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电开发直接受众的公众认知研究
2020-04-13金浩博周泽泽郭广鑫
金浩博,王 东,陈 玲,周泽泽,郭广鑫
(1.四川大学水利水电学院,四川 成都 610065;2.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团结街道办事处,四川 成都 610065)
水能资源在我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不仅属于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还是具有公共属性的社会资源[1]。水电开发像一把双刃剑,国内外各界人士对水电利弊的争论一直处于比较激烈的状态。目前我国水电发展较快,对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的推动作用也不可小觑。然而,随着公众生态文明意识和环境保护观念的增强,质疑和反对水利工程建设和水电开发的声音在公众舆论之中愈加活跃,极大地干扰和误导了民众对于水利水电事业发展的认知,甚至直接影响到局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进程[2- 4]。
木里藏族自治县位于四川省西南边缘、凉山州的西北部,是全国仅有的两个藏族自治县之一,也是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之一[5]。境内的木里河是雅砻江中游右岸最大支流,规划“一库六级”开发方案,自上而下为上通坝、卡基娃、沙湾、俄公堡、固增、立洲共六级电站,除固增水电站目前在建,其余5级电站均已完工投入运行。木里河梯级水电的开发为木里县带来了巨额的资金投入,带动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本文以木里藏族自治县流域开发典型为目标,通过实地问卷调查与访谈,开展当地居民对于水电开发的公众认知研究。
目前国内对于水坝公众认知研究处于起步阶段,多是定性分析。2007年,魏沛、饶芳等[6]针对怒江开发争议对公众理解工程进行了研究;2010年,程夏蕾[7]提出公众舆论对小水电发展的影响;2013年,张颖[8]提出水利工程舆情中政府应急处理能力的不足;2013年,左美丽[9]提出以框架理论为基础构建三峡工程媒介形象;2014年,丁璐[10]对三峡工程的媒体报道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意见;2016年,王亦楠[11- 12]指出水利水电工程中公众的“生态愚昧”误区,提出应以人为本进行生态环境保护;2017年,中国大坝工程学会专门成立了大坝公众认知与公众关系专委会,在第一次会议及“水库大坝公众认知论坛”中,施国庆教授[13]提出兼顾公众对大坝生态环境影响的了解和移民对工程意义及作用的认知;汤鑫华[14]指出公众对水库大坝专业知识的缺乏和网络媒体不实曲解报道是社会对水库大坝误解、误传的主要原因;另有多位专家在会上提出,舆论偏见是影响公众对水利水电认知的主要因素,纠正偏见、加强科普和正面宣传是有助于公众正确认识水库大坝的特性和利弊。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与杨振宁院士来到三峡进行考察,其中,杨振宁院士提到三峡工程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对推动三峡工程的公众认知给出了具体的意见和建议[15]。
认知是获得、应用知识或进行信息加工的过程[16]。公众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决定了公众态度。公众认知往往存在主观性、片面性和模糊性的特点,即公众在获取信息和认知信息过程中受主观意识影响,获取的信息也往往因为信息传播者自身局限性和传播过程的失真而导致认知的片面化,另外公众认知多为感性认知,对具体数据难有精确认识,导致认知的模糊性[17- 18]。正确理解公众对水库大坝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对如何进行有效的科学传播,改善公众对水库大坝的认知偏差和消极态度,具有学术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1 研究方法
