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城市特色文化空间
——以上海杨浦区连接“大上海计划”特色文化空间为例
2020-04-11胡玎王越
胡 玎 王 越
连接城市特色文化空间可以提升市民和游客体验城市特色文化的品质。本文在城乡特色文化空间理论框架下,将连接城市特色文化空间的方法总结为三个层次:展示城市特色文化空间地图、建设引导性体验线路、提供专线体验的交通设施和导览服务。同时为将理论应用于实践,本文提议以杨浦图书馆新馆和江湾体育场为源空间,绿瓦大楼等为拓展空间,形成特色文化空间地图,并由道路和滨水带组成环形体验线路,旨在为上海杨浦区连接“大上海计划”特色文化空间。
连接;城市特色文化空间;方法;大上海计划
狭义的城市文化是指城市的文化环境,包括城市建筑文化环境的缔造以及文化事业设施的建设等[1]。文化使场所成为可被观赏的去处[2]。提升城市空间的文化品质是塑造城市特色,激发城市空间活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手段。井盐之城四川自贡、金都山东招远、曾巩故里江西南丰、江北水乡聊城……这些特色文化城市都令人向往!特色文化要融入城市空间形成城市特色文化空间,让人在其中感受城市的特色和魅力。那么如何让市民和游客在城市特色文化空间中获得更高品质的体验?
1 连接城市特色文化空间提升体验品质
一座城市的某种特色文化往往融入于多处城市特色文化空间之中。比如广东潮州就镶嵌着一系列韩愈特色文化空间,有城市的母亲河韩江、笔架山韩山、祭拜韩愈及广施教化的韩文公祠和韩山书院(图1)、纪念韩愈为民除鳄鱼之患的祭鳄台、后人景仰韩愈的西湖景韩亭,以及昌黎路、昌黎学校等。韩愈担任刺史期间的所作所为深深影响了潮州,推动其渐成海滨邹鲁。老百姓将韩姓融入地名来感恩和纪念韩愈,以至于后人感叹:“韩愈刺潮仅八月,一片江山尽姓韩。”(图2)又如四川洪雅县的古城特色文化空间由位于古城中心的关圣街、通向青衣江古码头的南坛街、清代大宅周家祠等组成。星罗棋布的同类文化空间一起承载着某种城市特色文化。
一座城市要彰现其城市特色,就要整体布局这类城市特色文化空间,精心打造具有文化广度和深度的特色文化源空间,并充分孕育特色文化拓展空间[3]。在此基础上要加强各处特色文化空间之间的联系,为市民和游客的良好体验提供更好的条件和氛围。潮州应该将韩文公祠、韩山书院、韩山一起营造为韩愈特色文化源空间,其他拓展空间则呈众星拱月之势,然后通过古城、古桥、滨江带等将源空间和拓展空间连为一体,引导游客更全面、更清晰地感知潮州的韩愈文化。洪雅的几处古城特色文化空间目前散落在当代的建筑群和路网之中,相互孤立,游客对古城的感受并不深。管理部门完全可以将关圣街作为源空间,其他作为拓展空间,借助步行系统连接起这几处空间,加强游客对古城的体验度。
1. 潮州韩文公祠
2. 潮州韩愈特色文化空间地图
3. 山西省红色文化地图
2 连接城市特色文化空间的方法
连接城市特色文化空间的方法有很多,从心理认知层面、实地到达层面都可以将多处空间联系起来。纵观国内外城市,连接特色文化空间有很多成功的案例,从中可以总结出虚实相济的多种方法。
2.1 展示城市特色文化空间地图
连接城市特色文化空间最基本的方法就是展示特色文化空间地图,即系统梳理与某种城市特色文化有关的所有文化空间,汇集于城市地图之上。比如苏轼曾两度在杭州为官,疏浚西湖而筑苏堤;写下《饮湖上初晴后雨》等绝世名篇,始有西子湖之传颂;开办中国第一个官办医院,造福百姓等,于是杭州不仅在苏堤端头修建苏东坡雕塑和纪念馆,讲述苏轼在杭州的成就和轶事,而且还绘制了“苏东坡与杭州文化地图”,引导市民和游客寻访每一处苏东坡特色文化空间。又如山西于2015年编制《山西省红色文化地图》《山西省廉政文化地图》《山西省法治文化地图》,让省域范围内的红色、廉政、法制文化空间跃然图上。其中红色文化空间包括山西15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6处“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5处“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等(图3)。“文化三图”成为展示山西形象的一张崭新名片,也便于各界组织专题的文化参观和游览。除了印刷手持纸质地图,城市公共空间中还采用大型户外展牌设置的方式来展示城市特色文化空间地图,吸引市民和游客驻足观看。
