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专业“人才培养通道”培养模式构建的研究★
2020-04-11武玉龙李玉屏田晓强常巧梅
武玉龙 李玉屏 李 涛 田晓强 常巧梅
(1.山西工程职业学院(原山西煤炭职业技术学院),山西 太原 030032; 2.山西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30001)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是高职院校土建施工类常规专业,主要培养面向建筑施工企业一线的高技能施工技术人才。经过多年的专业建设,各学校已形成了相对成熟的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但近年来由于生源质量的持续走低以及由此产生的培养模式不适应等原因,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认可度越加不容乐观。主要问题是,毕业生在专业理论知识欠缺的同时专业技能也没有得到有效的提升;就业后的毕业生对工程项目基本实施流程和自己所要从事的工作内容和岗位技能没有足够的了解和掌握,导致毕业生在很长时间内无法胜任自己的工作岗位。针对高职类专业普遍存在的此类问题,国家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鼓励相关院校及科研机构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和改革,相继提出了“理实一体化”“学徒制”“工学交替”“2+1”等新人才培养新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本文在已有培养模式的基础上,考虑专业的特殊性,提出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通道”培养模式。
1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传统培养模式的局限性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传统培养模式是在参照本科土木工程理论体系培养模式的框架下经过适当调整总课时和理实课时比而形成的一种培养模式,总体框架没有突破理论体系模式。在生源理论知识基础较好的一段时期教学质量容易保证,但在生源质量不断下滑以及企业对毕业生能力素质要求不断提升的当下,传统培养模式逐渐暴露出其适应能力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课程体系没有突破本科模式,从模式上未能真正体现职业教育特色;
2)校内实训项目有限,且按课程设置,呈碎片化,整体上未能形成有机联系;
3)由于建筑产品生产周期长,项目实施时间和地域分布不确定,生产过程内容差异性大,校外实训内容的安排存在随机性;
4)缺乏全面系统化技能训练体系。
由于专业特殊性,“理实一体化”“学徒制”“工学交替”等新模式也受到时间、空间、学习内容、理实兼顾、系统性等方面或多或少的影响。
2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通道”培养模式构建机理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通道”培养模式,是以施工企业技术员的典型工作内容和岗位技能要求为研究基础,以施工环节和施工顺序为引领,确定形成各“通道”教学训练科目,由所有教学训练科目在相应教学手段及实训条件的支承下有序组合形成教学训练科目体系,形象地称谓“人才培养通道”。以此为基础形成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通道”培养模式。
教学训练科目是“人才培养通道”的基本构成要件。每个教学训练科目下分若干教学训练模块,每教学训练模块由一个知识包和一个技能包组成。知识包和技能包是通过建筑施工企业技术员岗位知识技能要求调研,结合相关课程教学资源和技术规范、标准等编制而成。知识包以常规的实用型专业知识为主,主要包括基本概念、基本组成、施工工艺、基本要求等内容;技能包以土建技术员应掌握的岗位基本技能为主,主要包括操作流程、操作方法、操作要求、验收标准等。每个教学训练科目分高、中、低三个级别,分别对应不同深度和范围的教学训练模块。学生进入“人才培养通道”后,采用“过关式”学习训练考核方式,一步一步完成通道内所有教学训练科目,完成“通道”教学训练任务。
这种按施工顺序安排训练科目的模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尽量压缩不实用的理论知识,强化技能操作训练,符合当前高职学生的认知层次,全过程知识技能科目训练感受全景式工作体验,便于适应工作岗位和技能要求。
3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通道”培养模式的构建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通道”培养模式的构建,涉及“通道”体系的建设,课程体系的调整,双师师资配备,教学方法手段的改进,考核方法的创新等诸多配套建设内容。
3.1 “通道”体系的建设
“通道”体系的建设主要包括教学训练科目的编制和硬件设施条件建设两部分内容。
