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城市中运量公共交通线网规划方法

2020-04-11

山西建筑 2020年7期
关键词:线网运量组团

文 军

(长沙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湖南 长沙 410007)

1 概述

建立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常规公交为主体的高效公共交通系统是我国大城市解决交通问题的关键。然而,常规公交具有速度低、可靠性差、舒适性差等先天劣势,大运量轨道交通具有建设条件要求高、投资巨大、建设周期长、审批程序复杂等特点。因此,在轨道交通之外,发展与常规公交相比具有更大运能、更快速度、更可靠服务的,且投资小、建设周期短、灵活性高的中运量公交系统意义重大,有利于提升公共交通系统网络效益和服务水平。

对于难以发展大运量轨道交通的中小城市,其中运量公共交通线网规划工作类似于轨道交通线规划,已有成熟的规划方法。不同于中小城市,大城市公共交通上层次有大运量轨道交通,下层次有常规公交。因此,大城市中运量公共交通线网规划工作具有特殊性,且目前相关研究和探讨较为空缺。本文将根据大城市交通系统特点,探讨大城市中运量公共交通线网规划方法,为大城市多层次公共交通系统规划和建设提供参考。

2 中运量公共交通的定义

新国标GB/T 51328—2018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标准中明确,中运量公共交通指单向客运能力为1万人次/h~3万人次/h的公共交通方式。纵观国内外常见的公共交通系统制式,运能属于中运量公共交通的主要有现代有轨电车、快速公交(BRT)、单轨(悬挂式单轨和跨坐式单轨)、中低速磁浮、云轨等,如图1~图5所示。

各类系统的主要技术特征如表1所示。

表1 各类中运量系统关键技术汇总表

3 发展模式的选取

根据国内外发展经验,中运量系统的功能定位可以归纳为独立式中运量系统(独立式,如伦敦市的卫星城克罗伊敦的有轨电车线路网络)、中运量成为整个公交系统的主体(主体式,如法国斯特拉斯堡有轨电车线网)、中运量应用于轨道交通功能的延伸或补充(延伸式,如苏州高新区有轨电车1号线)、中运量与轨道交通的整合与协调(补充/联络式,如巴黎市现代有轨电车网络)。对于大城市,往往拥有(或规划)发达的轨道交通系统,中运量公共交通更适合作为轨道交通的加密,填补次一级公共客运廊道,或者作为轨道交通的快速接驳线路,为轨道交通聚集客流。因此,补充/联络式更适用于大城市,其功能主要表现为:覆盖次一级公交走廊,作为轨道交通的补充或联络,与轨道交通共同承担公交骨干功能;服务组团内部和相邻组团之间的中短距离出行;解决大运量轨道交通实施时序问题,作为近期大运量轨道交通的过渡方式,培育轨道客流。

4 网络规模测算

根据城市规划年份的社会经济、人口规模、土地利用等城市发展情况,结合对未来市民出行特性、中运量出行需求判断,采用按交通需求推算、按服务水平推算等多种方法分别进行中运量公交系统规模的匡算,最后综合考虑多种方案匡算结果,确定中运量公共交通系统总体规模。

交通需求法:利用出行总量、城市客运交通结构与中运量公共交通线网负荷强度之间的关系来计算中运量公共交通系统线网的总长度。根据城市总体规划所确定的人口规模,结合城市客运交通结构中公共交通分担比例确定公共交通客运总量,再根据中运量承担公共交通客运比例来确定中运量公共交通线网客运量;然后根据城市人口规模、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城市结构及线路布局,参考相关案例城市,确定线网负荷强度,匡算中运量公共交通系统的建设规模。详细技术路线如图6所示。

服务水平法:根据城市组团功能定位,不同定位的组团所对应的服务水平来测算线网总体规模。根据城市总体规划所确定的城市组团功能定位,参考相关案例城市,对城市核心组团和外围组团分别提出线网密度指标,并根据城市用地规模和线网密度指标匡算中运量公共交通系统的建设规模。详细技术路线如图6所示。