4. 连接汉诺威古城文化空间的红线
5. 赖特设计的芝加哥罗比住宅
2.2 建设引导性体验线路
在尺度不大的城镇或步行街区中,可以用步行系统直接连接城市特色文化空间,并通过标识系统给予交通引导[4]。比如法国世界遗产阿尔勒古城是梵高曾经生活过的地方。梵高在那里创作了200多幅绘画作品,很多画作如《阿尔勒医院中的花园》《竞技场》《罗纳河畔的星夜》《阿尔的吊桥》《向日葵》等均源自城市实景。如今人们造访阿尔勒,在古城地面上会发现带着箭头的铜牌,铜牌上镌刻着梵高的剪影。顺着箭头指引的方向前进,就能邂逅一幅幅梵高的名画。人们可以先在油画展牌前欣赏《夜间露天咖啡座》,再到咖啡座里去品一杯法式欧蕾咖啡,可谓情景交融。德国的博览会之城汉诺威则用更直接的方式连接起古城的特色文化空间。城市管理者在古城的地面上绘制了一条长达4 km的“红线”。这条“红线”串起新市政厅、莱纳宫、娜娜雕像、海恩豪森王宫花园、歌剧院、史普格尔博物馆等36处古城文化空间,游客只要看到“红线”就能找到前进的方向(图4)。引导性的体验线路最好能成环布置,以顺应少走回头路的游览心理。在环线基础上,也可以分出若干短小支线,连接零星散落于环线以外的特色文化空间。
2.3 提供专线体验的交通设施和导览服务
在尺度较大的城市或城市片区中,可以用专线交通设施连接城市特色文化空间,将人运送到沿途各点,再开展步行体验。比如北京用三轮车拉着游客体验胡同特色文化空间,在什刹海片区沿着千竿胡同、毡子胡同将郭沫若故居和恭王府连接起来,经由南官房胡同体验典型的四合院,跨过前海和后海的水系绕行钟楼和鼓楼,再穿行于胡同规整布局的南锣鼓巷片区,最后到达国子监、孔庙和雍和宫。穿梭于胡同间的三轮车和车夫就会让游客想到老舍先生的名著《骆驼祥子》的场景。目前在日本京都岚山景区,就有仿古的人力车游览交通。除了形成空间的构筑物,这些三轮车和人力车等交通工具和设施也成为文化空间内的特色元素。又如美国芝加哥,因为留有现代主义建筑大师赖特设计的一系列“田园建筑”经典作品,于是旅游部门组织专线观光车,带领游客领略赖特文化:从位于芝加哥大学中的罗比住宅(图5),到城郊的赖特住宅和工作室、橡树园的联合教堂等。观光车上不仅有导游的讲解,而且还播放深度解析这些建筑作品内涵的专业纪录片,在提供专线体验的交通设施和导览服务的同时,对于观光车经过的路线和重要节点都做到统筹谋划,使之与参观点形成有机的整体。
表1 连接城市特色文化空间的方法表
2.4 连接城市特色文化空间的方法
连接城市特色文化空间的方法其实是三个递进的层次(表1):第一层次为“展示城市特色文化空间地图”,明晰特色文化空间的分布情况并汇总成图,游客可以根据地图的引导自主探访各处文化空间;第二层次为“建设引导性体验线路”,游客可以通过标识系统在城市实体空间中落实体验线路,并沿着游线有序参观,除了步行,还可以借助共享单车等交通工具;第三层次为“提供专线体验的交通设施和导览服务”,组织方组织和提供专门的交通和导览工具、周全的线路安排和服务,帮助市民和游客实现高效率、高品质的城市特色文化空间体验。事实上,北京、芝加哥等很多城市已经综合运用了这种方法,有效连接起城市特色文化空间。
3 杨浦区链接“大上海计划”特色文化空间
理论应用于实践,笔者建议上海市杨浦区链接“大上海计划”特色文化空间。19世纪20年代末,民国旧上海特别市政府提出“大上海计划”,另辟区域建设新上海市,以打破上海公共租界与上海法租界垄断城市中心的局面。该计划以江湾地区约4.6 km2土地为中心,包括政治区、商业区和住宅区,于1930年开始征地建设(图6)。工程受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影响曾中止,之后继续推进,至1937年“八·一三”淞沪会战爆发后全部停工。实际建成并保留至今的有部分道路系统、旧上海市政府大楼(今上海体育学院绿瓦大楼)(图7)、旧上海博物馆(今长海医院影像楼)(图8)、旧上海图书馆(今杨浦区图书馆新馆)(图9)、旧上海市体育场(今江湾体育场)(图10)、旧上海市立医院(今长海医院21号楼)、国立音专(今公安部上海消防研究所)、旧中国航空协会飞机楼(今第二军医大学校史馆)(图11)等。
