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冬季用饵技能初探

2020-04-10姜丙利

垂钓 2020年1期
关键词:诱饵饵料鲫鱼

姜丙利

一、饵料种类的选择及养护

冬季,鱼类吃钩动作轻,觅食挑剔,除了钓组要“轻、细、小、灵”之外,在用饵方面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饵料种类的选择,它直接关系到垂钓效果的好坏,“钓什么鱼用什么饵”是有一定的科学道理的。冬季里不少鱼类开始冬眠或处于半冬眠状态,仍在觅食的主要是鲫鱼、鲤鱼、翘嘴、鳊鱼等较耐寒的鱼种,这些鱼种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为了抵御寒冷,喜食含高脂肪、高蛋白、高热量的食物,钓者要想请它们开口,就要适应其食性要求。根据笔者长期冬钓用饵的体会,冬季用饵当以红虫为首选,其次是细、红、活的蚯蚓。购买红虫的时候,要选择那种色泽鲜艳、个体粗大的公虫,母虫个体较小较细,除了穿钩困难外,气味也没有公虫浓烈,诱鱼效果较差;购买时要将死虫及时挑出,以免污染活虫。冬钓不论是用红虫还是用蚯蚓,都要注意防冻以保证其鲜活,提高效果。除了用红虫和蚯蚓外,用含有虾粉、鱼骨粉、蚕蛹粉的大腥商品饵料也可以。但在同等条件下,冬钓用红虫效果较稳定、高产。用剩的红虫要注意保鲜养护,可以找一个带盖的无毒塑料盒,里面放一块薄海绵,根据红虫多少加入清水,以水面与红虫量平齐为好,过多过少都不好,盖上盖后放入冰箱的冷藏室里即可。如连续几天没用,要及时更换新水并将死亡的红虫(已漂在水上发白的)捞出。蚯蚓的保养比较简单,保持泥土湿润防冻害即可。

冬季用饵当以红虫为首选

二、饵料使用的差别

笔者在使用红虫时,一般根据鱼的个体和钩的大小来决定穿红虫的条数。100克以下的鱼穿一条即可,100克以上的一般穿两条或以上。穿红虫时候要从嘴里穿入,注意不可穿破,否则就只剩皮了,效果将打折扣。另外,如果鱼的密度大,上鱼很快,我便用台钓拉饵钓法,将红虫捣碎掺入商品饵里面,开出浓腥或腥香的蓬松状态的拉饵,这样可以适应鱼的密度大、吃口快的特点,既提高了上饵速度,又能适应鱼吃钩的速度。当然,在钓慢鱼的时候,我们也可将两种办法结合起来,即先穿上整条红虫,再在腥香的饵团上拉—下,可使饵料产生雾化,增加诱鱼效果。注意,在钓深水时不宜使用拉饵,否则饵料在到底的过程中将损失过多,若改用搓饵则可保证饵料的附钩性。

现在使用红虫的机会比以前多了,但在较偏远的农村或乡镇,购买红虫仍有不便,且红虫的死亡率较高,不便于长久保存,因此很多钓友习惯以蚯蚓作饵。以蚯蚓为饵,不是随便挂一条就能钓到鱼的,要针对鱼类在冬季的生理及觅食特征去用饵。那些细、红、活的约1.5-2厘米的蚯蚓效果较好,装钩后,钩尖外要留半厘米左右长度,借助其摇摆状态诱鱼。冬季鱼开口小,太粗太长的蚯蚓不便于鱼吸食,易出现有讯号却提不到鱼的现象。色泽红润、鲜活蠕动的蚯蚓不仅便于鱼类发现,更能撩起鱼类捕捉活食的天性,激发鱼类食欲。如果长时间没鱼口,我们应结合“逗钓”法,刺激鱼开口。

三、饵料状态的把握

饵料的状态主要是就商品饵而言的。正确选择饵料的种类、味型固然重要,但是如果把握不好饵料的状态,其效果也会大打折扣。饵料的状态不是-成不变的,钓不同的鱼要有与之相适应的饵料状态,如钓鲤鱼与钓鲫鱼要求的饵料状态是不同的。现在,不少新入门的钓友常常关心别人使用什么饵料,却很少去观摩人家怎样开饵,或者主观地以一种饵料的状态去面对各种鱼情,结果钓得一头雾水而不知其所以然。

