.2.3 功能
功能由行为转化而来。从所需促进行为中提取并归纳关键设计要求,作为玩具的功能点。设计人员也可通过分析具有类似功能的现有产品来寻求产品的功能实现方案。
3.2.4 结构
结构是产品功能的实现形式,在幼教玩具设计过程中,结构包括可实现功能的幼教玩具的组件或造型。通过与幼教玩具相关的案例知识和幼教玩具基本设计要素的知识,根据功能需求搜索结构信息,可以获得合理的设计方案。
3.3 “I-BFS”设计模型知识库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幼教玩具设计知识库的构成,主要包括:
①构成幼教玩具的行为、功能、结构知识;②幼教玩具的相关实例知识;③幼教玩具的基本设计原则和设计要素,如造型、材质和色彩等。
设计人员在进行幼教玩具创新设计时可以把设计知识库中的内容进行整理和分析,并运用到自己的想法中,产生一个新的概念,这使得设计人员在创作的过程中有更丰富的思维发散和更加合理的方法指导,不会因为知识量的缺乏而对设计对象的结果产生一定的局限性。
4 “I-BFS”设计模型在幼教玩具设计中的应用
4.1 幼儿多元智能发展特征
对于幼儿的多元智能发展特征的分析,本文所采用的研究工具是幼儿多元智能评定问卷,以此来采集幼儿多元智能发展的基本数据。依据多元智能理论将问卷分为八个维度,每个维度下分别包含4~5个题目,每个题目都采用5级评分,非常符合的记5分,比较符合的记4分,不清楚的记3分,比较不符合的记2分,完全不符合的记1分。
评定问卷由幼儿的家长人对幼儿的行为和智力特点作出评价,主要采用线上调研的方式,在问卷星平台上发布问卷,通过社交媒体软件进行大规模的传播和扩散。总共收回4815份问卷,有效问卷4576份,样本主要来源于江苏、浙江、上海、安徽以及广东五地。样本男女人数各为2433人和2143人,性别占比约为53%和47%,其中3~4岁幼儿为1633人,占比为35.7%;4~5岁幼儿为998人,占比约为为21.8%,5~6岁幼儿为1945人,占比为42.5%。
4.1.1 建立年龄常模
所谓常模,指的是特定的人群在测试所测的特性上水平分布状况,它是一种用来比较的标准量数。由于每个维度所包含的题目数量不同,为了方便评估和比较,用因子分(a)来表示每项智能的常模,因子分由组成某项智能的题目数量(b)和组成某项智能的各题所获总分(c)计算所得,即a=c/b(表2)。
4.1.2 结果分析
以折线图的方式将幼儿各年龄段智能发展水平进行罗列(图5),不难发现幼儿的多元智能发展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各项智能之间逐渐发展平衡。3~4岁阶段,幼儿的自然观察智能和音乐智能发展较为突出,人际交往智能和自省智能发展较为缓慢;4~5岁阶段,幼儿的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和语言智能发展较为突出,自省智能发展较为缓慢;5~6岁阶段,幼儿的各项智能发展强弱无明显差异,逐渐趋于平衡状态。
4.1.3 目标培养智能的选取
综上所述,人际交往智能发展的变化最为显著,尤其是3~4岁向4~5岁过渡阶段。3~4岁的幼儿人际交往智能表现比较弱,因为他们还不具备完善的语言能力和自我认知能力,因此,在这一阶段对其进行及时的引导非常重要,从而促进幼儿的多元智能发展更加全面。同时,人际交往智能的发展往往也会带动语言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以及其他智能的发展。最终可将设计目标用户设定为3~4岁幼儿,并且选取人际交往智能为目标培养智能,使幼教玩具真正的起到促进多元智能发展的作用。
■图7 结构方案求解
4.2 行为分析
人与人之间交流互动是人际交往最基本的形式,幼儿与他人的交流互动是多方面的,它不仅表现在语言方面,也表现在行为和情感方面(图6)。
所对应的行为参数:
①以语言的形式与他人进行有效的对话交流。②可表达出自己的想法,与他人进行探讨。③能够用肢体动作与他人进行互动,比如手势、表情和眼神等。
④具备一定的动手操作和身体运动能力,能够参与创造性活动。
⑤懂得理解、尊重他人,并能聆听他人的意见与想法,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
⑥具有合作意识,能够协助团队共同完成任务,乐于分享。
4.3 功能设计
通过对人际交往行为特点的梳理,获取了用户行为的指标,即能够与他人进行肢体和语言的互动交流、能够参与团任务并进行分工合作、能够理解尊重并帮助他人。由此可将促进人际交往的幼教玩具功能定义为合作互动性玩具,引导幼儿进行合作互动。而引导幼儿进行合作互动的前提则是吸引幼儿进行合作互动,因此玩具需具备一定的可玩性、趣味性,充分调动幼儿玩玩具的积极性;要引导幼儿进行合作互动,则需要满足可多人进行游戏使游戏并具有共同的完成目标,以此来激发幼儿的合作欲望。
4.4 结构方案
以多人游戏玩具为切入点,对现有的幼教玩具相关功能的设计知识库进行探索和研究,主要按照玩具的使用环境进行分析,分为室内环境下的多人游戏玩具和户外环境下的多人游戏玩具。再对室内与户外多人游戏玩具的功能特点进行整合筛选,得出合作互动性玩具的结构方案[12-13](图7)。
5 结语
多元智能理论打破了传统单一智能观的局面,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将其应用在幼教玩具的设计之中,进一步丰富了多元智能理论体系并体现了多元智能理论的价值所在,为幼教玩具设计领域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指导。本文对多元智能理论、幼教玩具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并结合产品创新设计FBS模型,构建了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I-BFS”幼教玩具设计模型,得出了幼教玩具设计的创新方法和思路,并通过实际的运用证明了此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为玩具设计人员提供了可参考的理论依据和设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