杨浦区积极完善城市功能,彰显城市特色,由旧上海图书馆建筑改造并扩建的杨浦区图书馆新馆于2018年国庆正式启用。该馆位于“大上海计划”规划主轴线的一侧,与上海体育学院绿瓦大楼、长海医院影像楼遥相呼应,组成三角形的中心空间。新馆除了具备图书馆的功能外,还运用影像、图文、模型等手段系统展示了“大上海计划”。修复后的建筑和室内外环境本身就是最生动的“大上海计划”文化展示。笔者研究发现,杨浦区图书馆新馆就是“大上海计划”的特色文化源空间,是人们体验上海这段独特发展历史和当时中国人自强精神的核心空间。公共性较强的江湾体育场也可作为源空间,与杨浦图书馆新馆源空间形成双中心源空间模式向外辐射拓展。将绿瓦大楼、影像楼、飞机楼、历史道路网等节点等都列入“大上海计划”特色文化拓展空间。这些空间主要分布在约2 km2的区域内,共同组成“大上海计划”特色文化空间结构。
6. 大上海市中心行政区域图老照片
7. 旧上海市政府大楼(今上海体院绿瓦大楼)
8. 长海医院影像楼(旧上海博物馆)
9. 杨浦图书馆新馆(旧上海图书馆)
10. 江湾体育场(旧上海市体育场)
要提升市民和游客对民国“大上海计划”特色文化的感知度,就应该连接起这些特色文化源空间和拓展空间。杨浦图书馆新馆、江湾体育场相距约500 m,两者与周边文化拓展空间都在1 000 m以内,基本在步行尺度范围内,因此采用两个层次的方法进行连接即可。第一层次是“展示大上海计划特色文化空间地图”:在杨浦图书馆新馆展厅内已经制作了展示该文化的地图,可以进一步在源空间和拓展空间进行户外展陈,便于人们在街道和广场上就能认知“大上海计划”特色文化空间结构;第二层次是“建设引导体验大上海计划特色文化空间的线路”(图12):考虑到其他建筑都在各自单位发挥着内部功能,只可远观而不宜大量公众进入参观,因此主要连接杨浦图书馆新馆、江湾体育场等户外空间,形成以虬江滨河绿地、国和路、政立路、清源环路构成的环线,沿途可以眺望到绿瓦大楼、影像楼等。
“大上海计划”中的道路名称首字包含有“中华民国上海市政府”(图13)。国和路、政立路正是这一道路命名系统的体现。国和路上有一处直径达100 m的交通环岛,仅仅连接了一个交通量不大的丁字路口,这显然也是历史的遗存(图14)。所以该环线本身也是“大上海计划”特色文化拓展空间。建设环线时可以用指示牌指引线路为主,并辅以雕刻有建筑符号的地面铺装,跳跃式铺设后连点成线。连接“大上海计划”特色文化空间不仅可以彰显特色文化,而且可以增加一条生态和文化交融的环线绿道供人们健身运动,起到修补城市功能的作用。
11. 第二军医大学校史馆(旧中国航空协会飞机楼)
12. 连接“大上海计划”特色文化空间的环线
13. 路名首字包含有“中华民国上海市政府”的路网
14.“大上海计划”中建造的环岛遗存至今
4 结语
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地方性是风景园林的本质特征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5]。当代人要智慧传承和发展城市特色,并切实融于规划建设[6]。城市特色文化空间是凝结城市自然和人文特色的核心空间,应该有针对性地被集中起来体验,某种城市特色文化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城市发展建设中,要在完善功能的同时传承和孕育空间中的特色文化内涵,然后选择不同层次的方法,将各处特色文化源空间和拓展空间有机连接在一起。以特色文化空间地图为基础,在步行尺度范围,宜通过慢行系统直接连接;超出步行尺度范围,宜通过专线交通或公共交通设施连接。巧妙连接文化空间,将凸显城市特色文化、改善生态环境、增加休闲运动空间等,以实现城市建设的多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