教学训练科目的编制,是在大量建筑施工企业岗位技能要求调研的基础上分析提炼形成的。以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工程和土建技术员工作内容和技能要求为例,一般建筑工程的主要施工环节和施工顺序为:施工准备、测量放线、土方工程、基础工程、主体工程、围护结构工程、屋面工程、门窗工程、装饰工程等。土建技术员相应典型工作内容及岗位技能要求包括:熟悉图纸、测量放线、从土方工程到装饰工程各分部工程的施工方案编制及技术交底等。据此经分析确定各教学训练科目,包括:图纸识读、测量放线、土方开挖、模板工程、钢筋工程、混凝土工程、脚手架工程、砌体工程、屋面工程、门窗工程、装饰工程等工程的基本知识、施工工艺和操作技能。还有其他专项方案的编制、工程量统计、工程质量验收、变更签证等配套训练科目(见图1)。
在此基础上构建由教学训练科目、教学训练模块、知识包和技能包形成的三级科目体系。知识包和技能包是体系基本教学单元,在充分现场调研和查阅教材及相关规范、标准的基础上,按既定规则进行内容编制。知识包内容以必需够用为度,技能包内容要满足实操标准的要求。不同教学训练模块的组合可以为分级考核提供条件,以适应不同学习能力学生的学习选择(见图2)。
硬件设施条件建设主要包括各科目技能训练所必需的专业实训场地、设施设备、材料、工器具及其他配套条件的配备和建设。如:理实一体化教室,计算机房及配套CAD,BIM软件,测量场地及测量仪器,模板、钢筋、脚手架、砌体、混凝土综合实训基地,软件屋面工程、装饰工程展示实训基地,门窗工程样品及安装实训基地,沙盘及模拟实训室等及配套管理制度,需要学院的支持和企业的帮助。
3.2 课程体系的调整
课程体系的调整要适应培养模式的改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课程体系基本框架在“2.5+0.5”模式的基础上时进行调整;2)由教学训练科目内容组合成“通道”教学训练课程,内容涵盖《建筑制图与识图》《工程测量》《建筑施工技术》等课程内容,并按科目知识和技能训练的要求进行精减和整合;3)维持原有培养模式总课时数不变,“通道”教学训练课程总课时数等于上述三门课程总课时数加生产实习总课时数。
3.3 双师师资配备
“通道”教学训练课程教学应配备双师资,分别分担知识包和技能包的讲解和训练任务。知识包教师由学院教师经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后担任,技能包教师由技能熟练的企业技术人员经培训后兼任。不同的教学训练科目可能对应不同技术专长的师资。
3.4 教学方法的改进
由于“通道”培养模式涉及多种教学场景和模式,教师的教学方法也要随之进行改进和丰富,根据教学训练科目特点采用理实一体、实操、模拟、软件等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进行教学,特别是实操式技能训练教学方法。
3.5 教学考核方法创新
“通道”式培养模式采用“分级过关式”考核方式。学生每一个教学训练模块都要进行过程考核,上一个教学训练模块考核未通过的,不能进入下一个教学训练模块,直到通过全部教学训练科目考核,给出“通道”教学训练课程最终成绩。具体考核方式采用分组抽查式考核方法,以节省考核时间。
以上各建设内容需考虑“通道”模式的针对性,并兼顾课程体系整体教学训练的要求,体现模式的特点和职业教育的特色。
4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通道”培养模式的特点
与原有人才培养模式相比,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通道”培养模式具有以下特点:
1)形成工程项目施工全过程实训链条,使学生训练覆盖建筑产品生产全过程,能实现对基本工作内容和基本岗位技能全面了解和掌握的教学训练条件,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2)教学实训科目按工程项目整体施工顺序安排,能使学生在训练中体会生产顺序,便于掌握环节知识并使知识和技能训练对位工作内容;
3)打破原有课程体系结构,按教学训练科目重新安排教学和训练内容,教材作为参考或拓展工具。教学训练模块知识包和技能包由学校教师与现场施工技术人员共同编写,使“通道”建设内容更加贴合工程实际;
4)专业理论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强化全过程实践教学环节;
5)“通道”教学训练科目教学方法手段多样化,便于教师选择运用。
5 结语
1)建筑工程技术“人才培养通道”的构建,是以工程建设项目施工顺序为引领,以建筑施工企业现场施工技术员岗位工作内容和技能要求为基础形成系统教学训练体系,符合高职学生认知规律,体现职业教育特色;
2)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通道”培养模式的构建,可以形成完整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实训体系,使学生岗位技能在校期间能够得到实景式、全过程强化训练,专业技能得到有效锻炼,提高了就业能力;
3)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通道”培养模式经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二年级班级试用,教学手段多样,学习兴趣提高,技能训练扎实,得到教师、学生的普遍好评。与原有教学模式相比,教学效果明显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