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交叉配血方法在临床输血中的效果对比
2020-04-11覃前锋
覃前锋
(广西桂东人民医院,广西 梧州 543000)
输血现已成为临床常用治疗手法之一,主要用于出血疾病患者,能够有效补充患者血容量,维持机体正常供氧能力,避免休克的出现,可有效挽救患者生命。但在输血前需进行交叉配血实验,才可确立受血者的血液是否和供血者的血液匹配,以防止出现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因此采用科学临床输血方法就显得十分重要[1]。随着近些年医学检验的不断进步,多种用于临床输血的技术不断革新,其中最为常见的为盐水法、凝聚胺法以及微柱凝胶法,究竟何种方法最佳,临床学者说法不一。鉴于此,本文将盐水法、凝聚胺法和微柱凝胶法同时用于临床输血工作中,分析其优、缺点,详细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选我院近一年需输血的住院和手术患者(1596例)血标本,所有标本同时使用盐水法、凝聚胺法、微柱凝胶法进行交叉配血,其中男855例,女741例,年龄18-68岁,平均(44.58±8.15)岁,按照统计学角度分析,P>0.05。
1.2 方法 凝聚胺以及盐水法均使用3%-5%的红细胞悬液进行配血实验,而微柱凝胶法则运用1%的红细胞悬液进行测试,所有标本同时使用盐水法、凝聚胺法、微柱凝胶法进行交叉配血,统计分析所有标本交叉配血情况。
1.3 观察指标 详细统计3种交叉配血方法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以阳性(配血不合)以及阴性(配血相合)表示。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进行计算分析,计数和计量资料比较分别行χ2和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在1596例交叉配血中,聚凝胺法检出28例配血不合,不合率为 1.75%,微柱凝胶法检出37例配血不合,不合率为2.32%,明显高于盐水法的6例(0.38%)配血不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随着医疗科技的飞速进步,输血已经逐渐成为临床上治疗血性疾病患者常用治疗方案,虽然具有一定效果,但仍然有不良情况的出现,不仅影响患者的治疗,更甚者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因此采用科学、有效的血液交叉配型就显得尤为重要,现阶段临床常用交叉配型的方法有三种,包括盐水法、凝聚胺法和微柱凝胶法等,均具有一定效果,但何种方式最佳仍存在争议。盐水配血法虽然方便快捷,能够快速检查出IgM类血型抗体,但对人体血液中存在的IgG免疫性抗体敏感性较低,因此盐水法交叉配血时漏检率较高,安全性不高[2]。凝聚胺法交叉配血时,通过凝聚胺溶解后产生大量正电荷,将红细胞之间的距离快速缩短,因此造成红细胞非特异性凝集。凝聚胺法试剂稳定,操作快捷简便,不需要特殊的仪器设备,适用于急诊配血,通过测定血样中不完全抗体,与微柱凝胶卡内的抗球蛋白试剂相互作用,经低速离心后,利用微柱凝胶间隙大小把凝集反应的红细胞阻滞于凝胶上层,呈阳性,而游离的单个红细胞,则通过凝胶间隙到达凝胶底部,呈阴性反应。微柱凝胶法因其标本用量少,操作方便灵活,适用于自动化操作,重复性好,灵敏度高,准确度高,结果观察直观,保存时间长,易于标准化,而逐渐成为临床进行交叉配血实验的主要方法[4]。
表1 三种交叉配血方法配血结果比较
本文研究1596例交叉配血不合的阳性结果中显示,微柱凝胶法具有最高的检测灵敏度和准确性。但微柱凝胶法有孵育和离心时间较长等缺点,所以并不适用于急诊配血,也容易受纤维蛋白、红细胞凝块影响而引起假阳性。而凝聚胺法则耗时较少,能够更加快捷的将假凝集排除,但易受冷凝集、人为因素、某些药物如肝素的影响,不能检出所有的不规则抗体,虽对Rh系统具有较高敏感性,但对Kell系统敏感性不够,对弱的抗原抗体检测也不太敏感[5],存在一定的漏检率。
综上所述,对患者联合采用盐水法、凝聚胺法、微柱凝胶法进行交叉配血,能够有效提升其阳性检测率,减少交叉配血假阳性的发生,确保为临床提供快速、安全和有效的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