红虫拉饵

笔者在钓鲤鱼的时候,饵料状态相对于钓鲫鱼的饵料状态有如下特点:比重偏大,饵料的颗粒含量稍多,不追求过分雾化,持钩时间较长。这样的饵料状态较符合鲤鱼在底部慢速拱食的习性,适量的颗粒可以留住鲤鱼,避免鲤鱼进窝无饵可吃而快速离开。在钓鲫鱼、翘嘴或鳊鱼的时候,我的饵料状态又追求细腻、雾化、柔软、比重适中,或根据鱼的泳层选用轻比重的饵料,这样的饵料入水后呈膨松柔软的状态,散化较快,注重诱鱼,适口性很好,尤其在使用拉饵的时侯,更增加了饵料的适口性,提高鱼的吸饵速度。

鮮活蠕动的蚯蚓也是不错的冬钓饵料

四、饵料色泽的优选

鱼类对食物的颜色是敏感的。通过笔者长期垂钓和与钓友的交流中得出,鲫鱼、鲤鱼、鳊鱼等耐寒鱼类,对白、黄、红三色最为敏感,这从专业的鱼饵厂家开发的饵料色泽上也能看出,大部分饵料都是这三种颜色。冬季,由于水中浮游生物、小鱼、小虾减少了繁殖和活动,致使水质变清,能见度高,给鱼类觅食提供了视觉便利,同时也给饵料色泽发挥作用提供了机会。

笔者长期冬钓,在饵料色泽效果方面,我发现除了尽量选用红、黄色以外,还要突出鲜、亮效果,特別是在清水水域里。我们不难发现,冬钓商品饵料中有不少是红色的,特别是有些厂家开发出的以红虫粉为主要成分的饵料,开饵后也能散发出浓烈的红虫味道,但在同等条件下往往达不到单用活体红虫的效果。分析原因,我认为问题主要出在饵料的鲜亮程度上,开出的红色饵团远没有活体红虫(特别是鲜活的公红虫)鲜、亮度高,这样势必会降低它在水体中的视觉穿透力。所以我认为,饵料的色泽及鲜亮程度,是选用饵料时不可轻视的一个方面。

五、诱饵用量的控制

数九寒冬的水下,低温抑制了鱼类的新陈代谢,它们常栖居于深水区,少动少吃,食量很小,面对不合口味的饵料很少开口,即使是满意的饵料,吃得也比较少,特别是在水广鱼稀的自然水域里,诱饵的用量更要适度控制,以防鱼儿饱食诱饵后弃钓饵而去。在这方面,我提出以下三点建议:

用红虫"双飞"鲫鱼

1.多用粉状诱饵,少用颗粒状诱饵,也就是钓友们常说的打“虚窝子”,如以玉米粉、麸皮、磨碎的米粉等为主料,用适量药酒泡制,或用文火炒香。出钓时,根据鱼的密度,一般一个窝子倒入半个鸡蛋大小的分量即可。这种窝子有诱惑力,鱼进窝后有食物可吃,短时间内又吃不饱,从而增加留鱼的时间。

腥味的商品饵也是不错的冬钓饵,但是要注意它的状态

2.台钓选用商品饵时,应选择颗粒含量小、细腻的饵料;抛竿诱鱼阶段多用拉饵,少用搓饵,即使搓饵钓深水,也应控制饵团的体积,以小饵团快雾化状态下水,使鱼既不会饱腹,又不舍离去。

冬钓鲫鱼

3.冬季,鱼的活动量小,进窝所需的时间长,这是冬季垂钓的正常现象。有的钓友却误认为诱饵越多、气味越重,诱鱼速度就越快,于是加大打窝量,这是不可取的。首先,冬季低温状态下,鱼进窝的速度受鱼的密度、饵料质量、鱼的饥饿程度等多种因素影响,并非窝料量越大,鱼进窝越快。其次,诱饵用量过多还会出现饵料气味的浓度是否与鱼的可接受程度相匹配的问题。不论何种味型的饵料,其气味浓度都是一把双刃剑,浓度适中可起到诱鱼的作用,招鱼进窝;浓度过重,气味过冲,超过了鱼的可接受程度,鱼类就会避开窝区。另外,钓者还要注意把握诱饵与钓饵的主次问题,也就是说,钓饵的质量要高于诱饵的质量,防止鱼进窝子后喜食诱饵而不吃钓饵的情况发生。

猜你喜欢

诱饵饵料鲫鱼
险恶之人
香饵
鲫鱼
用饵之道贵在“善变”
鲫鱼之美
多看一眼都不行
第三讲 为鱼挑食,更考验耐心
多看一眼都不行
多看一眼都不行
秘制饵料