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密度办公建筑布局与设计研究
——以井开区创新工业设计中心为例

2020-04-11马丽萍

建材与装饰 2020年9期
关键词:点式金鸡湖布局

马丽萍

(悉地(苏州)勘察设计顾问有限公司 江苏省苏州市 215000)

1 项目背景

创新工业设计中心位于国家级井冈山经济技术开发区金鸡湖创新小镇,自北向南共计四个地块,基地面积44924m2,总建筑面积50179m2。整个创新小镇集生态办公、休闲商业、人才安居于一体,重点打造智能装备、智能硬件产业,电子信息等高端科技产业集群。

基地东靠金鸡岭,南接官山头,自然植被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金鸡湖紧邻基地西侧,广阔的湖面和众多的水系,构成了整个区域的景观骨架。同时基地位于金鸡湖小镇中心位置,交通便捷。从基地的周边情况来看,生态资源丰富,自然环境优美,如何融山、水、建筑为一体,打造风景里的生产力是我们设计的思考方向。本项目旨在通过巧妙的设计打造一个高效、兼容、创意的办公环境;营造绿色、多变、活力的公共空间。

2 低密度办公空间模式研究

对低密度办公空间模式进行研究,发现有以下四种常见形式:庭院式、自由式、点式、混合式。

2.1 庭院式布局

庭院式布局适合于地块较为规整,当建筑密度和容积率更低的时候,比较适用。例如美国硅谷谷歌公司,其建筑布局采用了化整为零的方式,用建筑的体块将地块分成了有着宜人尺度的规模、不规则建筑形体围合成庭院、充分利用了当地的自然资源,将休闲公园与工作场所结合布置。

2.2 点式布局

松山湖东莞联科国际信息产业园是点式布局的经典代表。其位于广东东莞南城水濂山片区,占地30万m2,是高端信息产业集聚区。园区集创业孵化、科技研发、总部经济于一体,融汇园区集会、企业活动、休闲娱乐、商业需求与一体。产业园通过对高差的巧妙处理和景观廊道的塑造,形成了“渗透、共享、共生”的办公空间,实现“公园里的生产力”。其建筑容积率约为1.3,通过案例对比发现点式布局一般比庭院式布局容积率更高。

2.3 自由式布局

自由式布局一般适用于地形相对自由的场地,代表案例有松山湖中集智谷。其占地面积:6.7hm2,总建筑面积:5.1万m2,容积率小于1.0。松山湖中集智谷根据基地本身的地形环境资源,因势造形,结合地形灵活地打造建筑排布形式,并通过多种组合方式,实现办公空间的有效利用。产品有2000m2的独栋企业制定总部、150~400m2多层研发办公楼、500-3200m2的花园别墅式EOD独栋总部。多种拆合方案提供企业自由选择,最大化实现办公室的有效利用。

2.4 混合式布局

上海湾谷园区通过布置点式独栋总部建筑与围合办公建筑的多组合空间单元模式,提供稳定、高效、舒适的办公环境。占地面积:28.3hm2,总建筑面积约66万m2,功能由总部基地、研发中心、商务中心、配套休闲、商务服务等独立办公楼组成。

苏州国际科技园五期创意产业园规模较大,总占地面积:47hm2,总建筑面积:80万m2。采用了庭院式与点式的混合式布局灵活地排布建筑。南部建筑通过院落式组团布局形式,北部沿街建筑采用了有序列的点式布局,南北两侧之间有一条宽达50m的绿色景观空间廊道,并在廊道之间打造了一条二层连廊营造多重绿景的体验空间。通过贯通的二层连廊打造了共享的交往空间,增强公共空间的可达性。

通过以上两个案例发现一般规模较大的办公建筑空间布局会采用庭院式、点式等布局进行组合,这种高适应性的用地组织模式和多种标准的建筑模块,满足多种企业的需求,兼容性强。

3 井开区创新小镇创新中心规划布局与设计

项目自北向南共计三个地块,分为ABCD四个区,基地面积为44931.00m2。基地东面为中信环路与湖滨路,西面部分为生态绿地,与150m的创新大厦隔河相望,处在山水之间,生态环境优越。北面为生态湖,南面为公园用地。创新工业设计中心于2019年初正式开工建设,未来将成为国家级井冈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创新创智的新引擎。