笔者通过实地调研,开展问卷调查和访谈。调研地点为木里藏族自治县县城、木里河梯级流域水电站所在的固增、沙湾、东子、茶布朗四个乡镇。问卷内容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个人基本情况调查,包括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职业、年收入等;第二部分调查公众对水电站修建前后当地基础设施建设、当地用电情况、网络通讯情况、就业情况、文化精神面貌等多个方面影响的感知,本次调查中运用了李克特量表,对涉及到程度的问题,例如:“7、您认为木里河梯级水电站修建之后给当地的公共设施交通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采用五级选项设置[19]。被调查者通过对问题的陈述打分来表明自己的认同程度,其中,1.非常不同意,2.不同意,3.不确定,4.比较同意,5.非常同意;第三部分调查公众对修建水库大坝工程的利弊感知和态度,例如:“综合考虑水电开发的利益和风险,您同意以下哪种说法?”。
为了确保问卷的回收率,问卷全部采用面对面填写和回收方式进行,对文化程度较低的被调查者通过口头问答帮助填写问卷[20]。最后成功回收问卷210份,其中有效问卷196分,有效率为93%。在有效问卷中,女性占总体样本的53.06%,男性46.94%;在年龄上,以青年和中年为主,处于19~50岁年龄段的样本数占90.31%,样本中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初中及以下学历占了50%,大学专科/本科文凭多为政府相关部门工作人员,仅占21.9%;职业状况,以个体户/自由职业者居多,占总体样本的41.33%,其次是农民,占26.02%。见表1。
2 木里县公众之水坝建设态度
2.1 公众对水坝建设态度的描述性统计
针对问卷第二部分,对每位受访者五方面的题项均值取平均值,得出每位受访者对水电开发带来改变的平均认可度a。见表2,有104位对木里县十年来发展水电前后的变化表示非常认可,占比53.1%。平均值在3分至4分之间的被调查者为88位,比较认可或偏中立,占比44.9%。总体来看,木里县当地群众对水电站修建前后的木里县发展变化的认可程度较高。
表1 问卷样本构成情况
表2 认可度平均值频数表
分别对当地基础设施建设、当地用电情况、网络通讯情况、就业情况、文化精神面貌这五个方面的各个题项取均值,分析各方面的认可程度,见表3。木里县当地群众总体认可程度的平均值为4.012,表现为“认可”但未“非常认可”。认可程度相对较低的题项为“当地基础设施建设”和“就业情况”。结合实地访谈,分析其原因为:①当地基础设施建设有改善,但去往流域村落的公路路况依旧较差,地面沉陷多,且存在多处塌方。②茶布朗镇、沙湾乡、东子乡临近的水电站修建时,当地招工提供了就业机会,但位于固增乡在建的固增水电站并未在当地招工和租用车辆,由此导致当地群众对“就业情况”认可度形成差异。
表3 各项均值频数表
被调查者对木里县及我国发展水电的态度,统计见表4。总体而言公众对水电发展多持支持态度,但也可以看出选择中立和反对的比例相加约占三分之一,说明水电发展存在的一些弊端仍是公众较为关注和未得到很好解决的。另外从对木里县和对我国发展水电的态度结果显示,当地民众对当地建设水电站存在轻微邻避心态,但总体态度表明当地民众对修建水电站所带来的好处的认可。
表4 对木里县、我国发展水电态度频数表
对于“您对水电站开发发展的信心来源于?”和“您对水电开发存在的哪些忧虑?”两个题项的统计结果显示,有效填写人次分别为126、107。其中,对水电站开发的信心来源主要是“水电技术的完善”和“国家政府的安全监管能力”,其次是“水电企业的运营能力”和“国家的应急处理能力”;对水电开发的忧虑主要是“可能会造成环境污染”“生态物种多样性减少”和“改变原始水文地质条件”,各有40%以上的被调查者选择了这几个选项。如图1—2所示。
图1 对水电站开发的信心来源分布图
图2 对水电站开发存在忧虑分布图
对于“您对水电站的了解吗?”“您是否对水电开发引起的生态环境、社会争议等问题有所关注?”统计结果显示,“完全了解”的被调查者仅占1%,“基本了解”和“基本不了解”约15%,“一般了解”和“完全不了解”各约占30%;“经常关注”的被调查者仅34人,不足总数的20%,“偶尔听说”的被调查者91人,占总体的46.43%,如图3—4所示。说明木里县当地居民对水电开发的了解程度和信息关注度相当低,一是与当地居民文化程度不高有关,二是政府和企业在工程建设之前的宣传和公示工作力度不足。公众缺乏水电相关知识,获取和了解信息渠道主要为“少量的网络新闻”和“口口相传”,信息面窄且内容混杂,存在一定片面性和失真,使得公众对水坝认知基本停留在“建设会影响自己生活环境和质量,可能造成污染,泄水蓄水有强烈地震,发电送往县城,对自身无收益”等片面化的看法,无法正确理解水电开发所带来的综合性收益。
图3 对水电站了解情况分布图
2.2 公众对水坝建设态度的相关、交叉分析
图4 对水电引发问题信息关注度分布图
