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域异质性视域下京津冀就业需求变化趋势对于高校供给侧改革研究

2020-04-12王丽媛

经济管理文摘 2020年1期
关键词:人才资源京津冀供给

■ 王丽媛 康 恋

(河北经贸大学)

1 引 言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前经济发展的趋势,是增强整体区域竞争力的一项重要举措。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面向未来打造新的首都经济圈、推进区域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的需要,是实现京津冀优势互补、促进环渤海经济区发展、 带动北方腹地发展的需要,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欲实现区域经济协同发展,人才资源合理调配是实现一体化的主要路径。高校毕业生是人才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京津冀地区有270多所教育部承认的正规高校。仅2018年,北京市高校毕业生15.59万人、天津14.36万人、河北省36.62万人。而就业问题从古至今是民生之本,随着京津冀地区产业结构的变化调整,就业需求也随之变化。合理解决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人尽其用,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催化剂。然而,京津冀地区高校资源分配不均匀,所学专业与地方需求不匹配,没有明确的人才流动向导,以及高校人才供给与社会需求不平衡都成为京津冀地区人才流动急需解决的问题。因此,本文从人才需求的角度分析了京津冀区域的就业岗位并从此区域的就业需求变化对高校的供给侧改革提出建议,从而解决高校的人才培养与京津冀区域需求不一致的问题,提高两者的契合度。

2 京津冀就业需求变化与高校人才培养的关系

1999年高校大扩招以后,高校培养的人才在数量、规格和结构等方面与社会需求之间存在明显的不契合现象。由于本文研究对象是高校毕业生,所以研究范围主要集中在城镇就业岗位,以第二、第三产业为主。

从就业数量角度来看,京津冀区域的人才资源处于供需不平衡状态,近五年高校毕业生稳步提升,基本保持年60万名毕业生走出高校,但是该地区的人才需求以及人岗匹配度并不乐观。表1数据显示出2014—2018年以来京津冀区域高校毕业生变化趋势。

表1 京津冀区域2012-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毕(结)业生数(万人)

由表1可知,京津冀区域2014—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毕(结)业生数呈增长的趋势,而表2显示2014—2018年城镇就业逐期增长人数并不均衡。北京地区城镇就业人数基本处于逐年下降的趋势,天津地区城镇就业人数一直保持着稳健的增长趋势,而河北省除2013年有大幅度的下降,其他年度基本保持上升趋势。因此,从高校人才供给和城镇地区就业增长数量角度上看来并不均衡,高校的人才供给要与劳动力市场的需求相均衡才能保证京津冀地区劳动力市场的平衡发展。

表2 京津冀区域2011-2016年城镇就业逐期增长人数(万人)

3 京津冀地区城镇就业行业和高校资源分布不均所面临的问题

3.1 京津冀城镇就业行业分布不均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表明按行业划分,北京、天津和河北均为制造业占第一位,但北京(11%)占的比例明显少于河北(21%)和天津(35%)。而北京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以及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址勘查的就业人数明显高于天津和河北的比例。

由于河北省相对于北京、天津发展较为落后以及区域面积较大,所以从事基础服务的人员较多,例如: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业,教育业以及卫生、社会保障、社会福利业。而天津是传统的工业城市,并且近些年以发展先进制造业为导向,正在打造一座现代化的工业新城。

所以,不难看出北京是以经济和现代化信息技术为主导的金融中心,天津是新型现代化工业城市,而河北省的区域优势性目前不太明显。从而可以看出北京、天津以及河北的可吸纳就业人群不同,对于高校毕业生的专业需求也有所不同。

3.2 京津冀地区高校资源分布不均

高校资源在京津冀三地分布不均衡。其中北京的“985”和“211”优质院校数量在京津冀区域居于首位;天津的专科和本科院校数量最少,但有“985”和“211”优质院校;河北省的专科和本科院校数量最多,但没有“985”高校,而“211”院校也只有三所,分别是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华北电力大学保定校区和河北工业大学,其中河北工业大学位于天津。所以可以看出,京津冀区域的优质高校资源对京津两地有所倾斜。

因此,京津冀地区高校毕业人才与地方所需并不均衡,优质院校的人才大多选择京津两地,河北省劳动力市场高尖端人才大量短缺,导致该地区发展缓慢。并且根据教育部2108年调查显示“985”、“211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优于一般普通本科高校,特别是地方本科院校就业率偏低。

3.3 京津冀地区高校人才供给与就业市场需求的不平衡发展

高校培养的人才和京津冀协同发展需要的人才不一致。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对高层次人才有着较高要求,而高校培养的人才主要是应用型人才,高科技人才较为欠缺,特别是一些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供给对于企业来说,表现出供不应求的状态。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严峻,一方面是因为高校毕业生能力与企业需求能力有较大差别,另一方面是因为人才供给与需求培养规格上的错位对接。因此,京津冀地区的就业变化需求是高校人才培养政策的根据。

4 供给侧改革思路下推进京津冀高校教育改革的优化路径

4.1 京津冀高校专业统筹管理

推进京津冀人才一体化是实现京津冀区域经济协同发展重要途径,经济发展战略影响专业设置的发展规划,因此,政府教育部门、京津冀地区高校以及企业形成联动机制,保障供给平衡,增强专业设置的合理性。京津冀区域政府和高校应依据当地的就业需求、经济发展特点以及教育基础对专业设计进行调整,一方面从招生数量上进行整体调控,另一方面在区域内采取校企合作,增加办学特色,凸显专业竞争优势。

4.2 高校专业设置精准供给

优化课程体系构建,改变传统的以“学科本位”的课程体系,构建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能力本位”的课程体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程体系结合区域所需岗位的需要,有层次、有目标的对高校人才进行职业能力培养,使人才培养专业化、精准化。另外,控制培养目标,减少专业重复招生,对原有专业描述进行整合、优化,根据就业市场需求提升为一个具有特色的新专业。

4.3 建立京津冀区域人才流动指导中心来推进京津冀高校教育改革

通过京津冀区域人才流动指导中心的建立来推动三省市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与人才有序流动,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同时高校应根据各省市人才流动的主要方向来进行改革以满足人才流入区域的需求。

5 结 论

欲实现区域经济协同发展,人才一体化问题必须引起重视。人才资源是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的主干力量,京津冀三省市区位优势向发展优势的转变、省市间产业结构的优化互补,迫切需要人才资源的协同开发。大力推动三省市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与人才有序流动,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才能不断提升区域整体人才竞争力、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快速发展。因此从京津冀三地高校毕业生就业的角度分析实现京津冀地区人才自由流动面临的障碍,深入探讨促进京津冀人才一体化和优化人才资源配置的途径极具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人才资源京津冀供给
新能源企业人才资源胜任管理研究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
也谈供给与需求问题
京津冀大联合向纵深突破
基层女干部人才资源开发现状与对策分析——基于一个县级市的调查
京津冀一化
养老“京津冀一体化”谨慎乐观看
京津冀一体化如何实现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