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哌啶醇治疗精神分裂症急性激越症状PANSS-FC变化分析
2020-04-11张琳李磊李根方立伟李东旭
张琳,李磊,李根,方立伟,李东旭
(齐齐哈尔市精神卫生中心精神科,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0)
精神分裂症在临床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严重性精神疾病,其病因具有多样化,目前仍未能明确。本次研究,通过选取我院收治的52例精神分裂症急性激越症状患者,对其均运用氟哌啶醇注射液治疗,旨在探讨氟哌啶醇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急性激越症状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PANSS-FC影响,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7月-2019年7月间我院收治的52例精神分裂症急性激越症状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相关检查后确诊,符合ICD-10(国际疾病分类)中关于精神分裂症的相关诊断标准,且排除有肝功能损害者,肺或肾功能不全者,合并心脏病、高血压者,以及妊娠或哺乳期女性。其中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22-57岁,平均年龄(35.77±7.03)岁,所有患者家属均知情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给予约束性保护,然后再应用氟哌啶醇注射液治疗,具体为:肌内注射氟哌啶醇注射液(生产厂家:山东鲁抗医药集团赛特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号:H37024042;规格:1 mL:5 mg),每次注射5-10 mg,注射后观察患者症状是否有缓解,第一次注射6 h候可再注射,每天总注射剂量应控制在30 mg以内,注射次数不可高于3次。药物注射后要严密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
1.3 观察指标 采取PANSS-FC对患者治疗前、治疗15 min、30 min、1 h、3 h及6 h后的急性激越症状改善情况进行评价;根据PANSS-FC减分率评估患者临床疗效。
1.4 统计学处理 SPSS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χ2检验,计量资料以t检验,P<0.05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30 min后,52例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55.77%(29/52),明显高于治疗15 min治疗总有效率34.62%(18/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患者治疗前后各时间节点PANSS-FC评分比较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15 min、30 min、1 h、3 h及6 h后PANSS-FC评分均呈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患者治疗前后各时间节点PANSS-FC评分比较(Mean±SD,分)
3 讨论
近年来,精神病的发病率始终处于居高不下水平,尤其随着社会压力、负担的增大,越来越多的青年有朝精神分裂症发展的趋势,尤其是急性激越症状的存在,不仅会影响患者日常生活与工作,还会为其他带来一定危险性,因此有效控此类患者病情,对减少临床发病率具有重要意义。目前,针对精神疾病患者的治疗目标,是选择起效迅速且安全性高的用药方案,但临床缺乏统一意见[2]。氟哌啶醇是一种丁酰苯类抗精神病药物,它和多巴胺受体存在着一定的拮抗作用,常用于治疗急性精神分裂症,具有强效低剂量的特点。
本次研究中,选择了我院收治的52例精神分裂症急性激越症状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均运用氟哌啶醇治疗,经研究结果分析,在治疗30 min后,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可达到55.77%(29/52),明显高于治疗15 min后34.62%(18/52),且与治疗前相比,患者治疗15 min、30 min、1 h、3 h及6 h后PANSS-FC评分呈下降趋势(P<0.05)。所获研究结果与相关报道基本一致[3],充分表明氟哌啶醇注射液对精神分裂症急性激越症状患者有理想疗效。
综上所述,氟哌啶醇治疗精神分裂症急性激越症状患者,其疗效明显,起效迅速,可在短时间控制患者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