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生物检验在感染性疾病患者预防和诊断治疗中的临床价值

2020-04-12钟滴冰

中国医药科学 2020年3期
关键词:尿路感染感染性菌株

钟滴冰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广东广州 511400

感染性疾病即患者接受疾病治疗期间,因体质抵抗因素影响,其抵抗病菌能力较差,而从而受到感染或引起其他疾病的一种临床症状,多见于手术后不当护理造成的刀口感染,从而影响伤口愈合。另外,携带有感染性疾病的患者,同样存在较高的感染几率,如肺炎患者在手术愈合期间极易导致感染性肺炎[1-2]。临床上通常将其分为甲类与乙类,因此,加强对感染性疾病的防治已刻不容缓,在促使患者早日康复方面意义重大。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微生物的研究进展不断深入,微生物形态学近年来发展迅速,其能够有效获取样本的敏感性,从而为临床诊疗提供理想的检测结果,提升对感染性疾病的控制与治疗,现已成为临床检验医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3]。为探究微生物检验在感染性疾病患者预防和诊断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本研究从尿路感染患者中抽取100例,进行大肠埃希菌提取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2月接受检验的中段尿路感染患者中抽取160例,共制作160株大肠埃希菌标本,根据双盲、随机原则,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0例,各组均制作80株大肠埃希菌标本,对照组根据临床经验给予药物治疗,其中男48例,女32例,年龄24~80岁,平均(49.8±12.5)岁;观察组参照微生物检验结果,予以对症用药治疗方式,男49例,女31例,年龄25~81岁,平均(50.0±12.5)岁;所有患者于本次研究前已确诊病情,进行大肠埃希菌培养,针对两组菌株情况进行分析对比,均未见明显差异,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菌株根据临床治疗经验,予以相应的药物治疗措施;观察组在其基础上,根据微生物检验结果予以对症治疗措施,提前给予微生物检测,同时开展药敏试验,以提升所有患者的用药合理性,降低导致耐药菌株过多的情况,继而达到控制感染的效果。及时予以药敏试验,施行方法包括试管稀释法、纸片法等[4-5]。培养细菌前,将临床可疑性样本予以涂片镜检,充分分离并培养细菌,同时开展严格的实验鉴定,其中,执行试管稀释法时,需将控制细菌生长的抗生素最高稀释管作为重点,实验菌株敏感度必须与试管中的药物浓度相匹配,即相等;执行制片法的过程中,需充分联合抑菌圈存在情况与大小,对药物有进行过敏试验,并根据实验结果得出检查报告,随后予以严格审核,准确判断试验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与耐药性,如此方能给予针对性用药,降低不良反应[6]。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不同感染等级的感染概率,其中包括重度、中度与轻度,其中轻度感染为单纯性感染, 耐药性良好,未见明显病变倾向;中度:感染类型伴有临床症状、体征影响;重度:感染类型伴有器官不能不全的中部感染[7-8]。同时对比其经治疗后,成功解除感染的效果。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均应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描述采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菌株治疗前感染分布情况比较

观察组治疗前,80例菌株中,共有轻度感染28例,中度感染30例,重度感染22例;对照组中,共有轻度感染29例,中度感染29例,重度感染22例;经研究分析可见,观察组轻度感染率、中度感染率及重度感染率相较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菌株治疗前感染分布情况比较[n(%)]

2.2 两组菌株经治疗后脱离感染状况比较

经临床治疗后,观察组80例菌株经一次治疗均完全脱离感染,治疗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中72例完全脱离感染,经二次治疗脱离感染,一次治疗成功率为90.0%;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菌株经治疗后脱离感染状况比较[n(%)]

3 讨论

感染性疾病在临床上十分常见,多见于尿路感染与流感等类型,其中以尿路感染最为显著,感染性疾病的诊断难度随患者的年龄增高而不断提升,且有一定几率导致其自身身体机能的持续不适,继而导致慢性疾病,因此,感染性疾病患者住院期间的死亡风险相对较高。经相关调查显示,在美国约有1/3的老年人(65岁以上)因感染性疾病死亡,在我国范围内其感染死亡率同样惊人,整体而言,老年人受到感染的风险相对较高,若其自身携带有特殊疾病,如痴呆症或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导致感染的风险将进一步提升[9]。感染性疾病者存在一定程度的临床症状,多见于食欲下降、精神萎靡、大小便失禁、跌倒等,因此,采取一项有效的早期控制手段,选择安全准确的检测模式,在提升临床用药安全性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微生物检验应用于感染性疾病的临床诊疗过程中,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10-11]。

