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血液生化检验标本分析过程中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因素探析及临床效果观察
2020-04-11韦如锦
韦如锦
(广西壮族自治区总工会陆川温泉疗养院,广西 玉林 537700)
血液生化检验是临床诊断的常用方法,其通过血液成分检验确定疾病类型,指导治疗方案的合理选择[1]。但检验期间易受多种因素影响,进而导致检验结果出现明显偏差,甚至导致安全事故。为此,临床认为:应积极分析影响检验结果的主要因素,进而提出相应措施,保证检验准确性。本研究主体为来院接受血液生化检验的50000例患者,旨在探究影响检验结果的主要因素。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17年1月-2019年7月间来院接受血液生化检验的50000例患者。纳入标准为:由专业的检验人员进行血液标本采集与送检;所有患者无器质性疾病;患者的精神与意识正常;对本研究知情且同意。排除标准为:伴有血液系统疾病,无法进行采血操作;不具备表达能力;参与其他研究。其中男26847例,女23153例;年龄范围是16-90岁,平均(52.34±2.11)岁。
1.2 方法 采血前严格禁食12-16 h,并于前1 d禁食高脂肪、高蛋白类食物,禁止饮酒。检查当日清晨空腹,准备一次性采血针与注射器,根据相关标准选择采血管。检测仪器为迈瑞Bs-800,根据说明书进行血液标本检验,记录检验结果,分析影响因素。
1.3 统计学分析 数据处理选用SPSS 16.0软件,计数和计量资料比较分别行χ2和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所有患者中,标本检验结果偏差共249例,检验准确性为99.50%。其中,影响因素主要为标本保存,占比28.11%;其次为患者因素,占比27.71%,再次为血液采集因素,占比24.10%;最后为抗凝剂因素,占比20.08%,以上因素对比无差异(P>0.05),见表1。
表1 对比影响因素
3 讨论
血液生化检验的应用率较高,其对于多种疾病均有理想的诊断价值,被认为临床诊断中的基础方法。但检验过程中,存在多种危险因素,会直接影响检验结果,进而干扰疾病诊断,导致治疗不当或延误。
所有患者中,标本检验结果偏差共249例,检验准确性为99.50%。可见,血液检验的准确性较高,但仍存在结果偏差等情况,需要全面分析其影响因素。影响因素主要为标本保存(28.11%)。通常情况下,标本采集后需要立即检测,若无法立即检测,则需要科学保存。若标本处在室温条件下,会使血小板的平均容明显变化,且平均容与时间正相关,会影响检测结果。其次为患者因素(27.71%)。患者过度紧张会使心率加快,血压升高,进而导致血液循环加快,影响检验结果。患者因素主要涉及老年人和儿童,其情绪自我调节能力较差,受该因素的困扰性强。再次为血液采集因素(24.10%),采集方式可直接影响检验结果,采集流程或是方式不正确会使针尖于静脉内部移动,无法准确定位针尖。若过度挤压穿刺位置会使标本溶血,导致结果错误。而采血时间不当,也会使血液标本不处于正常状态。最后为抗凝剂因素(20.08%),使用抗凝剂的目的是防止血液凝结,但所有患者均使用同种抗凝剂则会导致检验结果偏差。以上因素对比无差异(P>0.05)。说明检验结果偏差的影响因素可同时存在,也可能是共同作用的结果。
针对以上影响因素,其处理措施为:①合理保存标本:血液标本的保存环境为4oC,且存放时间不宜过长[2]。这需要检验人员具备高超的专业技能,熟知血液标本的保存方法,严格根据标本要求进行保存。在采血后需要及时送检,若无法立即检验,则置于冷柜中保存,应在12 h内进行检验。②排除患者因素:采血前,应指导患者放松心情,使其平静3-5 min,保证心率或血压等指标正常后,再进行采血操作[3]。并告知其情绪对检验结果的影响,使其主动调节情绪。③正确采集血液:采血时间应在空腹状态下的6-12点,防止空腹时间过长,导致血糖下降,进而使胆红素等检验指标异常。此外,应合理选择采血部位,同一部位不可多次采血,成人采血部位是肘部或是头部静脉;儿童是肘静脉、耳后静脉与额部静脉;采血量以3-5 mL为宜[4]。④合理使用抗凝剂:若抗凝血样中出现凝块,则不能接受凝血酶检验;在进行多价金属离子检验时,不可使用钙凝血剂。总之,应正确执行采血与标本保存等操作,保证检验结果精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