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创正压通气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及患者呼吸功能改善情况分析

2020-04-12梁宏开

中国医药科学 2020年3期
关键词:动脉血通气综合征

梁宏开

广东省中山市人民医院,广东中山 528400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疾病之一,其是一种急性进行性、缺氧性呼吸衰竭[1],临床病症以进行性的呼吸窘迫合并顽固性低氧血症为主[2]。疾病诱发因素有很多,包括休克、创伤、感染等。通常情况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病急,且疾病发展速度快,具有较高的死亡率[3]。所以,及早发现、诊治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病情非常重要,其有助于疾病死亡率降低[4]。基于此,本研究对本院2017年2月~2019年6月接收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采取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效果及其对呼吸功能的影响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7年2月~2019年6月本院接收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50例纳入本研究中,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5例)中,男、女分别为13、12例;年龄37~72岁,平均(58.4±3.6)岁;发病至治疗时间15min~2h,平均(35.12±6.59)min;其中,6例轻度,13例中度,6例重度;研究组(n=25)中,男、女分别为15、10例;年龄38~70岁,平均(58.3±3.6)岁;发病至治疗时间13min~2h,平均(35.23±6.51)min;其中,7例轻度,12例中度,6例重度;组间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1)呼吸频率每分钟超过28次;(2)氧分压(PaO2)<6.60kPa;(3)经胸片检查提示肺部阴影或者实变≤1/2肺野;(4)与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定的诊断标准相符。排除标准:(1)存在肺功能异常、心脏等器官功能不全者;(2)合并精神障碍及心理异常者;(3)存在凝血功能障碍者。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气管插管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气管插管完成后,实施机械通气,预定潮气量及呼吸频率分别是5~8mL/kg和15 ~ 25次/min;呼吸比设置为1∶1.5~2.5,氧浓度设定在40%~50%间;部分严重者,初始氧浓度设置在60%~100%间;待呼吸平稳后,缓慢减少,以PO2值为依据适量增加呼吸末正压5~15cm H2O,报警界限气道压力控制在35~40cm H2O。

1.2.2 研究组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设备为BiPaP呼吸机(飞利浦伟康),通过呼吸开展面罩或者鼻罩正压通气治疗,采用S/T模式通气,呼吸频率及氧流量分别设置为12~18次/min和1~3L/min,由低水平逐渐向高水平呼气压力调整,至8~24cm H2O;呼气压力控制在4~8cm H2O,以患者实际状况为依据于30min调整参数一直到平稳水平。每日通气时间为12~24h。

1.3 观察指标

准确记录每组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及呼吸频率。疗效判定[5]:(1)低氧血症等临床病症全部消失,同治疗前相比,动脉血气及呼吸功能显著改善,即显效;(2)临床病症基本改善,相比于治疗前,动脉血气及呼吸功能有所改善,即有效;(3)患者临床病症、呼吸功能及动脉血气均未发生变化,即无效。总有效率=(有效例数+显效例数)/总例数×100%。动脉血气包括PaO2和PaCO2[6]。不良反应包括切口感染、相关性肺炎及胃肠胀气[7]。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对照组中,显效、有效、无效分别为14、9、2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2.00%;研究组中,显效、有效、无效分别为15、9、1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55,P=0.552)。

2.2 治疗前后两组动脉血气及呼吸频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两组治疗前PaCO2、PaO2及呼吸频率比较,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同对照组相比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急性呼吸衰竭中,较为常见且多发的一个类型是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该病是因为诸多因素造成肺脏内血管组织音液体交换异常,增加了肺内水量,使得肺顺应性降低,肺泡减小,血流与通气比例失衡造成的[8]。临床主要病症包括呼吸困难显著、严重低氧血症等[9]。针对高危患者而言,应加强对生命体征指标及呼吸的关注,并强化监护[10],一旦产生PaO2降低、呼吸频率加快等现象,立即采取有效处理对策,并提供呼吸支持等其他干预方式,避免对重要脏器造成损伤[11]。及早实施干预对策可有效纠正患者严重缺氧状况,为基础疾病的治疗获取更多时间[12]。所以,机械通气被视为科学、有效、合理的治疗方法。本研究中,予以研究组患者无创正压通气,以此促进临床治疗效果的提高[13]。尽管在治疗效果方面,无创正压通气与有创通气未见显著差异[14],但是,在呼吸窘迫改善及安全性方面,无创正压通气效果更为明显[15]。相比于有创通气,无创通气不需要插管,而且能够间歇通气,湿化食物,使其正常吞咽,而且该治疗方法容易脱机[16]。

表1 治疗前后两组动脉血气及呼吸频率比较(± s)

表1 治疗前后两组动脉血气及呼吸频率比较(± s)

?

表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根据本研究结果分析,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研究组与对照组分别为96.00%和92.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无创正压通气与有创通气在治疗效果方面无显著差异,两者均可以获得明显效果;在PaCO2、PaO2及呼吸频率方面,治疗前,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较对照组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无创正压通气有助于患者呼吸功能及动脉血气改善;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研究组为4.00%,对照组为24.00%,研究组同对照组相比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无创正压通气安全性更高。

总而言之,无创正压通气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应用效果明显,在呼吸功能、动脉血气改善的同时,有助于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值得推广与应用。

猜你喜欢

动脉血通气综合征
SAPHO综合征99mTc-MDP及18F-FDG代谢不匹配1例
磁共振血管造影在颈部动脉血管中的应用
俯卧位通气对36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影响
勘误声明
Chandler综合征1例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患者的凝血功能
无创正压通气在慢阻肺急性发作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NIPPV联合噻托溴铵吸入治疗对慢阻肺合并慢性呼衰患者肺功能以及动脉血气的临床效果分析
考前综合征
不通气的鼻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