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竿短线战隆冬
2020-04-10姜丙利
姜丙利
進入冬季,冰天雪地,寒气逼人,不少鱼类已处于冬眠或半冬眠状态,但是鲫鱼、翘嘴等鱼类仍在觅食,因而成为我们主钓的对象鱼。不过,由于气温过低,鱼类难耐寒冷的侵袭,已纷纷迁徙至深远的水域避寒,或钻入水草区域里取暖,此时正是传统钓发挥优势的时节。
相比台钓、抛竿钓,传统钓有以下优势:
一、可以钓深钓远
传统钓的优势之一就是既可以钓6-7米的深水,也可以伸到「0米开外的距离。在钓远钓深方面,传统钓法是除抛竿钓法以外最有优势的钓法,也更适应冬季钓鱼要钓深钓远的需要。因为冬季2米以下的浅水区水温很低,远不符合鱼类生存所需的温度,而2米以上的深水区,水下的温度相对较高且较稳定,鱼类的趋温习性趋使其到此藏匿,少动少吃。钓鱼人要想有较好的收获,就要用长竿尽量将饵料“送货上门”,递到较深较远处的鱼群身边。
二、适合钓复杂环境
冬季,厚厚的水草可以阻隔、减轻寒气对水体的侵蚀,使水草区水下的温度高于明水区,鱼类多聚于此处避寒,这样的垂钓环境更能发挥出传统钓所独有的长处。我们可以用捞草的工具开“草洞”垂钓,传统钓的长竿、短线、散标、单钩就有了用武之地。长竿便于钓远、钓深水,短线便于在草洞中垂直下钩,散标适用于水下不平的地形,不必频繁调标,单钩可防止一只钩钓到鱼的时候,另一只钩挂到草上的烦恼,降低了跑鱼和损坏钓组的风险。另外,鱼类一年四季喜欢在有障碍物的地方藏身觅食,草丛边、树枝下、芦苇丛旁、桥洞下、停船边、石堆旁等处都是鱼类聚集的地方。特别是冬季,鱼类更喜欢往这些可挡寒避风的地方躲藏,钓友们选择这些地方打窝垂钓,发挥传统钓递饵准确、下钩所需面积小、既可钓近又可钓深钓远等特长,常能取得丰收。
笔者家乡附近有一条小河,水面既有水草区也有明水面。温度高的时候,鱼类活动在浅水明水面里,台钓法总的来讲效果明显好于传统钓法,因此很少有人玩传统钓。但到了每年1「月底,鱼类开始往深水区及水草区迁徙了,玩传统钓法的人就多了起来,8米、9米甚至10多米的“大炮”纷纷登场,钓深、钓远、钓草窝,钓得多且大,而台钓法就望尘莫及了,即使勉强垂钓,鱼获也多是小且少。可见,钓法要适应环境、季节、温度等因素,不能轻率地说哪种钓法好或不好。
三、鱼钩适合用活饵
鱼类的口味是随着季节、温度的变化而改变的。到了隆冬季节,鱼类也饱受严寒的折磨。为了增加脂肪,抵御严寒,它们生理上需要大量摄入含高脂肪的动物蛋白食物。为此,用药酒米打窝子,红虫、红蚯蚓作钓饵是不错的选择。但是,光是饵料的味型选择正确还不够,因为冬季的鱼类受低温制约而懒动懒吃,我们应该利用鱼类喜食活食的天性,刺激鱼类的觅食欲望,选择活体的红虫、红蚯蚓,利用它们在钩上挣扎摆动或适当的“逗钓”可以引诱刺激鱼类捕食,从而达到钓获的目的。此时如果使用无倒刺钩,活体的红虫、红蚯蚓在蠕动、摇摆时常会脱落,而传统钓的带倒刺钩正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既减少饵料的浪费又可节省装钩的时间。此外,传统钓收竿速度慢,带倒刺钩还可以减少提鱼、收竿时跑鱼的几率。而台钓法为了上饵快、卸鱼快,一般用无倒刺钩,活饵很容易脱落,给垂钓带来烦恼。虽然有的钓友改用带倒刺钩,但由于野外水下地势高低悬殊,需要频繁调标,因此还是没有正宗的传统钓法便捷。再有一点,台钓法无法钓有障碍物的水域,所以,还是传统钓法有优势。
在南方隆冬季节钓鲫鱼,传统钓法是其他钓法所无法替代的
四、换窝子灵活机动
冬季,鱼的活动量和活动范围很小,特别是野外鱼的密度低且分布不均,一旦它们选中某一片水域藏身,就很少远离该处觅食,这就给我们选钓位和钓点带来了困难。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最好多打几个窝子,增加窝点密度,以“广种薄收”的策略应对。不过,这样一来虽然“战线”拉长,能增加上鱼几率,但又带来一个问题,那就是要来回不断地换钓位,而台钓的装备配置较多,每次换窝子搬动装备都很麻烦,而且耽误垂钓时间。传统钓则只需钓者拿着竿子和饵料,当一个窝子垂钓效果不好时马上换窝子,灵活、机动、轻便、快捷,省去了搬运钓具的麻烦,节省了垂钓的时间。
五、钓组应变能力好
传统钓组一般用三星、五星或七星浮标,虽然渔具店能买到成品,但那种七星标基本都是彩色塑料材质的,整套浮标浮力太大,相应的配铅也要大,而且还有不少配置的是夹铅,无法增减,难于调标,这样的钓组灵敏度差。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常用白色细泡沫管作标粒,钓线一根到底,直接绑钩,不配子线,不用太空豆,直接在主线I鱼钩上方2厘米左右)缠铅皮,空钩离底,水面留2粒,装上红虫或蚯蚓钓「—3粒,灵敏度很高,效果不错,受到很多传统钓爱好者的喜爱。这样的钓组适应性很强,既适合钓明水,又能钓草洞,如果遇到深浅不一的多个窝子.将散标距离适当拉大,同样可以垂钓,省去了因窝子深浅不一而频繁调标的烦恼。
传统钓法花费少、携带方便,钓法相对简单易学、适用性强,至今仍受到休闲钓友的喜爱,尤其在隆冬季节垂钓鲫鱼,是其他钓法所无法替代的,我们有必要学好它、用好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