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结肠癌转移相关基因1在胃癌组织中的高表达及与肿瘤细胞侵袭、转移的关系

2020-04-11吴梦婕田壮壮

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标本淋巴结胃癌

吴梦婕,田壮壮

(安徽医科大学附属阜阳医院病理科,安徽 阜阳 236000)

胃癌的发病率、死亡率在恶性肿瘤中均居于前列,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恶性肿瘤[1],其特点是发病机制不明确、早期无特殊临床症状,易发生淋巴转移,造成胃癌患者死亡率高的直接原因是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2]。鉴于胃癌的特点,寻求一个可以早期诊断并对病情进展情况进行预测的标志物,至关重要[1]。结肠癌转移相关基因1(metastasis-associated in colon cancer 1,MACC1)是Stein、Wahher等在2009年发现于结肠癌病灶的位于人类第7号染色体的新基因[3],大量研究证实,MACC1的高表达与包括胃癌在内的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4]。此次研究主要探讨MACC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与肿瘤细胞侵袭、转移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收集2017年7月-2020年2月在我院行胃癌切除术治疗的9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胃癌组织标本,包括男性58例,女性32例,年龄34-72岁,平均(63.82±10.57)岁,其中57例患者存在淋巴转移,33例患者无淋巴转移;浸润深度达浆膜层的患者63例,肌层15例,黏膜及黏膜下层12例;组织分化程度高、中、低分别15、39、36例;肿瘤大小<5 cm 52例,≥5 cm 38例;TNM分期I-II期34例,III-IV期56例,所有患者术前无其他抗肿瘤治疗史,且临床资料完整。并随机选取胃癌癌旁组织标本61例,包括男性37例,女性24例,年龄37-71岁,平均(64.35±10.08)岁。

1.2 试验方法 于我院病理科取石蜡包埋的手术切除的胃癌组织标本,切片后进行脱蜡处理,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进行染色,试剂使用MACC1兔抗人抗体,MACC1阳性主要定位于细胞质,显示为棕黄色颗粒。使用已知的阳性标本作为对照,在显微镜高倍视野下,由2名经验丰富的病理科医生单独观察并进行统计评分,每个标本至少观察5个视野,评分标准:染色程度评分标准按照无色、浅黄色、棕黄色、深棕色分别记0到3分,阳性反应面积评分标准按照≤5%、6%-25%、26%-50%、51%-75%、≥76%分别计0-4分;当两计分结果相加大于等于2分时即判定为阳性[5]。两名医生阅片结果均为阳性则判定此标本结果为阳性。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使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MACC1表达情况为计数资料,采用例数(百分数)[n(%)]表示,并采用χ2检验或非参数检验进行比较。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MACC1在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表达情况分析 90例胃癌组织标本中,MACC1呈阳性表达的共62例,阳性表达率为68.89%;61例癌旁组织标本中,MACC1呈阳性表达的共10例,阳性表达率为16.39%;两组不同组织MACC1表达情况比较,χ2=40.164,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 MACC1在胃癌组织中的高表达与不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 MACC1在胃癌组织中的高表达与患者浸润深度、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等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浸润程度越深、组织分化程度越低、伴有淋巴结转移、TNM分期为III-IV期,MACC1阳性表达率越高,见表1。

3 讨论

胃癌是消化道肿瘤中发病率较高的恶性肿瘤,我国作为人口大国,每年的新发病例和死亡病例中,我国均占到全球的近50%[6],前期无临床症状,诊断率低,易发生淋巴转移,复发率高,大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已无手术治疗的价值,常规化疗生存期大多不会超过1年,即使有手术指征,手术切除病灶,因其转移率高而使5年生存率仍达不到30%[5],肿瘤的侵袭和转移是导致肿瘤复发和死亡的直接原因[7],在分子层面寻求胃癌的早期诊断标志物,为靶向治疗提供参考目标,以填补目前胃癌特效治疗靶向空缺的问题,亟待解决[8]。

表1 MACC1在胃癌组织中的高表达与不同临床病例参数的关系[n(%)]

MACC1主要是起调节肝细胞传导因子及其受体(HGF/c-Met)的信号传导功能[3],它的过渡表达可引起c-Met蛋白表达上调,进而引起细胞上皮多种蛋白的自磷酸化,使细胞之间的黏附性降低,同时可诱导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过表达,促进了血管的生成而使黏附性降低的细胞易出现转移,当此效应出现于肿瘤组织中时,可加速肿瘤细胞的侵袭以及转移[9]。许多分子研究证实,MACC1在多种肿瘤组织中均呈现高表达状态,其中包括肺癌[10]、胃癌[11]、恶性黑色素瘤[12]等。

在本次研究结果中,胃癌组织MACC1阳性表达率高达68.89%,显著高于癌旁组织的阳性表达率16.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ACC1与患者浸润深度、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显著相关(P<0.05),浸润程度越深、组织分化程度越低阳性表达率越高,伴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TNM分期为III-IV期的患者显著高于I-II期患者。同时,本次研究显示MACC1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无显著相关性(P>0.05)。

患者肿瘤的侵袭、转移直接关系到其预后生存情况,MACC1与患者的浸润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情况相关也就是说直接关系到患者的预后生存,可以作为患者病情以及预后的检测指标,本次研究尚缺乏患者随访生存情况资料,可以进一步跟进,加以佐证。

综上所述,在胃癌组织中,MACC1呈现异常高表达状态,与患者肿瘤细胞的侵袭、转移显著相关,可以作为患者病情以及预后的检测指标,在胃癌治疗的研究中可尝试作为靶点。

猜你喜欢

标本淋巴结胃癌
不明原因肝损害的32例肝组织活检标本的29种微量元素测定
碘-125粒子调控微小RNA-193b-5p抑制胃癌的增殖和侵袭
喉前淋巴结与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青年胃癌的临床特征
COVID-19大便标本采集器的设计及应用
淋巴结肿大不一定是癌
按摩淋巴结真的能排毒?
按摩淋巴结真的能排毒?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早期胃癌诊疗中的应用
胃癌组织中LKB1和VEGF-C的表达及其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