尿路感染在临床上是最常见的细菌感染类型,使用导管或患糖尿病都会增加中老年尿路感染风险[12]。尿路感染可能会引起老人在行为上的突然变化,如变得糊涂、老年痴呆症症状加重或尿失禁发作,这些是比较常见的症状。反而,老年人出现尿路感染不一定会有疼痛或不适的症状。若怀疑老人泌尿道感染,可通过医师进行尿检或其他测试以做出明确诊断,若有需要,可通过抗生素进行治疗;在此过程中,近年来应用微生物检验,从而进行对症治疗的情况已经逐渐普及[13]。微生物检验主要是定性试验,具有较高的操作难度,其能够根据签收、培养、鉴定、药敏试验的过程针对各项环节进行同步记录,从而达到良好的检验效果,但其仍旧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容易出现检验失误,从而导致检验结果失真,影响微生物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客观因素相对较多,主要包括标本接送、检验人员、染色方法、颜色液、常用仪器等[14]。因此开展相应的质量控制,是保障微生物检验数据真实性的有效前提,其中首先需确保检验操作人员的专业的专业性,针对临床经验较低或学历较低的技术人员需予以定期考核与继续教育,在执行微生物检验的过程中,将考核样品混合检验样品中,从而达到提升检验水平的效果。在执行标本检验的过程中,需从标本的采集、运输、保存等方面入手,完全细菌标本涂片检查,针对存在典型特征的患者,予以直接涂片检查即可,根据色素产生、生长环境、特征、军扩形态、染色特征、排列及血清学试验与分型等面的差异,进行综合分析,从而有效排除不合格标准,保障其真实性。同时,培养基与试剂控制也十分重要,其中主要包括染色液的质量控制与诊断血清的质量控制两方面,通常实验过程中,常用染色液包括抗酸染色液与格兰染色液,因此需根据不同染色的特点,如存放条件、批号、品牌等进行不同的记录;针对诊断血清,需严控其渠道来源,试验过程中,需充分避免细菌污染,同时还需严密观察患者血清状态,若见浑浊或絮状,需立即停止应用,从而确保血凝聚集反应结果的真实性[15]。另外,充分予以临床标本的病原学诊断方式与细菌耐药性监测,可进一步佐证微生物检验的临床优势。因介入性诊断技术的广泛应用,放疗及化疗的开展促使激素或抗菌药物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滥用情况,因此开展正确的病原学诊断尤为关键,即病原型的鉴定,包括血清学、生物化学、细菌菌素及PCR技术等;同时,徐进耐药性监测在此过程中也十分关键,目前抗菌药物不合理现象在我国范围内广泛存在,仅有14%的人经抗菌药物敏感检测后可使用抗菌药物,因此,通过本次研究结果,可进一步提醒临床上加强对药敏试验的应用。

本研究发现,针对尿路感染患者,予以微生物检测针对性用药,可有效提升其临床治疗效果,控制感染恶化进度;对后期临床诊断病情与指导患者合理安全用药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治疗过程中,可根据涂片镜检的炎症性质进行快速诊断,在病原微生物的检验过程中,因病菌生长过程中,需要为其创建一定的生长条件,因此为保障其生长环境,利用无机盐、水、氮源等物质,可有效保障其培养条件。分析本次研究结果可证实,应用微生物检验的患者,其中度、重度感染率显著低于未应用组,因此在药敏试验的过程中,利用抗生素纸锭廓然原理,继而达到成功抑制环大小、对某一种药物的中间性、感受性进行判断,继而进一步提升其感染控制效果,在较高的抗生素剂量中,通过重复试验的方式,从而验证其检验结果,即可验证滥用抗生素一方面的菌株耐药性增强情况。

综上所述,微生物检验能够有效提升临床诊疗的临床价值,针对感染性疾病有较强的预防控制率,有利于促进病原菌监测,强化传播途径的预测分析,值得进一步推广研究。

猜你喜欢

尿路感染感染性菌株
综合护理干预对手术后留置导尿管减轻尿路感染的效果
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预防与个性化护理干预效果
去甲肾上腺素联合山莨菪碱治疗感染性休克的疗效观察
机械振动辅助排痰在新生儿感染性肺炎中的应用效果
植物根际促生菌Bacillus mycoides Gnyt1菌株生物学特性比较研究
菌株出马让畜禽污染物变废为宝
《思考心电图之177》
毛木耳优良杂交菌株的选育*
女性多喝水尿路感染风险小
尿路感染 用药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