3.1 设计理念

打造花园里的创新工业设计中心,通过多层次的空间联系打造适于交往的公共空间体系。传统的设计手法中单一的绿地,形成单一活动形式,而我们设计中采用架空、流动的底层空间配置差异性功能形成互动多样的办公环境。并通过多层次的连接增强了空间的可达性,最大化激活场地活力。通过平台架空,增加公共开敞空间,创造互动交往的场所。这种尺度宜人的院落空间结合立体绿化,把生态美景带到使用者身边。

建筑群利用退台与出挑等方式构建室外及半室外的公共区域,如图1所示。开放一层空间用作商业、企业产品展示以及公共服务。底部布局抬升将绿地还给公众,同时构建三维的绿化体系与交通体系,结合花园平台形成尺度宜人的步行环境,南北方向通过开放空间串联起整体流动的公共空间。

图1

3.2 灵动的空间组合模式

本次设计特地对小型孵化企业的模式组合进行了思考。最小独栋办公建筑面积约350m2,但组合灵活,可拆可合,通过采用组合的方式满足更多中小型企业的需求。这种模式营造出了高适应性的建筑模块和用地组织模式,满足多种企业的需求,提供了弹性的创新办公空间。

整个地块采用错落的排列方式,形成若干个中心庭院,将景观最大化的引入办公空间,塑造了丰富的空间层次。建筑之间通过架空连廊串联,形成连续的路径,创造了独特的公共空间。建筑的立面与庭院有机的结合,景观与建筑交相辉映,打破了封闭的空间格局,营造出舒适的办公环境,形成了开放的办公园区。

3.3 立面设计

在建筑立面处理上注重体现材料的质感和细部表达,石材和玻璃幕墙有序结合,同时建筑外墙采用可开启的整片玻璃悬窗,使得幕墙分割不会太细碎,又满足了办公建筑的通风需求。

1#、2#地块建筑通过各层的错动形成的室外及半室外空间,形成了空间丰富,造型自由的立面形象,在开窗设计利用实墙面与长向落地窗与转角窗相互搭配,形成虚实结合立面形象。3#地块是小镇的重要空间节点处,所以结合主干道路打造园区入口形象。在建筑设计上,遵循高科技、高效能的设计理念,竖向构件搭配有韵律的间距变化,象征井冈山昂扬向上的革命精神。同时屋顶的起伏变化与周围山体的起伏相互呼应。整个建筑群高低错落、掩映在湖光山色之中,通过阳台的出挑与凹凸、虚实穿插结合,营造了现代新颖、富有活力的办公建筑。

3.4 景观设计

景观设计上,结合建筑室外连接平台、退台及接地层三者高差差异,搭配多种适应当地生态的高低植物,形成丰富的三维绿化景观带,打造丰富的室外自然环境。景观设计上因势利导,因地制宜,在建筑露台和室外平台可将金鸡湖湖水景观与创新大厦尽收眼中,通过近水观景台的打造,滨河漫步道的设置,本土植物的大量应用,水环境的营造,屋顶花园的设置,观景平台的设置等手法来具体打造本项目“绿色、生态、节能”的环境理念。

3.5 夜景照明设计

夜景亮化考虑结合周围水体、公园绿化、和建筑本身的组合关系,在节能环保的前提下,达到最佳的亮化效果。灯具选择兼顾景观与功能的双重要求,各种灯具既考虑了白天和夜间的景观效果,同时又创造出无眩光、无污染的夜景光环境。

3.6 标识设计

水滴形LOGO的设计成为项目画龙点睛的一笔。LOGO上选取代表创新活力的金橘色和代表金鸡湖的蓝色作为主题色;形态上采用水滴元素,抽象表达小镇与金鸡湖水陆相依,生态相融的自然关系,体现了“金湖之滨,智造美镇”的小镇形象,如图2所示。

图2

4 结语

本项目对低密度办公空间布局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同时探讨了如何将现代办公与自然生态环境相互融合。首先利用退台与出挑等方式构建室外及半室外的公共区域;再以架空的花园平台构建了三维的绿化体系与交通体系,形成尺度宜人的步行环境。通过开放空间串联起整体流动的公共空间体系,打造了层次丰富,空间舒适,适于交往的花园式的创新办公体系。

猜你喜欢

点式金鸡湖布局
美丽的金鸡湖
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点式后备模式设计简析
金鸡湖学校:艺术体育科技齐开花
基于超快激光技术的半球谐振陀螺点式修调方法
点式ATP模式下列车追踪间隔计算的探讨
BP的可再生能源布局
苏州金鸡湖凯宾斯基大酒店
金鸡湖大酒店
VR布局
2015 我们这样布局在探索中寻找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