5 规划策略和方法

5.1 规划策略

由于大城市一般拥有(或规划)发达的轨道交通系统,承担全市跨组团的长距离出行,中运量公共交通作为轨道交通的联络或补充,主要承担组团内部或者相邻组团之间的中短距离出行。中运量系统并不需要像轨道交通一样在全市范围形成系统的网络,因此更适合从组团层面布局。因此,中运量公共交通线网规划宜采用“分区研究、差异化发展”的规划策略。中运量公交发展分区的划分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

1)根据行政区划划分。该方法是目前国内常用的中运量分区划分方法,例如广州、上海,各区独立编制中运量公共交通线网,指导本行政区的中运量公共交通建设。这种划分方案的优点是分区界线明确,因此线路建设主体(区政府)明确,有利于线路的推进建设;缺点是分区划分较为粗略,行政分区并不一定与城市用地空间结构及市民出行特征相符合。2)根据城市用地空间结构划分。该划分方法是以城市用地空间结构为基础,将城市划分为若干个片区或者组团,逐个片区和组团研究中运量公共交通线网方案。这种划分方案的优点是与城市用地空间结构和市民出行特征相符合,更有利于线路功能的发挥;缺点是片区和组团可能涉及多个行政主体,建设阶段需进行统筹和协调。

5.2 规划方法

城市公共交通网络规划有两种主要思路:一种是以定性分析为主、定量分析为辅的网络规划方法;一种是以定量分析为主、定性分析为辅的网络规划方法。具体方法有点线面要素层次分析法、功能层次分析法、逐线规划扩充法、主客流方向网络规划法、效率最大优化法等。根据中运量公共交通系统线网规划特点,应采用“点线面要素层次分析法”,其他方法辅助。

虽然大城市的中运量公共交通系统主要立足片区(或)组团层面,但仍然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工程,网络构架研究须分类、分层进行。“点”“线”“面”既是三个不同的类别,又是三个不同层次的研究要素。“点”代表局部、个体性的问题,即客流集散点、与轨道交通站点换乘节点和起终点的分布;“线”代表方向性的问题,即中运量公共交通系统走廊的布局,在公交客流走廊分析的基础上,识别出未被大运量轨道交通覆盖的次一级公交客流走廊;“面”代表整体性、全局性的问题,即网络的结构,这个网络结构应与片区(或组团)大运量轨道交通网络统筹考虑。

因此,中运量公共交通线网规划,必须针对城市现状和规划情况,采取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方法进行研究。网络构架方案研究必须分类、分层进行,以大运量轨道交通网络规划为基础,对轨道交通和本系统进行合理分工,采用点线面要素层次分析法进行网络的线路走向和重要节点研究,并结合主客流方向网络规划方法,考虑中运量公共交通系统对城市发展的诱导作用,寻找客运主通道;同时考虑地形地貌的实际情况,对局部线路进行细化比较研究;最后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对整个网络进行修正,形成多个网络方案进行比选论证。

6 结语

中运量公共交通是指单向客运能力为1万人次/h~3万人次/h的公共交通方式,国内外常见中运量公共交通系统主要有现代有轨电车、快速公交(BRT)、单轨(悬挂式单轨和跨坐式单轨)、中低速磁浮、云轨等。大城市一般拥有或者规划有发达的轨道交通系统,因此中运量宜定位为轨道交通的补充和联络(接驳),其发展规模可以通过交通需求法和服务水平法等方案来预测。线网规划宜采用“分区研究、差异化发展”的规划策略,并以“点线面要素层次分析法”为主、其他方法为辅来综合研究制定。

猜你喜欢

线网运量组团
“快递阿姨”组团送快递
喜欢组团捕猎的恐爪龙
云南:上半年中越铁路口岸进出口运量创4年最佳
社会力量如何“组团”——蓝田推行“六融六共”
杭州与绍兴城轨线网自动售检票系统换乘方案
新型线网城轨乘客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分析
轨道交通COCC线网信号系统设计
兵器组团“打雪仗”
2月份铁路货物运输平稳有序
美丰复肥公司8月发运量同比大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