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RF、CRP及ESR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意义

2020-04-11邓志航朱小红苏泳恩申慧敏麻春桃

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敏感度

邓志航,朱小红,苏泳恩,申慧敏,麻春桃

(江门市蓬江区中西医结合医院检验科,广东 江门 529000)

据统计[1],我国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率为0.3%-0.4%,倘若患者未及时就医,会导致残疾。加之,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并无特异的临床症状,又因个体之间差异较大,倘若仅靠临床表现对该病进行诊断,很难得出准确的诊断结论。现阶段,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作为实验室血清学指标应用普遍,但特异性不足。临床诊断中,RF灵敏度高,特异性低,不利于类风湿关节炎早期诊断[2]。本研究选取病例深入探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RF、CRP、ESR检测情况及相关性。详情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实验时间2017年9月-2019年2月,I组39例,男性20例,女性19例,年龄49-68岁,平均年龄(58.53±3.72)岁;II组24例,男性13例,女性11例,年龄48-67岁,平均年龄(57.53±3.76)岁;III组20例,男性10例,女性10例,年龄45-70岁,平均年龄(57.51±3.29)岁。3组一般性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仪器、试剂 实验期间,选用日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型号为7600(生产企业:日本日立公司)及相关配套试剂,其中RF测试试剂中包括RF特异性IgG抗体微粒子成分,CRP测试试剂中包括CRP特异性IgG抗体微粒子成分。除此之外,还要选用血沉移液管、血沉架。

1.2.2 检测方法 采集患者血清,-20oC下保存。检测前期,将冷藏标本恢复至室温,用离心机离心用于检测RF、CRP项目的血标本,使标本分离出血清,以便用血清进行测试。结束上述操作之后,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对RF、CRP进行定量测定,倘若RF在30 U/mL以上,CRP超过0.8 mg/dL,则显示阳性。同时,发挥Westergren法作用,对ESR进行检测,男、女阳性值分别为15 mm/h、20mm/h以上。

1.3 统计学方法 该研究中涉及到的各类实验数据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Mean±SD)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和如果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各组RF、CRP、ESR检测结果比较 I组、II组、III组RF、CRP、ESR检测结果(P<0.05),详见表1。

2.2 各组RF、CRP、ESR阳性率 在83例受检人员中,RF总阳性率43.37%,CRP总阳性率37.35%,ESR总阳性率46.99%。各组阳性率分布情况,见表2。

3 讨论

在类风湿性关节炎防治过程中,早期准确诊断和治疗非常关键,其诊断标准为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分类标准,涉及到很多临床诊断指标,其中,RF作为唯一的血清学指标存在,其除了能够在类风湿性关节炎中显示阳性外,也能够在其他自身免疫性指标中呈现阳性,以至于临床诊断难度增加。现如今,有关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研究不断深入,与之相关的免疫学检测技术呈现高速发展状态,相关内容比较丰富,实施过程则非常简单、便捷[3]。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临床诊断中,RF作为经典血清学指标应用普遍,但其在特异性方面有所欠缺,在肝炎、结缔组织病、感染性疾病、肿瘤患者及健康群体中,仍可见其阳性情况,故而,临床诊断难度相对比较大[4-5]。尽管RF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特异度比较差,但其滴度与该疾病之间存在相关性,倘若滴度越高,指示患者预后差,其抗体不能够代替RF对诊断、预后进行有效判断。由于在类风湿性关节炎中,RF预先出现,又因为其敏感度高,在该病早期诊断过程中,可将其作为有力的判断依据。然而,仅有单一的RF检测,很容易发生漏诊、误诊等不良情况,通常情况下,需要将该指标与CRP、ESR等进行联合应用,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进行确诊。

表1 各组RF、CRP、ESR检测结果比较(Mean±SD)

表2 各组RF、CRP、ESR阳性率[n(%)]

临床上,CRP作为重点炎性标志物,应用普遍,在各类急慢性感染、恶性肿瘤、组织损伤中,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呈现升高趋势[6]。实验显示,在类风湿性关节炎阳性率检测中,应用CRP、ESP等指标,与其他各类免疫性疾病相比差异不显著,但其作为该病诊断过程中的辅助不可或缺。由临床表现可知,无论CRP,还是ESR均受病变活动度影响,病变活动度越高,这两项指标升高越明显,二者呈正相关。该实验中,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清中的CRP敏感度非常高,提示对于一些RF阴性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能够通过CRP检测,对漏诊情况进行有效规避。然而,该过程中,受特异度影响,I组和II组的检出率无明显差别,临床误诊发生概率非常高。因此,临床诊断中,常将其作为辅助指标,与其他指标联合应用,得出更加准确的诊断结果。

以往,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过程中,多通过观察患者是否存在关节肿胀、疼痛、功能障碍等,依次进行X线检查、RF检测。然而,部分患者虽与影像学诊断标准符合,但已存在骨质破坏情况,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早期诊断不利。当前,在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中联合检测RF、CRP、ESR指标,可提高诊断敏感度、特异度,不仅有助于早期诊断,而且还能够准确鉴别类风湿性关节炎是否为侵蚀性敏感指标,与活动度、骨侵蚀等指标密切相关。因此,类风湿性关节炎早期诊断过程中,上述指标非常关键。

在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中,联合应用RF、CRP、ESR,其特异性、敏感度明显提高,并且很少发生漏诊、误诊等不良情况,这对早期诊断、治疗非常有帮助,阻断疾病进程的同时,还能够避免关节遭到破坏,为患者提供了良好的诊断、治疗环境,对病情控制、预后改善等非常有利。

猜你喜欢

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敏感度
治类风湿关节炎得戒烟
蒙医温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蒙药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应用及临床有效性分析
假体周围感染联合诊断方法的初步探讨*
一种基于属性的两级敏感度计算模型
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生全血细胞减少不良反应分析
类风湿因子阳性是得了类风湿关节炎吗
类风湿因子阳性就是类风湿关节炎吗
下尿路感染患者菌群分布及对磷霉素氨丁三醇散敏感度分析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手术前后对比敏感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