笔者通过相关、交叉分析,研究公众态度的影响因素。对个人特征与认可度均值、利弊感知、对我国、对木里县建设水电的态度进行相关性和交叉分析。其中,对工作类型中样本量较少的学生和无业数据剔除,并将水电、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工作人员数据合并,对单位工作人员、个体户、农民三类职业进行分析。
2.2.1相关分析
相关性分析结果见表5,性别与利弊感知呈显著负相关(P<0.05);年龄的所有指标P值均大于0.05,说明年龄与各项指标无相关性;学历与利弊感知呈显著负相关(P<0.01);学历与对我国建设水电的态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
表5 相关性分析表
注:**、*分别表示0.01、0.05的显著水平
2.2.2交叉分析
性别与认可程度区间、性别与对我国建设水电的态度、性别与对木里县建设水电的态度交叉分析表明无显著差异。性别与利弊感知交叉分析结果见表6,与两者呈显著负相关是一致的,两性在利弊感知上存在显著差异,女性在选择上偏中立,认为在对修建水电的利弊感知上,女性更关注其两面性,但这并未影响对修建水电的态度。
年龄与认可程度区间、利弊感知、对我国建设水电的态度、对木里县建设水电的态度的交叉分析均无显著差异,说明年龄不是影响公众对水电利弊感知和态度的因素,与相关分析结果一致。
表6 性别与利弊感知交叉表
学历与认可程度区间交叉分析无显著差异,学历与利弊感知、对我国建设水电的态度、对木里县建设水电的态度的交叉分析见表7,学历与对我国、木里县建设水电的态度交叉分析显示,在95%的置信区间下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学历越高的被调查者在利弊感知和支持态度上选择更偏向于中立和负面,与两者呈显著负相关是一致的。被调查者认同水电建设带来的积极影响,但学历层次越高的被调查者整体对建设水电带来的负面影响感知更强烈,因此对建设水电的反对态度也更强烈。同时比较对木里县建设水电的态度可以看出,虽然高学历被调查者对修建水电站反对意见较大,但他们对木里县修建水电站后的积极效益能够理解且表示认同。
工作类型与认可程度区间、利弊感知交叉分析无显著差异,工作类型与对木里县建设水电的态度的交叉分析见表8,工作类型与对我国建设水电的态度交叉分析显示,在90%的置信区间下存在显著差异。认可程度和利弊感知不受被调查者工作类型的影响。其中,单位工作人员对我国、木里县发展水电建设的反对态度最大,而农民对发展水电建设的支持态度明显更高。个体户和工作单位人员多存在外来人员,对建设水电带来的积极影响相对当地农民感知不够真切。同时,相关性表明学历层次跟工作类型呈显著负相关,即学历层次高的多为单位工作人员和个体户,其对水电建设的态度受更多负面信息的影响。
表7 学历与利弊感知交叉表
表8 工作类型与对木里县建设水电的态度交叉表
3 结语
木里县是存在水能资源丰富的典型贫困地区,通过水电开发投资可以很好的带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也给当地居民就业创业提供了更多机会。同时,水电开发所造成的生态环境影响也不可忽视,扬尘、噪音等直接影响和生物多样性影响、地震等为当地居民关注较多的因素。
当地居民对水电开发带来的积极影响认可程度较高,但整体对水电了解程度和关注度极低,且因政府和企业宣传及工程项目公众参与工作不到位,部分居民存在“基础设施发展只是政府发力”的偏差认知;支持木里县、我国发展水电建设的态度较高,但保持中立的居民不在少数,且被调查者存在轻微邻避情结。
个人特征对利弊感知和对水电建设态度存在影响,认为主观认可程度相同的被调查者在客观认可程度上存在差异。性别、学历和工作类型对利弊感知和态度存在较大影响:女性对水电开发的负面影响感知更强烈;学历越高的被调查者群体对水电开发的反对态度越明显;农民对水电开发的支持态度最显著。
综上,笔者认为:注重科学传播,加强水坝公众认知。公众对水坝认知程度总体偏低,且存在偏差,政府和相关单位应积极开展科普工作,客观传播水利水电建设的积极意义,以及水库大坝的生态环境保护、防灾减灾新技术,提升公众水坝认知水平,避免水库大坝被“妖魔化”。同时重点进行高学历人群的水电科学传播,端正其对水电建设的弊端的看法,同时发挥高学历人群对周边群众的科普作用。
改进项目决策程序,提升公众参与度。工程项目决策在缺乏透明度和公众参与的情况下,因为意见没有得到充分表达,容易引起公众的抵触情绪。积极进行项目公示或听证,客观分析工程效益和风险规避预案,同时听取公众相关意见和建议,提升公众参与度和对工程的了解程度,由此增强公众对政府、企业工作的信心和支持。
实行业主的“公众认知”主体责任制。企业的社会责任之一,就是需主动营造和谐行业氛围、塑造良好的行业及企业形象,为此,企业应对其所辖项目承担“公众认知”的主体责任制,在制度建议、科普或宣传材料准备、媒体应对、舆情应急诸多方面均需付出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